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觉得自家宝宝最近特别粘人,无论去哪里都想要抱一抱。一般来说,走路走累的想要爸爸妈妈抱抱还能够理解,但是有时候被小溪骂哭了,还是要向小溪索要抱抱,小溪对此更是不解。
其实,不只是小溪的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向家长索要抱抱,无论需不需要。
当孩子要抱的时候,家长总会产生一些很矛盾的想法:如果每次孩子要抱抱都选择抱的话,孩子会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会不会依赖父母?如果不抱,孩子会不会记恨在心里,或者是和家长就不亲了?
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若要解开这个疑惑,家长就得先了解孩子“要抱抱”背后的需求。
1.依恋心理
很多孩子寻求家长的抱抱,有很大的原因是出于对父母的“依恋心理”,或者说,爸爸妈妈的抱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孩子对于爸爸妈妈的依赖,不仅仅是由于简单的生存需求,更重要是爸爸妈妈的拥抱能够带给孩子的温暖。
并且,孩子对于父母总有一些特殊的辨认能力,比如说某种气味,或者是声音或者是安抚时候的动作力度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对家长依恋心理的一种表现。
2.安全感需求
孩子在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也会很频繁地向家长索求抱抱,家长和孩子进行一些皮肤接触的交流,能够加强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与对家长的信任感。
当家长抱孩子时候,也会根据孩子当时的状态做出一些动作,比如说拍拍孩子的背、或者是安抚宝宝的头部等等,这些都是家长给孩子的回应。
当孩子感知到这样的回应时,孩子心缺失的安全感便会被“填满”,孩子逐渐感到觉得温暖、找到可以依靠的感觉。
3.引起家长关注
大部分孩子有时候寻求家的帮助,是为了自我满足,以及受到尊重、关注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即使被爸爸妈妈打哭了也要哭着向爸爸妈妈索求抱抱,除了缺失安全感、害怕爸爸妈妈离开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这种行为就有些像是讨好家长的表现,孩子好像在说,自己现在很乖巧,妈妈不要生气了。
虽然说孩子索要抱抱有背后的需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抱抱家长都需要做出回应。
1.依赖性过强
家长若是不分情况,对于孩子的抱抱请求不加以区分,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性,什么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寻求家长的帮忙,而不是自己动手解决。
2.缺乏独立性
有的孩子玩累了要家长抱,走累了也要家长抱,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孩子很容易养成一个依赖的习惯,不喜欢自己动手,总是依赖家长的帮忙,遇事也喜欢逃避。
3.无法养成明辨是非的情况
当孩子犯错了被家长惩罚,却仍旧要求抱抱的时候,家长若是直接就满足了孩子的需求,那么这一顿教育算是白教了。
孩子哭不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哭,而是因为家长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不安全的意识。这种时候,家长不应该立即给予孩子抱抱,要告诉孩子犯错的原因,过了一段时间再抱。
1.分清情况
不是孩子的每一个抱抱请求家长都要满足,比如说孩子走累或者玩累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诫孩子自己休息好了自己走,以此教会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玩闹的时间,同时也要注意保存好自己的体力。
当孩子因为其他客观原因而寻求抱抱时,家长要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抱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梳理好事情的前因后果,才能够更好地安抚孩子。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寻求抱抱的时候,家长不一定非要用抱抱的方式安抚孩子,可以采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
