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2.病因:
①铁的摄入不足②铁的需要量增加③铁的吸收不良④铁丢失过多。
3.分期和临床特征: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慢性渐进性缺铁的发展后果。不同缺铁时期患者临床症状不同。
①缺铁期:为早期阶段,无临床症状,仅血清铁蛋白减少,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正常。
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随缺铁加重,骨髓、肝、脾等贮铁器官的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消失,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出现贫血一般症状,如乏力、心慌、头晕、气短、儿童发育迟缓等。
③缺铁性贫血期:患者表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并出现多系统症状,如皮肤黏膜苍白肝、脾、淋巴结轻度肿大食欲减退、异食癖反甲、口角炎、舌炎等。
记忆要点:食欲减退、异食癖,反甲、口角炎、舌炎。
4.实验诊断:
(1)血象:
①早期轻度贫血时RBC正常、HGB下降,镜下出现小红细胞,RDW增高中度以上贫血后,RBC减少、HGB下降更显著,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MCH、MCHC均下降,RDW增大,镜下红细胞大小不等,小红细胞多见,可见靶形红细胞、低色素红细胞。
②RET正常或轻度增高。
③WBC、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但钩虫病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记忆要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MCH、MCHC均下降,RDW增大,可见靶形红细胞、低色素红细胞。
(2)骨髓象:
①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②红系增生,幼红细胞常>30%,粒红比值下降,以中、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轻度贫血时,幼红细胞形态正常中度以上的贫血时幼红细胞明显减小,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着色偏蓝。晚幼红细胞核固缩成“炭核”(幼浆老核)成熟的红细胞变化同血象,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③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比例和形态正常。
④巨核细胞、血小板大致正常。
记忆要点:中晚幼红为主,增生活跃,幼浆(偏蓝)老核(“碳核”)。
(3)铁染色:
骨髓细胞外铁减少甚至消失,铁粒幼红细胞<15%。经铁剂治疗后铁粒幼红细胞增加,一段时间后细胞外铁才出现。
(4)铁代谢检查:
①血清铁蛋白(SF)减少,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可靠的方法。②血清铁(SI)减少。③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TS)减低。④转铁蛋白(TF)增高。⑤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医学名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缘于基因缺陷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本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东南亚为高发区之一。轻型地贫无需特殊治疗。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应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法给予治疗。输血和去铁治疗。脾切除对血红蛋白H病和中间型β地贫的疗效较好,对重型β地贫效果差。脾切除可致免疫功能减弱,应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本病目前无根治方法,且中重型预后不佳,故应进行婚前检查和胎儿产前基因诊断,避免下一代患儿的发生。日常护理
1.患者往往体虚,要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预防外感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2.注意精神调养,对于虚劳血虚的预防有重要意义。七情过激,易使阴血暗耗,既是致病之因,又可加剧进程。所以本病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调养,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凡辛辣厚味,过于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当禁食或少食。
建议您到正规医院血液内科咨询检查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