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文的偏旁是什么?

宝宝妈妈2023-06-13  45

哲文的偏旁是“夂”。

“夂”作为部首读作“折文儿”或“冬字头”。凡由“夂”组成的字大都与脚的动作、人的行为有关。“夂”与“攵”(“攴”作部首时有时候写为“攵”,读作“扑”)的区别,前者“笔画为三”,后者“笔画为四”。

“夂字旁”的字

一、冬[ dōng ]

1、一年中的第四季 :冬季(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姓。

3、象声词,敲鼓声 :战鼓冬冬。

二、备[ bèi ]

1、具备;完备 :具备。

2、预备;准备 :预备。

3、设备 :设备。装备。

三、复[ fù ]

1、回去,返 :反复。

2、回答,回报 :复命。

3、还原,使如前 :复旧。

4、再,重来 :复习。

5、许多的,不是单一的 :重(chóng)复。

夂和攵偏旁叫:夊是折文旁,攵是反文旁。

夊:suīㄙㄨㄟˉ。《说文解字》:“夊,行迟曳夊夊,象人两胫有所躧也。”。走路时象人两胫有所拖着一样慢是夊之范式。本义:用作“夊夊”。古同“绥绥”,慢慢行走的样子,如“雄狐夊夊。”(今作“有狐绥绥”)。

攵,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

攵字旁的字有:

1、放,汉语一级字,读作fàng,最早见于甲骨文。放的本义是将罪犯驱逐到环境恶劣的远疆。后引申为强行遣送、遣行;舍弃,废置不用。

2、攻(拼音:gō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此字本义是攻击,与守相对;引申为抨击;还可引申为制作;又引申指事。在古籍中通“工”,指劳作;还通“功”,意为成功;通“工”、“句”,为发声词。

反文旁的意思与鞭打、敲打有关,反文旁是指“攵”,共4画,象形字,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或持鞭击打之形,为汉字部首之一。楷书中从“攴”字变形,变为反写的“文”字,不可写作3画的“夂”或“夊”。

从“攴”、“攵”旁的汉字,本义大多与鞭打、敲打有关,如“牧”、“攻”、“败”等。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个别汉字保留着“攴”的写法,如“敲”。后来人们把变形后的“攴”(pū)字部首称为“反文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78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