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2、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极效。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3、热痰咳嗽(烦热面赤,口燥心痛,脉洪数)。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饭后服,姜汤送下。此方名“小黄丸”。
4、湿痰咳嗽(面黄体重,贪睡易惊,消化力弱,脉缓)。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白术一两半,共研为末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术丸”。
5、气痰咳嗽(面白气促,洒淅恶寒,忧悉不乐,脉涩)。用半夏、天南星各一两,官桂半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玉粉丸”。
6、呕吐反胃。用半夏三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水一半二千,细捣过,煮成三升半,温服一升。一天服两次。此方名为“大半夏汤”。
7、黄疸喘满,小便自利,不可除热。用半夏、生姜各半斤,加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两次服下。
8、老人便结。用半夏(泡,炒)、生硫磺,等分为末加自然姜汁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半硫丸”。
9、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包在以姜汁调匀的面中,放火上煨黄,研为末,加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
10、喉痹肿塞。用生半夏末鼻内,涎出见效。
11、骨鲠在咽。用半夏、白牙,等分为末,取一匙,水冲服,当呕出。忌食羊肉。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本经》:辛,平。
②《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辛。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④《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⑤《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毒性】
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
【半夏由来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望采纳
半夏是植物名,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
夏根浅,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条件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
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过沙、过粘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沙质壤土为好.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
扩展资料:
半夏是一种杂草性很强的植物.具体表现为:
1、具有多种繁殖方式.它既可营块茎和珠芽无性繁殖,又可营种子繁殖,从而使半夏可以避开许多不利因素,如严冬、酷夏、干旱、水涝以及传粉媒介缺乏等情况,保证种质的延续和更新。
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人们从事农事操作必定要对杂草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刈割和践踏.试验表明,对半夏而言,这种伤害只能损伤半夏的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依然可以在适当时候再抽叶生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半夏能够在旱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3、具有较宽的生态幅.凡是杂草大多具较大的耐受性,表现有较宽的生态幅和分布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夏(中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旱半夏
半夏汤《灵枢》
【来源】《灵枢》卷十。
【组成】半夏10克 秫米15克
【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
【功用】化痰和胃。
【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半夏汤《圣济总录》
组成:半夏(汤洗7遍,切,焙)2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3分,杜蘅3分,芍药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乌梅肉(炒)3分,松萝半两,淡竹叶(切)3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主治:肝劳实热,闷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气逆不下,胸中满塞。
功效:下气除热。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后各1次。
半夏汤《叶氏女科》
组成:陈皮(去白,盐水炒)1钱,半夏(姜制,炒黄)1钱,茯苓1钱,子芩(酒炒)8分,枳壳(麸炒)8分,紫苏8分,甘草(炙)5分。
来源:《叶氏女科》。
主治:妊娠2月,气血不足,胎气始盛,逆动胃气,恶心呕吐,饮食少进。
用法:加生姜1片,水1钟,煎7分,食远服。
半夏汤《圣济总录》
组成:半夏(汤洗去滑,焙)3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半。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主治:肉极虚寒,脾咳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痛,不可以动,动则咳,脾胀满,留饮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
方法:上为粗末。
用量:每用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
半夏汤《圣惠》
组成: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来源:《圣惠》卷九。
主治:脾胃痰滞,伤寒4日呕哕频烦,头疼大渴。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半夏汤《圣济总录》
药物组成: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干桑叶6两,干姜(炮)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方剂主治:上气,呕逆不食。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5片,浆水1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半夏汤《外台》
药物组成:半夏1升(洗),生姜1斤,桂心6两,吴茱萸30颗。
处方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胸膈不利,腹中胀,气急妨闷。
制备方法:上切细。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绞去滓,分温5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进1服,快利为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