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以癌最为常见,肉瘤较少,在癌瘤中又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简称鳞癌,一般占80%以上。
(一)舌癌,是常见的口腔癌,多数为鳞癌,多发生于舌缘,其次为舌尖,舌背,常为溃疡型或浸润型,舌癌常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较高,因舌体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加以舌的机械运动频繁,这些都是使舌癌转移的因素。
(二)牙龈癌,在口腔鳞癌构成比中居第二或第三位,上牙龈癌居第二,下牙龈癌居第五。
(三)颊黏膜癌也是常见的口腔癌之一,在口腔癌中居第二或三位。另外还有腭癌,口底癌,唇癌(发生于唇红缘黏膜)口咽癌,皮肤癌(颜面部),皮肤癌在发生之前多有癌前病损存在。中央性颌骨癌,好发于下颌骨,特别是下颌磨牙区,下唇麻木常是中央性颌骨癌的首要症状。
(四)上颌窦癌,为鼻旁鳞癌中的最常见者,肿瘤发生自上颌窦内壁时,常先出现鼻堵塞,鼻出血,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肿瘤发自于上颌窦上壁时,常先使眼球突出,向上移动,可引起复视,当发于外壁时,则表现为面部及唇颊沟肿胀,皮肤破溃。当发自下壁时,则先引起牙松动,疼痛,龈颊沟肿胀,如果将牙痛误诊为牙周炎等将牙拔除时,则创口不能愈合,形成溃疡。
(五)恶性黑色素瘤,来源于成黑色素细胞,好发于皮肤,口腔黏膜也常有发生,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青春期发生者极少见。颜面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常在色素瘤的基础上发生,主要是由交界痣或复合痣的交界痣成分恶变而来。口腔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常来自黏膜黑斑,约有30%的黏膜黑斑可发生恶变,临床上也有无黑痣及黑斑而突然发病者。损伤,慢性刺激,不恰当的治疗均常为恶性黑色素瘤发生的原因。此外与内分泌和营养因素也有关,例如,在青春期前很少发生恶性黑色素瘤,妊娠期中肿瘤发展较快。因此,早期处理颜面皮肤痣及口腔内黏膜黑斑是预防恶性黑色素瘤最有效措施。皮肤痣及黏膜黑斑,发生恶变时,则迅速长大,色素增多,为黑色或深褐色,呈放射状扩展,或周围出现结节,表面发生溃疡,易出血和疼痛,并有所属区域的淋巴结突然增大,口腔内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恶性,常发生广泛转移。黑色素瘤主要根据色素表现及临床症状诊断,不宜行组织活检,即使是转移性淋巴结亦不应做吸取组织检查,因活检可促使其加速生长,色素细胞对低温十分敏感,因此低温治疗对恶性黑色素瘤有肯定疗效,近年还有报道口服卡介苗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肿瘤也有一定疗效。
口腔癌是指原发于牙龈、舌体、上下唇、颊黏膜、腭部、口底和涎腺的恶性肿瘤。口腔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9.9%。口腔癌好发于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吸烟、饮酒或嚼槟榔的老年人。口腔癌发生的部位多在暴露处,或能看到、摸到的地方,所以只要注意自我检查,90%的病人是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
自我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早期检出口腔癌的好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在洗脸或洗澡时,用双手触摸腮腺面颊部、颌下及颈部,观察有无无痛性包块或肿大淋巴结。
2.照镜子时,注意观察唇红及舌背部有无无痛性红色或白色斑块和异常硬块。
3.张大口,从镜子看上腭、牙
龈和口底有无红肿或无痛性菜花样或结节状新生物。
需要警惕的口腔癌先兆症状有:1.口腔黏膜上(上下唇、舌体、牙龈等)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3~4周后仍不愈者。
2.口腔黏膜,尤其是颊黏膜上的红色或白色斑块近期扩大、增厚,变粗糙,或出现糜烂、破溃、出血者。
3.颌面部、颈部的无痛性包块或淋巴结,近期明显长大,或出现疼痛不适,或发生口角歪斜。
4.在口腔腭咽部或上下唇出现麻木或虫爬等异物感。
5.口腔内特别是牙龈,发生原因不明的多次自发性出血。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早期发现口腔癌,及早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正常情况下口腔癌的患者,与患者的疾病分期,以及治疗后的预后都有关系。如果口腔癌在早期的时候,患者进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这个时候患者能够达到五年以上的存活率,五年以上的存活率能到能够达到80%-90%。但是对于中期的患者来说,这个时候会出现邻近器官转移,患者的生存率五年生存率,可能在60%左右。对于晚期的患者,出现大面积转移与扩散的话,五年生存率,可能只够达到20%-30%。所以口腔癌具体能活多久,要看患者的疾病进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