比如说,讲一些孩子平时感兴趣的故事,或者是用一些孩子喜欢玩的玩具转移孩子的视线。当孩子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对于家长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小。
3.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很多孩子寻求抱抱,大多是出于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长平日里要多和孩子相处,从日常的小事中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当孩子内心安全感很足的情况下,往往不会再一再地要求家长抱着。
孩子总喜欢家长抱着,虽然是孩子黏父母、喜欢父母的一种表现,但时间长了终归还是不好的一种表现,特别是一些已经能够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总是寻求家长的拥抱更是不利于独立性的养成,家长要更加上心。
为啥宝宝喜欢被抱着,这几个原因家长都知道了吗?其实从孩子方面考虑主要有这3个原因。
1、抱着走能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大家都知道,妈妈们怀孕十月,宝宝便是在妈妈的子宫里待在家里,全身被孕妇羊水包围着,就有一种“摇晃感”。所以被大人抱着走这样的“摇晃感”就跟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感觉了一样,因此就会让宝宝觉得很舒适和悠闲,而且还会更有安全感。
同样,宝宝愿意做摇蓝都是这样一个道理。因此,宝宝往往喜欢被大人抱着走是因为宝宝来自对安定感要求。
2、宝宝的探索欲望促进
伴随着宝宝的发展,宝宝的视力发育会变得越来越健全,因此宝宝就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毕竟在妈妈身体里的情况下,一切都是阴暗的,而现在这宇宙是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因此宝宝自然也就充满好奇心。
所以被大人抱着走就能看到更多风景和物体,一旦坐下宝宝的眼力范畴就会受限制,当然不高兴就会又哭又闹了。所以这也是宝宝对世界的向往。
3、宝宝身体不适
去除之上两个问题,假如宝宝或是一坐着就哭,也可能是身体不适。比不上:宝宝出现腹胀气问题,而抱着能让腹腔获得一定压挤,排出来一些汽体当然就会舒服些。
因此,发觉宝宝一坐着就又哭又闹时,父母何不也不多留意一下,看一下宝宝是不是身体不适。
最终要说的是,在抱着宝宝离开的时候也应注意不要过分晃动,因为这时候宝宝的头颈生长发育还不健全,所以家长们在抱着宝宝时,一定要注意捧着宝宝的头顶部,并且姿势也要尽量迟缓和柔和,以防给宝宝造成危害。
教育专家称要经常拥抱孩子,拥抱对孩子来说有什么作用?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抱。这里所说的抱,延伸开来讲可以是接触、爱抚等等,因为,婴儿期的孩子,母亲和照料者对他的爱抚、拥抱和身体的接触,可以促使他情绪稳定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曾经在网上有一个报道,澳大利亚的母亲凯特产下龙凤胎,男婴出生后没有呼吸,医生抢救20分钟后宣告死亡,凯特不愿意相信孩子已死,抱在怀里不停的抚摸婴儿和他说话,持续两小时后,男婴显现生命体征和正常的呼吸。可见拥抱接触的神奇力量。
被我们忽略的平衡觉和触觉。一般来说孩子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不用特别努力就会有,并且比出生之前还要强,另两个感觉就不同,主要是平衡觉和触觉。但是平衡觉不同,如果总是放在婴儿床上,婴儿车上,抱在怀里平躺,孩子的平衡觉经验很少,只有竖立抱着才能激发平衡觉,所以要经常竖抱着,直立的经验很重要。触觉也不同,还在母胎内24小时被接触,羊水一直包围,但是出生后触觉属于减少了的刺激,而皮肤又是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触觉对孩子的身体很有意义。
说到抱,这里要讲一下,爸爸能给的不只是爱,没有父亲拥抱的宝宝,脑部突触不但没有增长,反倒萎缩,这可能导致孩子其他的发展问题,像是新陈代谢不佳,荷尔蒙分泌不规则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一开始就让父亲表达父爱,照顾孩子对爸爸来讲,是开心和幸福,而不是责任、压力和负担,参与家务也不是辛苦,而是快乐。父亲需要练习,确保不会伤到孩子,照顾孩子的父亲们,其脑部负责处理强烈情绪,对危险的警觉性和奖赏鼓励的神经元路会被激活,照顾孩子能重塑一个父亲的脑部路径,使其产生更多的母亲本能。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2014年的研究。
还有一种小孩~老小孩,其实中国的老人不太善于用语言索抱,他们通常会说头疼、腿疼各种疼来挽留忙碌的子女,这时如果多给他们拥抱接触,持续这样两周,就能够降低老人的焦虑、抑郁,心跳也会趋于正常,幸福感会增强,所以老人孩子都需要多抱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