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a href='phpwan.php?pageno=" . ($pageno+1) . "'>下一页</a>"
有关幼儿家长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大家好,我是张h涵的妈妈,首先非常感谢班主任易老师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孩子教育的问题,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们的精心培养,孩子在校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老师辛勤的汗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家长们对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说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说起家庭教育,我也有许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许多好习惯,好品质都需要由家长正确的引导与督促。我就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
<>
在她小时候,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带她玩,陪她唱歌,让她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在她刚学会认数字的时候,我发现她对牌感兴趣,当她拿起一张牌的时候我就会告诉她这是几,她会很认真的学,很快就学会了各种数字,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路边有标示牌,我就会指给她看,告诉她这是什么字。我们的观点是玩中有学,学中有玩,所以她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很开心。
<>
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她从幼儿园学的各种游戏,回来后会表演给我看,我就会跟她一起学,这样她就当了我的老师了,她就会很开心,玩得也很开心,当她拿起字卡的时候我就会说:“涵涵,这个我不会,你教我好吗,”她就会拿起字卡一张张的教我读,读得很认真,当她发音不准的时候我会给她纠正,纠正后我还是会跟她在后面读一遍。孩子很喜欢当老师的感觉,会很有成就感,这样她就会更努力的去学习了。
<>
在她学习方面其实我们要求的比较少,只要她自己努力学了就好,每周回家做得最多的就是去楼下运动,我们一起下楼打羽毛球,跳绳,晚上带她去溜冰,做她爱做的各种运动。在家的时候她也会花点时间读课外书,但这个时间比较少,因为我没有强迫过她,都是她自己想读的时候才去读。
<>
从小学开始,我们对她的要求就是,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不会怪她,所以她学得很轻松,考试分数的多少在我们家引起的反也不大,但是她自己会很想要考好,想在家长面前表现,觉得她自己很棒,这个我觉得应该是跟我从小夸多了她有关系,所以一直到现在为止,她的学习都很稳定,也没有考得不好的时候,也可能是我的要求不高。
<>
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物质上的东西,能给生活带来便利,而我们的经济能承受的,就会给她买,与成绩没关系,我们认为,那种挂钩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离了学习和生活的本质。如果她考试成绩好,家长给奖励,她就会想,我的努力只是为了这些奖励呀,这样反倒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千万别贿赂孩子。
<>
在这次期中考试前,曾有一次她发脾气的时候大声的告诉我说:“妈妈,我考一百分你也没有奖励的”当时我没有回答她,因为她正在发脾气。后来当她平静的时候,我就跟她说:“涵涵,你上次说的你考一百多妈妈也没有给奖励,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妈妈要给奖励。” 她抬头望着我笑了没说话,我接着跟她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是为你让你自己以后的生活更好,你以后每天吃鸡鸭鱼肉还是萝卜青菜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她想了一想笑着说:“妈妈,我以后不要奖励了。”如果在她发脾气的时候跟她说,可能没这个效果,当她情绪稳定的时候她才会认真思考我说的话是不是正确的。
这次期中考试成绩还可以,回家后我跟她说得第一句话就是:“涵涵,考得不错哦,有奖励”, 她就自己把脸伸过来,我亲了她一下,她笑着说:“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是?” 我说是什么呀,她笑着说:“是妈妈的爱”因为 以前每次考试回去,,我都会亲她一样,然后说:“你真棒”,对她来说我的奖励就是一个吻。
每个孩子都在学习,每个家长也要多多学习,学习如何更好的与孩子相处,如何做孩子的好朋友,要认真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意见。当然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h涵也有很多缺点,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数了。
最后祝各位老师和家长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十分理解你的苦衷。一般说来,孩子讨厌学习的原因有三:
一是孩子性格有缺陷,这些孩子大多胆小多疑,过于谨慎敏感;
二是家长溺爱,孩子的独立能力差,难以适应学习;
三是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致使孩子逐渐形成焦虑的心境,令孩子感到自卑,导致孩子害怕读书和考试。
不知道你女儿不爱学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你们作为家长,若能做到以下几点,对改变她目前的现状会有帮助。
首先,不要操之过急。作为家长,不能一下子对孩子要求太高,先不要在分数上要求她,可以从强调学习态度入手。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家教辅导,你们可以建议她请成绩好的同学到家里来一块儿做功课,一来可以培养她学习的好习惯,二来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她解决疑难问题,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让她逐渐过渡到自己学。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可以从少到多。
其次,不要过多责备。长期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吴金水教授指出:有些家长与老师总喜欢讲孩子的缺点,而将他们的优点视为理所当然;很多父母恨铁不成钢,常说一些极度伤害孩子的话,结果令孩子的能力和信心都枯萎了。吴教授的话很有道理,你们最好别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第三,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作为家长,不能仅以分数评定孩子的好与坏。杜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发展个人爱好,并将这爱好变成一种有成就感的追求。再说,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而且不同的人成才的途径也大相径庭。所以,你们不妨为孩子创造多种渠道,让孩子拥有选择成为某方面人才的权利和机会。
第四,协调家庭关系,融洽家庭气氛。家长虽是长者,但若能注意了解孩子的意愿,给孩子提供适当自主的空间,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喜悦、爱心和赞美,可以说是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你们如果给予孩子了,孩子会逐渐改变的.
