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一般先从年龄入手。胡志前教授介绍,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而结直肠癌的潜伏期约为10年,因此我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年龄可定为35岁,推荐45岁以上的一般人群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结直肠腺瘤患者要高度警惕肠癌。大量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结直肠癌黏膜较无腺瘤的正常黏膜癌变的可能性高100倍,而结直肠腺瘤患者在初次发现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将发生腺瘤,因此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治疗后仍应严密随访。
多发性家族性息肉为一类遗传性疾病,约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遗传,一般于8-10岁开始出现多发性的结直肠腺瘤(大多数为管状腺瘤,个别为绒毛状腺瘤),20岁左右时,整个结直肠可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积极治疗,40岁左右可出现癌变。
约有2.5%-11%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可再患原发性结直肠癌。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还应作为高危人群随访观察。
国外有学者报告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所以盆腔接受过放射线治疗者可能是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主要危及病变持续活动者,而一时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危险同正常人接近。
大量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家庭成员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左右,统计分析表明,这主要与共同的饮食结构有关,要知道 健康 的肠道特别“厌恶”烧烤和油炸食品,故而烹饪方式需要改良。另外,石棉工人、有乳腺癌病史者也应注意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
上述列举都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胡志前教授指出,早期且定期筛查是应对结直肠癌最有力的武器。结直肠息肉可能需要经过长达10到15年的时间才能发展成结直肠癌。定期筛查不仅可以通过发现和切除某些特定类型的结直肠息肉来预防进一步癌变的发生,也可以帮助人们在肿瘤较小、尚未扩散、易于治疗的早期阶段,实现结直肠癌的及时发现和诊断。
结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手段包括粪便检测、肠镜检查、血液检测等。全结肠镜检查及随后的病理检查是目前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优先推荐。癌胚抗原(CEA)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血液标志物,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因此其监测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和复发的意义大于早诊和筛查意义。
早期发现的结直肠癌(Ⅰ、Ⅱ期)生存率和治愈率都很高。一般人群从45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每5年一次肠镜检查,结肠息肉患者每年一次肠镜检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更早(40岁,甚至30岁)开始常规筛查。当结肠镜发现早期结直肠息肉等癌前病变时,应及时治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潘嘉毅)
直肠癌去什么医院治疗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直肠癌患者可以去省会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医疗设施和技术会更好些,像是北京肿瘤医院、301肿瘤医院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名气很大。对条件一般的直肠癌患者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的话,建议当地的三甲以上医院即可,不必舍近求远。在积极配合西医治疗的同时,可以结合中药如人参皂苷Rh2(护命素)的联合治疗,对抑制癌细胞增殖,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效果也会不错。蔡三军: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第一癌" 摘要:本市大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已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不过,各种不同诊断时期的生存绿差异明显,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高于IV期,由此说明,早期诊断对改善大肠癌的生存情况至关重要。 蔡三军:大肠癌是可防可治"第一癌" 大肠癌堪称我国最常见的恶性 之一,2012年,全球诊断大肠癌患者共达136万例,我国大肠癌新发病例达25.3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18.6%,也是全球大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 日前召开的全国大肠癌学术大会上,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 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接受解放日报·上观记者专访时介绍:本市大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已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不过,各种不同诊断时期的生存绿差异明显,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远高于IV期,由此说明,早期诊断对改善大肠癌的生存情况至关重要。 上观:根据市疾控中心的显示,上海地区大肠癌5年观察生存率、相对生存率都有明显改善。您能解释下观察生存率、相对生存率的概念吗? 蔡三军:所谓观察生存率,通俗来说,就是患者患病几年后医生随访下来的生存率,但有些患者可能因其他原因死亡,由此,观察生存率会出现一定误差。所谓相对生存率,则是患者患病几年内,相比未患病人群的生存率,这一数据相对更为科学。 以 癌患者为例,美国相关数据显示, 癌患者5年后的相对生存率反比未患病人群高,这是怎么回事?原来, 癌患者发现患病后,持续随访、前往医院就诊,发现其他疾病、及时诊断的可能性也较高。 上观:数据发现,近30年来,上海男性结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从27.4%上升至72.7%,女性结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从33.3%升至68.1%。男性直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从28%上升至71.7%,女性直肠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从29.2%上升至72%。您认为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哪些努力? 蔡三军:大肠癌可以说是可防可治的“第一癌”。上海30年来大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与积极的筛查、诊疗技术的提升密不可分。 可以说,早期筛查对大肠癌来说是最符合卫生经济学的选择。这主要基于三点考虑。首先,大肠癌从增生、恶变、 发展的整个过程约为5至10年,这给早期筛查带来较充裕的时间。其次,大肠癌的发病年龄相对集中。目前,上海人 病率为男性61/10万人、女性50/10万人。我们截取年龄段来看,50岁时发病率为50/10万人,60岁时发病率为95/10万人,70岁时发病率为250/10万人,80岁时为380/10万人。因此,如果将筛查人群锁定至50岁以上人群,发病“浓度”也将更高,更易找到患者。再者,早期大肠癌的 十分好。95%以上的I期大肠癌可以治愈,患者无需放化疗,只要定期随访即可而Ⅲ期大肠癌的患者,即便可以手术,仍需放疗、化疗,生存率也仅有60%左右。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