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身上携带四千多种病毒。
蝙蝠具有超强的病毒携带能力,蝙蝠不会将病毒直接传播给人类,而是首先传播给与人类密切接触的野生动物,包括穿山甲、麝香猫和其他动物,最后传播给人类,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有85%以上的同源性,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四千多种病毒中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毒、马尔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冠状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出门戴口罩,减少进入公共场所,同时要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勤洗手,减少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蝙蝠不怕病毒
这与蝙蝠的体温机制密不可分。蝙蝠新陈代谢速率快,体温自然也会处在较高水平,高体温能触发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大量抗体。据科学家观察,蝙蝠的体温常年维持在40摄氏度上下,这就是蝙蝠为什么不会感染病毒的重要原因。更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在蝙蝠的刺激和锻炼下,蝙蝠身上的病毒可能会变得更强大,致病性更强,传播能力也有所增强。
不一定是性病。HPV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它是一种DNA病毒,人类是HPV唯一的宿主。HPV进入机体皮肤粘膜后,主要潜伏于表皮内基底细胞间,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致病。
在正常健康人群中约有10%左右的妇女生殖道HPV阳性,其中80%会在12-18个月内自然清除。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检测到HPV阳性,持续感染者患子宫颈癌的风险增加,所以要及早治疗。
病毒名称:花生黄斑病毒Groundnut yellow spot virus(GYSV)。
分类地位: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11.0.05.008。
病毒异名:Peanut yellow-spotNecrosis virus。
病毒提纯:Reddy的提纯步骤:花生病株组织,加20mmol/L(pH7.5)磷酸盐缓冲液研磨,提取液加NaCl(0.2mol/L)和PEG(2.1mol/L)沉淀病毒,10000g离心15min;沉淀悬浮于10mmol/L(pH7.5)磷酸盐缓冲液,蔗糖密度梯度进一步提纯。
病毒理化特性:番茄斑萎病毒属的3种病毒:花生芽坏死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花生环斑病毒都能引起症状相似的花生芽枯病害。我国花生芽枯病原病毒尚未明确鉴定,曾被报道为番茄斑萎病毒,但依据血清学性质可能为花生芽枯病毒的一个株系。PBNV广州分离物,病毒粒子球状。
①病毒粒子:近等轴球状,直径70~90nm,外面有一层脂蛋白双膜。病毒体外性状很不稳定。
②核酸:单链RNA,3基因组,最大的8.8kb、次大的5.4kb、最小的3.5kb(VIDE)。
③蛋白:4组成,分子质量72000、64000、62000、31000u。
其他:TSWV是番茄斑萎病毒属典型病毒,寄主范围广泛,除花生外,还危害番茄、莴苣、豌豆、辣椒、马铃薯、烟草等作物以及各种花卉,是经济上非常重要的病毒。TSWV被蓟马以持久性方式传播。TSWV粒子球状,直径80~110nm,外层有脂状包膜,含G1和G2两种脂蛋白。病毒基因组有3个组分,单链RNA,被大量的核衣壳蛋白(N)亚基和少量的大(L)蛋白紧密包裹。De Haan等于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TSWV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近十几年来,随着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重新改变了对该属病毒的认识,该属病毒已从TSWV1种,增加到13种。已报道的自然侵染花生的病毒也从TSWV一种增加到五种:即花生芽坏死病毒(Groundnut budNecrosis virus,GBNV)、花生环斑病毒(Groundnut ring spot virus,GRSV)、花生黄斑病毒(Groundnut yellow spot virus,GYSV)和花生褪绿扇形斑病毒Groundnut chlorotic fan-spot virus,GCFSV)。除GYSV侵染花生仅引起叶片局部黄斑症状外,多数病毒侵染花生引起叶片褪绿斑、环斑、黄斑,叶片、叶柄、茎坏死,受感染植株严重矮化等相似症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应用N蛋白单、多克隆抗血清和G1、G2蛋白单克隆抗体,陆续将该属病毒划分为5个血清组。血清组Ⅰ包含TSWV一种病毒,血清Ⅱ组包含花生环斑病毒GRSV和番茄褪绿斑病毒(TCSV),血清组Ⅲ包含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NSV)。血清组Ⅳ和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现的新血清组。1992年,Reddy等依据ELISA血清试验和蛋白质印迹法试验结果首次明确花生芽坏死病毒(GBNV)为一种新病毒。GBNV与血清Ⅰ、Ⅱ、Ⅲ组成员N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32%~35%,因此构成新的血清组Ⅳ。此外,血清组Ⅳ还包括西瓜银色斑驳病毒(WSMOV)和最近报道的西瓜芽坏死病毒(WBNV)。血清组Ⅴ由花生黄斑病毒(GYSV)构成,GYSVS RNA全长2970nt,推断与番茄斑萎病毒属其他病毒的N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24%~28%。2001年Chu等报道在台湾地区发生的侵染花生番茄斑萎病毒属的新病毒,定名为花生褪绿扇形斑病毒(GCFV),并完成了GCFSV S RNA全序列分析。
考虑到血清组Ⅰ和Ⅱ病毒存在血清学关系,而番茄斑萎病毒属新的病毒不断增加,Chu和Moyer建议以病毒来命名血清组。将现有的血清组重新划分为TSWV血清组,含TSWV、GRSV、TCSV、菊花茎坏死病毒(CSNV)和小西葫芦致死褪绿病毒(ZLCV)5种病毒;WSMOV血清组,含WSMOV、GBNV和WBNV三种病毒;以及INSV、GYSV、GCFSV、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和鸢尾黄斑病毒(Iris yellow spot virus,IYSV)5个由单一病毒构成的血清组。同一血清组内病毒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72.7%~81.3%,推导N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2.5%~86.2%。而不同血清组间病毒N基因序列同源性为40.9%~63.4%,推导N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22.5%~67.5%。侵染花生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基本情况见下表。
全世界侵染花生的6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
许泽永曾于1986年首次对我国南方花生上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作了初步报道。与印度芽枯分离物相比,该分离物对豆科植物侵染力较弱,不侵染大豆、豌豆,仅局部侵染绿豆、菜豆和豇豆;和印度分离物抗血清起弱阳性反应。基于当时研究条件,归属于当时番茄斑萎病毒属唯一的TSWV。最近我们提取了病毒dsRNA,以WSMOV和GBNV S RNA保守区段设计引物,RT-PCR扩增获得病毒cDNA,完成病毒S RNA 3′端片段813个核苷酸序列分析。该病毒片段与WSMOV和GBNV S RNA相应片段序列同源性在80%左右;与PSWV、MYSV、IYSV、GCFSV、TSWV、GYSV序列同源性在39%~65%。初步结果说明该病毒分离物可能为番茄斑萎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属于WSMOV血清组,暂定名为花生黄斑坏死病毒(Peanut yellow-spotNecrosis virus,PYNV)。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