现在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季节,妈妈肯定很关心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问题。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就是宝宝的手部、脚部或嘴唇等部位出现水疱,这说明宝宝的身体有湿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导致的急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简称“柯萨奇A16”,英文缩写为“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英文缩写为“EV71”),埃可病毒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抗力降低时,就可发生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三种,第一是飞沫传播,第二是粪口传播,第三是疱疹液传播。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这种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患病时常常表现为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多数伴有口痛、厌食等症状。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进行治疗。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人类肠病毒的唯一已知宿主就是人类。肠病毒的感染流行几率与季节和气候有很大关系,还与年龄及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病毒感染全年可见。在温带地区,夏季和初秋感染明显增多。
多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前者引起的手足口病一般比较轻微,不涉及神经系统和心脏,多可以在一周内自愈;后者则有发展成重症甚至造成死亡的风险。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本病常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发病初期,患儿一般低热或者不发热,很少有高热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时和上呼吸道感染不容易区别。患者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类似水痘样的疹子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口腔病变时孩子会诉说口痛或出现厌食情况。5-7月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本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菌主要经过口、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3-7天,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一般手足口病患儿患病7-10天后疱疹就会愈合。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也会有并发症。个别患者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当体温超过38.5℃,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精神萎靡或出现不寻常的嗜睡;烦躁不安、持续发烧、呼吸急促、全身无力、心跳加快等;呕吐增多,甚至持续呕吐或呈现喷射样呕吐;肌肉抽搐痉挛或颈部及肢体僵硬、意识模糊或昏迷等情况时提示可能重正化。本病有自限性,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临床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根据中医理论,手足口病属温病范畴中医对温病治疗素有成效,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可能复发,因为此病无终身免疫,平时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5-7月特别是周边有患病儿童)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