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用LC50表示。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
是衡量存在于水中的毒物对水生动物和存在于空气中的毒物对哺乳动物乃至人类的毒性大小的重要参数。在比较各种污染物的毒性、不同种或不同发育阶段的动物对污染物的敏感性以及环境因素对毒性影响方面的研究中,都以LC50为依据。
意义和作用
哺乳动物毒理学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根据人类的经验和从动物实验获得的化学物质LD50和LC50值,可以估计化学物质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根据对人的可能致死剂量,中国一般将化学物质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等五个等级。
尽管对毒性分级的方法、标准以及毒性等级的用语还不统一,但在新的化学制品不断出现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测定化学物质对哺乳动物的LD50和LC50,进行毒性分级,对于保护人类环境和预防职业性中毒都有重大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半致死浓度
LD50是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化学物质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是通常用来粗略地衡量某种化学物质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指标,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所需的剂量,其单位是mg/kg。
同一受试物质对各种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不一样,有的甚至有相当差异.给予方式不同,其半数致死量(LD50)也不一样。动物的种系、性别、年龄和试验条件的差异也会影响半数致死量(LD50)。
但相对于半数致死量(LD50)受动物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小,其数值比较稳定,较具代表性;在不同条件下,同一受试物质的半数致死量(LD50)仍有其一定的相似趋势,所以仍然可以相对地参照比较。
虽然人与动物不同,但通过做多种动物的试验,一般对多种动物毒性很低的物质,对人的毒性往往亦很低;而对多种动物半数致死量都小的物质,则可认为将对人表现有很大的毒性。
若剂量大于5000mg/kg,而试验动物没有死亡时,说明急性毒性极低,可认为是相对无毒,就没有必要继续做致死量的精确测定。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寇氏法、概率单位法和霍恩式法。
扩展资料:
LD50数值越小,毒性就越大。例如,氰化钠(NaCN)是公认的毒药之一,它的LD50是15mg/Kg体重,就是说,一个体重为50公斤的人,如果只吃了750mg(0.75克)的氰化钠,就会有50%的机率会马上死亡。
而毒性较小的尼古丁,它的LD50是230mg/kg体重,因此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要吃到11.5克才会有50%的机会丧命。考虑到一根烟中只含有2.5mg的尼古丁,要短期内抽掉4600根烟才会马上急性死亡。
要得到一个物质的LD50值,现在主要是从小白鼠身上做试验而得到的。除了口服外,还可以在在皮肤上和通过呼吸吸入来得到。
例如,10个体重为50g的小白鼠,如吃了10mg的毒品后,有5只小白鼠在24小时内死亡了,哪么这个毒品的口服LD50是200mg/Kg体重(10mg/50g=10mg/0.05kg=200mg/Kg体重)。
通常来讲,如果LD50大于2000mg/Kg体重,一般认为基本无毒,而如果LD50小于5mg/Kg体重,则列为A级剧毒。
目前世上发现的最毒物质不是无机物砒霜,不是氰化钠,也不是有机物二恶英(TCDD),而是一种叫肉毒杆菌的生物毒素,它的LD50是0.00000003mg/Kg体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D5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