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主要的供血血管是冠脉。
冠状动脉guàn zhuàng dòng mài
心的形状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由来。左右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左冠状动脉为一短干,发自左主动脉窦,经肺动脉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3~5mm后,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切迹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沿途发出:
冠状动脉
(1) 动脉圆锥支,分布至动脉圆锥;(2) 外侧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大部及前室间沟附近的右室前壁;
(3) 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2/3。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钝缘时发出粗大的左缘支分布于左室外侧缘;至心后面时发出较小的分支分布至左房与左室。右冠状动脉起自右主动脉窦,经肺动脉根部及右心耳之间,沿右冠状沟行走,绕过心右缘,继续在膈面的冠状沟内行走,在房室交点附近发出后降支,即后室间支。
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
(1) 动脉圆锥支,分布于动脉圆锥,与左冠状动脉的同名支吻合。
(2) 右缘支,此支较粗大,沿心下缘左行趋向心尖;
(3) 窦房结支,在起点附近由主干分出(占60.9%,其余39.1%起自左冠状动脉);
(4) 房室结支,起自右冠状动脉,行向深面至房室结。
(5) 后室间支,为右冠状动脉的终支,与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相吻合,沿途分支至左、右心室后壁、及分室间隔支至室间隔后1/3。
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近似圆锥形,左室壁厚约为右心室的3倍。左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为左房室口至心尖一段的室腔,在左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二尖瓣。流出道是由心尖至主动脉口的一段左心室腔,又称主动脉前庭。
扩展资料: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与左心房的前下方。室壁最厚,约9~12毫米为右心室的2~3倍,以适应左心室功能的需要室腔呈底向上、尖向左前下方的圆锥形。左心室腔内被二尖瓣的前瓣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是左心室的主要部分,其内面也有肉柱和乳头肌,一般多为前、后两个,比右心室的粗大。流入道的入口即左房室口,在口的前、后缘附有两个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称为二尖瓣。每个瓣膜的底附着于左房室口周缘的纤维环上,其尖或游离缘也借腱索连于两个乳头肌上。其作用与三尖瓣相同。
流出道是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称为主动脉前庭,其内面光滑无肉柱。流出道的出口即主动脉口,口的周缘也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主动脉瓣,其结构和功能与肺动脉瓣相同。瓣膜相对应的主动脉壁向外膨出,在主动脉瓣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为主动脉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心室
左心室以二尖瓣前尖为界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左心室腔以二尖瓣前尖为界分为左心室流入道(窦部)和流出道(主动脉前庭)两部分。另外的自然就是里面的两块重要的防逆瓣膜,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二尖瓣位于左心室入口的左心房心室连接处,而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出口的主动脉。
对于左心室的血液流动路径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可说明的,因为只能从左心室入口(二尖瓣处)进入再从左心室出口处离开(主动脉)。而对于整个在体的心脏而言,血液流向是这样的:血液经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处。其中血液在心脏的环节已经用括号单独标出。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与左心房的前下方。室壁最厚,约9~12毫米为右心室的2~3倍,以适应左心室功能的需要室腔呈底向上、尖向左前下方的圆锥形。左心室腔内被二尖瓣的前瓣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是左心室的主要部分,其内面也有肉柱和乳头肌,一般多为前、后两个,比右心室的粗大。流入道的入口即左房室口,在口的前、后缘附有两个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称为二尖瓣。每个瓣膜的底附着于左房室口周缘的纤维环上,其尖或游离缘也借腱索连于两个乳头肌上。其作用与三尖瓣相同。
流出道是左心室的前内侧部分,称为主动脉前庭,其内面光滑无肉柱。流出道的出口即主动脉口,口的周缘也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主动脉瓣,其结构和功能与肺动脉瓣相同。瓣膜相对应的主动脉壁向外膨出,在主动脉瓣与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为主动脉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