在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我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却不太妥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 r, x% S8 ~% x- f6 s&s$ f
- ^" p: V9 Q# o# F7 s8 z7 K
1、互相抱怨
) U% t8 P+ T+ M# n1 F! K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家长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家长,甚至抱怨孩子。 * O+ A" v0 F i5 J- D' X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事情办的漂亮,归因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他人不好或环境有问题。 : q! y- p! O X8 O\
那么,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大家都知道,孩子丢到狼群中八年后变成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 C, O3 o6 M/ f$ ?&X7 U2 u" A但是,我们做为家长,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任课老师,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家长的责任呢? 5 B* H&A/ R1 Q( x9 j
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 # N+ k" y0 _&K+ D2 U4 Y0 M. E9 _
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如果你认为问题出在老师或孩子身上,你会感到生气和无可奈何。因此,有人说,问题留给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聪明的人找方法去解决。 * v. D* _6 [1 M. \
8 _6 E. K3 {% w- t+ k2、限制性信息太多
" U- F3 k( s F*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象许多条条框框在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字,外边加一个框子是什么字?是囚徒的囚字,别以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6 ?0 P9 a" V6 ~
我替孩子说句公道话,我们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道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仔细想想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 ' Y* X, l) u6 S8 m2 m
因此,我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对孩子要宽容,给孩子尝试犯错误的机会,也给孩子尝试成功的体验。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成长。而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 % p- Y4 C&l7 T8 {2 Y
! e4 ^, E: e1 n- a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个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E. P" Q" s% Q, _% n% Z' B9 i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因为他已经产生逆反心理。 . W0 d$ }! b$ h9 ]
有的母亲,一件小事唠叨每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还有的母亲把以前的错误都翻腾出来,然后给孩子贴上负标签,你怎么那么笨?你这辈子算是没出息了……这样做是在强化错误、强化负面信息。 ( d) G, ^/ E5 c* P. X
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比如看电视,不让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 ' p7 F' y8 l6 w' r0 l\ K
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你看人家……
, d3 t% F8 K8 O一个孩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不要再拿我与别人比,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M# I5 K: B2 |5 h8 n
$ a2 {* u# T! F3 L1 b9 e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的关照、过分的干涉、过分的严厉 / u% o6 [5 j9 @2 j' t
过分的爱,已经使这一代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
7 N) @4 t+ ]+ u7 J8 M* B% h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
. R/ L( |1 {) a7 T郑板桥临死的时候,让儿子给他做馒头。并给儿子留下一句话: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值得我们借鉴。 6 Y6 d( A6 wu7 D
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 $ ^# U$ t. L5 H
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不知道我们是否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再踢球就打断你的腿!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
- S! p! O, b* s这话是被自己亲生儿子打死的母亲,在临死前对儿子说的话。正是这些话才使得徐力,一个17岁的好学生,拿起榔头砸向了母亲。 5 b P1 }9 ]&z0 u
( x- U3 u: ^8 C7 k5、亲子关系错位
' V6 @5 z* Q&t$ M: N* a/ a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和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关系……甚至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
9 s0 T, _" T* Z4 u( k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
1 L8 n, ~- p# O' z5 k7 c6 q4 ]* `&C&@ @
6、缺少童心 % d" K8 e# Q r5 c. {
孩子为什么不与你说心理话?因为许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认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理话。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怎么做? 4 J9 k5 |. ?8 N1 ~" z
当我给中学生讲完课,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反馈表上写到:"屈老师,我以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理解我们。"这样的话是不是该让我们大人反省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了?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家长的思维新区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孩子的心灵世界。
5 \9 ^4 o1 t' d&d2 e
6 r# Y% l. n$ z4 z. y! y! \. U7、只问分数
( r0 F5 ]4 c3 N. t4 a) M9 a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是打多少分,我能理解。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答案很简单:因为学习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所以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 ! Z2 n4 L! n4 ]7 \2 g* ]4 n" S
我一个朋友的小孩跟我说:我妈说上句我马上知道她要说的下句,整天就那么几句话:"你看人家孩子得了多少多少分,你看你,还不赶快去学习,别看电视了,快去写作业。打那么点分还好意思要踢足球?不行,告诉你,这个暑假那都不能去,在家给我乖乖的补课。"我都烦死了,她越说我越不爱学。 / p' Qp- Y5 b1 M3 C7 r) B( Q
经常有家长朋友跟我说,我儿子太懒,不爱学习。问我怎么办?我们看"懒"怎么写:心束负。心被束缚住了。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把他的心调动起来。也就是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来自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
4 A9 _8 b# X/ X# o' v8 b所以希望家长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让孩子有学习动力,学习热情。
&J! X5 |5 x! z, i8 R有些家长就问:充电器怎么当?怎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我想问一问?大家是不是经常用肯定和赞赏的口气对待孩子呢?
