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其中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中小学教育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而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心理素质的好坏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发展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是有效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必然要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具体说,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其消极的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仅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积极的、也是更重要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正常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积极向上。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和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原则,一旦个别的学生出现问题又要坚持积极治疗的原则。总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坚持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教育,必须坚持以教育为最终的最高的目标,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实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哪些工作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我认为,具体应该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 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顺利完成作业。在心理卫生方面,应坚持的原则有: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要按照不同年级 或年龄安排好生活节奏;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情绪良性发展;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包括性教育);要根据学生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要防止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特别加强中小学衔接阶段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或转折期(如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二年级)的心理保健措施。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问题,主要依靠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来解决。
2.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的原意是指对人们,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咨询者尽管有心理正常的人,但一般以心理不太健康或有心理问题者为主。心理问题,有轻度的和重度的,机能性的和机体性的之分。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心理问题为主要范围。学校开展心理咨询,主要对象是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儿童、青少年,其次是家长和教师。当然,学校要办好心理咨询室或咨询中心,咨询人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针对情况,给予教育,启发对方,解除负担;以友相待,尊重信任;绝对保密,维护德性;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展开。
3.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和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诊断性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则、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完整过程。心理诊断是一项专业技术较高工作,所以在开展中应做到:尊重客观心理事实,坚持科学严肃的态度;讲究系统整体性;从发展的角度对待诊断对象;注重保密;以教育为最终目标。
4.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指对个别的不同年级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5. 学习指导
所谓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教材为媒介所进行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低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影响其自身现如今和以后的发展,这也与社会的发展相关,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相关,而这,也关系到社会、国家人才的培养。
1、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
2、心理健康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
3、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
4、心理健康是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是大学生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
5、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弱者变强,让强者变更强;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适应、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成功、学会审美、学会做人。
使学生能够以自尊为本,以自爱为荣、以自强为律,以自信为勇,以自主为舵,以良好的心理品质走向社会。
大学生自身应该意识到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积极的配合学校的工作,从过去的那种“保姆式”的生活与教育方式中摆脱出来,认识到大学生生活的实质,不断的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改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对自己过去不健康的行为与习惯进行改变,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对心理困惑进行积极的消除。通过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起积极的交往态度,与同学和教师之间打好构建起正确的交往关系,这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加强与同事和家人之间的沟通。通过心理素质的增强,大学生能够树立起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进而可以拥有更强的承受与应对挫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如今这个充满了竞争的残酷社会上生存下去。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