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4种,最常见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约有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起。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25%。大量喝酒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激素(如强的松)或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糜烂,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另外,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胃病患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一般说来,青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中老年人除了胃十二指肠溃疡外,还应考虑胃癌因素。
2吐血家庭应急处理
1.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或将双下肢抬高30度。
2.如有剧烈恶心、呕吐时,应进流质饮食频繁呕吐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可暂禁食。
3.病人烦躁不安、情绪紧张时,,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5~10mg肌注或口服对止血有效。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血时吸入气管内发生窒息。
5.止血药物应用如云南白药0.3~0.6g,每日3次口服。
呕血是指患者呕吐血液,由于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胰腺、胆道)急性出血所致。但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在确定呕血之前,必须排除口腔、鼻、咽喉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咯血。
3吐血临床表现
患者多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食管或胃出血多有呕血及黑便,而十二指肠出血多无呕血而仅有黑便。呕出血液的性状主要取决于血量及其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如出血量较少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血红蛋白受胃酸的作用,转化为酸化正铁血红素(hematin),呕吐物呈咖啡残渣样棕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而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量不大(少于800~1000ml)时,患者可仅有呕血与黑便、皮肤苍白厥冷、头晕、乏力、出汗、脉快、心悸等急性失血性贫血症状。如出血量大,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症状。
呕血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
1.伴黄疸者,可见于肝硬化、出血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壶腹癌等。
2.伴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者提示肝硬化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伴皮肤粘膜血管瘤或毛细血管扩张者提示可能为上消化道血管瘤或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出血。
4.伴皮肤粘膜出血者须注意血液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重型肝炎、尿毒症等。
5.伴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者须考虑胃癌与胰腺癌。
6.伴寒战高热者须注意急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7.在休克、脑血管意外、大面积烧伤、败血症、颅脑外伤等之后发生呕血,须考虑应激性溃疡。
4吐血养生指导
(1) 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有能过度劳累。
(2) 饮食调量适宜,不能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忌辛辣之品过量饮酒。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外邪侵袭人体,尤其在 寒热交替季节,防止感凉诱发。
(4) 对素有胃脘疼痛旧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劳倦过度,又要避免七情刺激,以免复发。
吐血可以是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是 支气管扩张的咯血。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主要有4种,最常见为 胃十二指肠溃疡,约有5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是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引起。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25%。大量喝酒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激素(如强的松)或解热镇痛药(如 阿司匹林、消炎痛、芬必得等)易引起胃十二指肠 粘膜糜烂,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另外,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 胃病患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一般说来,青年人的上消化道出血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中老年人除了胃十二指肠溃疡外,还应考虑胃癌因素。
吐血吐血是血从胃中经口呕吐而出的病症,血色多黯红,多夹有食物残渣,并常伴有脘胁胀闷疼痛等症状。主要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多见。急慢情胃炎、食管炎、应激性溃疡等也可出现吐血。
1、 病因病机 吐血主要来自胃的病变,因外邪犯胃,胃络受伤或他脏有病影响及胃均可引起本证。
(1) 胃中积热:素嗜辛辣灸博,饮食不节以致积热蕴结于胃,复因感受外邪或伤食以致郁化火,灼伤胃络,胃气上逆而致吐血。
(2) 肝火犯胃: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上犯损伤胃络,迫血上行致吐血。
(3) 气不摄血:劳倦过度或久病体虚,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血溢经外上逆吐血。
2、 辩证论治 临床辩证时,尤其应当详细察明证情,分清虚实,结合病情标本缓急。然后确立治则,进行治疗。
(1) 胃中积热:
证候:血色鲜红或夹食物残渣,脘腹胀满,甚则作痛,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2) 肝火犯胃:
证候:吐血鲜红或紫黯,暴吐如涌,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法:平肝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肠加减。
(3) 脾失统摄:
证候:吐血色黯而淡并反复发作,消瘦乏力,心悸气短,腹胀便溏,舌淡少苔,肢冷脉细。
治法:补益气血,收涩止血。
方药:黄土汤。
3、 辩证施护
(1) 胃中积热:
① 患者吐血量多时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血液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② 对患者要关心照顾,吐血后及时给予淡盐水漱口,并保持口腔清洁。
③ 吐血时护士要镇定,抢求措施及时,要劝导患者情绪安定,卧床休息,不要太惊惶,设法消除其恐惧忧虚,紧张心理状态。
④ 患者出血量多时可暂禁食及热水。血止给予和半流和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为宜,饮食不宜过热,以免血热妄行更致吐血不止。
⑤ 吐血量少时可及时给白芨粉3g,用适量温开水冲服或藕节炭5~6个水煎服。
⑥ 中等量出血可给予三七粉1.5g,白芨粉3g,调服,服药后半小时内勿进食饮水。
(2) 肝火犯胃:
① 此证患者吐血暴吐如涌,故要绝对卧休息,减少活动量。
② 因七情内伤而致肝火犯胃吐血较甚,要劝导心情平静,不要心烦着急,要尽力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
③ 病宜光线稍暗,减少噪音,便于安静休息。
④ 吐血不止时可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过到祛火止血。
⑤ 要严密观察病情,吐血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或有心窝部痛或胃中烧灼嘈杂感,或持续胃痛者突然痛减而头晕全身无力为吐血之征象。
⑥ 要随时注意出血量、面色、精神、血压、脉象等情况,若出血初止,腹痛突然加剧,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质淡,脉细弱则为气随血脱之重危证候,可用独参汤益气固脱,或用参附汤回阳固脱,可加三七粉、云南白药、阿胶等止血,并立即做好输血及抢救准备。
(3) 脾失统摄:
① 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病程较长者,要多加休息,不能过于劳累以免加重吐血症状。
② 饮食宜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忌烟酒,常嘱藕、蔬菜、桔子等,食不宜过凉,以防伤脾。
③ 平时可考虚针刺疗法,取穴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脾俞、梁门。耳针穴位可选用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
4、 养生指导
(1) 注意生活起居有节,有能过度劳累。
(2) 饮食调量适宜,不能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忌辛辣之品过量饮酒。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外邪侵袭人体,尤其在寒热交替季节,防止感凉诱发。
(4) 对素有胃脘疼痛旧疾者,既要注意不能劳倦过度,又要避免七情刺激,以免复发。
吐血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而引起消化到出血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消化性溃疡。你哥以前有没有胃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史?吐学前有没有大量饮酒或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或阿司匹林?至于别的引起吐血的原因还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过一般见与中老年人,你哥才18岁,应该不用考虑该病。还有就是内脏破裂出血,但是一般也要有外伤史,可能性不大。所以做个胃镜就能诊断了。你也不用太紧张,叫你哥饮食注意点就好了,吃点易消化的,别吃太粗糙的食物和对消化道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和药物,如酒、咖啡、辛辣食物、还有上面提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喀血主要见于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是肺结核。不过有时候跟吐血也不好区别,要看患者的病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