z1 u) B&~( I1 T d# a1 x$ a) L4 r: i
8、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 w4 F% j6 u# \# V- ?) P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清华有一名高考状元,高三时,中午从来没有睡过午觉,他利用午睡时间作数学作业,为的是在下午自习时,同学问他问题时,不必让同学等待。他不但节省了同学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锻炼了口才,扩展了解题思路。其实帮人等于帮自己。不但要培养孩子学习好,品德更要好。
! E% y$ r- Zg) b3 _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关心别人,自我中心,耐挫力差。这就是一点小事就会发生自杀或他杀的主要原因。 / }/ F8 a8 }% U1 G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不爱学习也就是厌学,是由于学习动力缺乏所致,主要有以下原因: ! m w, }" t7 W- M% ]* s) }
+ J" g% |! A/ I6 Q9 \ 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
) {) V( w3 ^7 H6 A9 u( K% Z2 a/ |3 e# q5 s2 f6 z" b3 b
望子成龙,要求过高: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 \$ @% M# k" G' h2 h4 |
* q: S- P7 }! D. x
要求过低或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 m2 F6 t: _h! L C2 b# T: l7 U T5 w
2.严重的家庭问题: &G, q" j( _&o&y* u' S) l
1 tE6 S% v' `i- \) f' `
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3 i. u* l1 hD% O! J4 `# q0 D( U' v! W1 z$ R3 R4 Z5 X&d
3.自身问题: % @$ |i7 l1 ^/ w+ [2 Q
0 w/ M0 Z( X9 J# Y! I9 X 心理发育不成熟: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诗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5 V3 _&K3 I0 i/ _4 a1 f! \$ `&[( H7 \! D/ O&r9 L&?
4.学校中的问题:
% C( ?6 h, I1 \2 B9 u( w8 w- y) b8 J6 }, U( g5 i" t( l
学习负担过重;学校生活过于紧张,学校的纪律过严而刻板;孩子在学校中常常受屈辱。 &K( s" q5 q1 i7 [% p
&q- H4 i7 ^/ Q% y&X H
5.恶劣的学习环境:
+ }3 z6 T" s2 r8 B
9 {2 R&u2 {4 v6 a. b: a- n 父母不爱学习;学习条件太差;学校和社会风气不好。
·孩子不能潜心学习时
( u/ K2 ~, Y&[% c&H, GE! f! v* w. J&A" I7 B
$ Q# s# P' ]( p% x" }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许多东西。如果学校里的学习并不特别落后,就用不着如此担心。但是,看见孩子不能潜心学习,家长总免不了会担心。那种时候,焦虑不安、唠唠叨叨地埋怨,或是严厉训斥、都只会适得其反。
" \% h2 Q9 n1 T" `
&s* A6 F' g6 M# `1 S
# B/ ]: @?7 R, H \在担心孩子不用功学习之前,家长应向孩子表现出自己勤奋学习的姿态。社会是个大学堂,无论读书还是学烹调或是学音乐,如果喜欢,即使不走出门外,学习的机会也到处都有。家长不要焦虑,也绝对不能对孩子训斥,应该主动和孩子一起努力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孩子为自己不同于别人而感到苦恼时当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愿望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变得很强烈。这时,有很多孩子都会暗暗地感到苦恼,感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帮助孩子建立开放型的人际关系,客观地观察自己,学会体谅对方。现代社会是强调个性化的时代,重要的是应该培育这样的孩子:承认人有各种不同的个性,理解别人的个性,而且对自己充满着自信。
l- [- p( ]3 M7 P&R2 l
R/ M8 D6 n% I1 U/ Z, x
6 I&F( P3 N6 R\
/ L f3 c0 `. R3 r/ H( s# Y$ o·培养孩子;勤于思考
* O$ ]! T8 B$ [3 _" R
1 L7 O0 N, R: x5 u$ V
