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天昼短夜长,一天吃两顿饭一般都是在冬天,最短的时候早上6点半才亮天,到了4点多就黑天了,所以以前的人们都起的比较晚,而睡的又比较早,所以人们都习惯在9点钟左右吃饭,下午3-4点多再吃第二顿饭。
现在我们当地的村民即使是在冬天也开始忙活起农活,家家冬天都扣韭菜大棚,农活不等人。所以大家都是早上6-7钟起床就直接上地掀开大棚帘子,好让阳光照射大棚增加棚内温度,一般干完活也都9点多了,正好回来吃第一顿饭,而下午需要在阳光下山之前就盖上大棚保温帘子,所以基本也差不多正好吃第二顿饭了。
我也曾问过很多村民,一天吃二顿饭晚上会不会饿,很多人都说,都已经习惯了这个规律,偶尔谁晚上饿了就自己垫补一点,谁饿谁吃,反正是不在正式开饭了。这个习惯即使在春节过年期间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家因为吃三顿饭还成了让邻居比较意外的事了。
所以,一天吃两顿饭这个习惯是从以前留下来的,以前人们冬天活动比较少,天也比较冷,所以起的比较晚,一天吃两顿饭也能省些粮食和烧柴,所以现在都已经成了习惯。但是在农忙的时候,当地的农民还是照样吃三顿饭的,下地劳动身体消耗太多,两顿饭根本承担不了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还有就是家里有孩子上学的也是坚持吃三顿饭。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大家一天只吃两顿饭,或者说只吃两顿正餐。这一点在许多电视剧中均有触及,在老版《封神榜》中,周武王姬发还专门提到了这一点。其实这么的习气十分长远,并且在许多古籍上都有记载。那么一日三餐的习气是啥时分开始的呢?古人的日子作息时间与咱们有啥不同之处?
一、古人一天只要两顿正餐,但也有夜宵
在中国古代,没有早中晚三餐,只要朝食和哺食,也即是一早一晚的意思。古人的作息时刻与我们如今的状况有很大的不一样,由于古代的夜生活几乎没有,古大家基本上黑夜七八点就开端休想了,换句话说,基本上天亮就睡觉。既然睡的早,那起床时刻天然也早。古大家基本上在六点之前就现已起床了,皇帝上朝即是这个时刻,大臣们五点就要从被窝里爬起来。早饭的时刻大概是上午9点多的姿态,太阳抵达天空东南角的方位时开端就餐,也即是9点多。请注意,吃完饭今后,是没有如今的午饭的(一定要吃饱)。晚饭的时刻大约在下午4至5点之间,吃完这顿饭今后,古大家基本上就要预备睡觉了。当时没有什么夜生活,朝廷推广宵禁方针,随便在大街上晃悠被捉住可不得了。
顺便说一句,在古代是没有午睡的习气的。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日睡觉,气得孔老夫子大骂宰予:“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圬也。”由此可见,在古人看来,白日即是好好干活的。天一黑就要开端歇息,这是其时的规矩。这种状况在宋朝发生了彻底改变,宋朝的经济十分昌盛,大众们的夜生活逐步丰厚起来。宋朝取消了宵禁方针,大众们可以出来逛夜市。大街上卖小吃的许多,即是从宋朝开端,大众们出现了吃夜宵的习气。宋朝南迁今后,南方人持续保存吃夜宵的传统,北方人则基本上没有这个习气。在这一期间,尽管人们的正餐仍是两顿,可是大多数人都会在黑夜吃夜宵。宋朝皇帝在黑夜喜欢喝羊肉汤,这个习气还遍及到了民间。
二、在明清期间,宵禁方针再次复生
宋朝消亡今后,蒙元统治了华夏大地。蒙古人太逗了,前期答应黑夜出来活动,中期康复了宵禁,到了后期又制止了。明清两朝则连续了宵禁方针,只要在元宵、中秋等节日期间没有宵禁。在平日的黑夜,有战士在大街上重复巡查。发现有人在大街上走动,假如对方说不出啥理由的话,那可就要倒运了。跟着宵禁的从头开端,明清两朝的往常百姓从头康复到了一日两餐的状况。不过那些当地大户们在外,因为在大院子以内,这些大户基本上持续保存自个的夜生活。基本上都是看戏,夜宵等自然是免不了的。我国人一日三餐的状况是从近代才开端的,鸦片战争今后,西方文化连续进入我国,自然也包含一日三餐的习气。在20世纪前期,一日三餐的习气逐渐普及,至今大概100年左右的前史。
古人一天吃两顿是古代的一种饮食习惯,主要和人们的劳作观念、物质条件及当时的社会行为有关。
一日三餐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主要饮食习惯及方式,不过,古人最开始的却是一日两餐制。如果从远古社会说起,那时候自然是没有按时吃饭的观念的,那会儿基本是饿了就吃,饱了就夕歇会儿。而像按时吃饭这种观念的产生,至少证明了社会文明和饮食条件的进步,大约从先秦时期开始,开始流行一日两餐的饮食方式。
之所以这样,主要和太阳有关,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规律来进行劳作,吃食上也很自然地契合这个时间点,天亮了,人们开始睡醒,准备一天的劳作,这个时候,需要先吃饭来补充体力,这个时间点吃的饭,叫做“朝食”。等到太阳下山,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感到身体疲累,也需要补充体力,好好休息,这个时间点吃饭叫做“飧”。这就是朱熹在《集注》中提到的“朝曰饔,夕曰飧”的饮食规律。
但古代并不是从一而终的都是两餐制,其实三餐制,甚至四餐制都有,而且很早就出现了,同样是先秦时期,两餐制流行的同时,就已出现了三餐制,不过主要还是达官贵族这类人的特权,普通老百姓一天只能吃两顿饭,因为物质条件的关系,那些好酒好肉自然是由贵族优先,所以由物质条件的受限,也牵出了普遍遵循的社会行为观。
不过等到隋唐后,三餐制就普遍了,平民也照样吃三顿,还有之后的朝代,基本不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吃多吃少随个人习惯和喜好,有吃两餐的,也有吃三餐的,只要不饿死,吃多吃少都行,没什么约束。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虽然三餐是主流,但若是有人要奉行两餐制也是可以的,毕竟现在的条件也比古时好得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