R8 x&m9 C: I/ D孩子本来好奇心就很强,什么都想试试,遇见陌生的东西,马上就会停下脚步仔细看看:“呀,是什么呀!”想摸摸,想试试。这样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一边阻拦着一边解说,或认为孩子在淘气,训斥道:“不要乱动!”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
, _9 @- P- o' M1 O9 o, h4 G/ S7 m+ r8 a% G
+ e9 ]7 h- t/ f+ B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家长应留出一些时间上的“空隙”,让孩子去感悟。如果孩子发现了什么,就应该饶有兴趣地一起观察。而且,孩子一旦问出什么问题,就要作出适合孩子发育阶段理解水平的回答。如果是已经上学的孩子,就可以说:“你怎么认为的?”首先引出孩子的思考,或者说:“妈妈认为……不过再多我就不懂了,你查词典看看。”鼓励孩子自己查阅。如果孩子说:“妈妈,刚才的事,词典里写着……”家长对孩子的努力就应当进行鼓励:“看清楚了吗?了解得再详细些。”1 v$ r c% R* o' q$ n0 D9 o8 m$ \
# N) ~. l4 u+ \$ h' E2 o2 a+ {
* @! E2 w ?. h?3 o: Z3 V: M
# q9 i, v. |1 r5 b0 x6 v·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l% U0 p8 g( Zh
&~&]6 K7 ]- {: b8 @ F: N' {
% b5 C/ B* ]2 z: rx$ D$ N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动辄发怒,当有人对他讲话严厉,或他自己的想法碰壁时,马上就激动起来。这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而造成的后果。 # e4 d: Y&u, k" m
3 F" s- T* r/ Q+ a, j! b* @7 [&J5 {' Z&~. G4 {- V
孩子从小的时候起,通过受到训斥,能学会克制自己的不快心情,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孩子如果很少受到严厉训斥,完全生活在没有约束的环境里,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古人云说,“严父慈母”,家长的严厉教育,孩子会受益非浅。
) _8 ]5 d5 n2 H i* D&n, S5 G% B, X4 y$ L/ V
2 aN&~: k- Y! c0 L# ^
·观察孩子的心路/ v* Y$ z8 r7 j
* W4 S- |8 @4 H3 ]' Q6 F在孩子满不在乎的言行中,往往潜伏着能反应孩子心灵变化的重要信息。如果父母没有注意或即使注意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会使孩子朝着不合理的方向发展,或由于过度干涉孩子的世界,反而会扭曲孩子的心灵。
) N% x, T$ n" m8 w6 I3 P" ]+ G
# m! e&z- l1 o# l8 E6 P. A父母应该经常充满理性和爱意与孩子接触,留意孩子的表情、孩子的眼睛,观察孩子四肢的动作,体察孩子有没有流露于外表的心灵动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心灵扭曲的兆头,或发现平时没有发现的闪光点。 6 p% s# S( p' KI
I) r5 k* i5 a
这样就能及时纠正将要扭曲的兆头,留心发扬那些闪光点。
孩子厌学,家长头痛,不知所措。此时,如果父母难正确引导,厌学是完全能被克服的。 2 t% X# d?6 S7 S0 Y
①父母要做到了解孩子。家长在给孩子传授知识时,要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要盲目地灌输,难孩子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7 ]$ O- oW3 Sj9 R
②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所以,在节假日常带孩子公园、动物园、名胜古迹等处,让孩子在观察与游戏中学到知识,并开阔视野,增强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在平时可利用手边常遇到的东西给孩子提问,让他们去思考、探索。
" U0 E9 K$ D3 @( i# }! G③满足孩子求知欲望。小孩常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地球是什么样的?火车、汽车为什么能奔跑?等等。对待这些提问,父母一定要认真耐心地一一进行解答,一时无法回答的,也要在日后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唤起孩子的求知欲望。 9 |2 U p8 `# @' A0 Q
④让孩子常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如数学游戏,可以让孩子数汽车、数玩具,并把加、减运用其中,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被培养起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