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输入血浆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宝宝妈妈2023-06-13  41

输注血浆的适应症 (1) 严重肝脏病:这是最常使用 FFP的情况之一。肝病能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特别是第II、VII、IX、X因子,有些肝病患者还有纤维蛋白原、其他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这些凝血因子缺乏可以导致出血,需据情输注FFP或普通冰冻血浆或浓缩血小板。(2) 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性缺乏一种凝血因子者,除甲型血友病(缺第VIII因子)和乙型血友病(缺第IX因子)外,并不多见,对前者出血的防治,最适合用冷沉淀(冰冻或冰冻干燥制品)或浓缩第VIII因子(中纯、高纯),缺乏这些制品时,可使用FFP。对乙型血友病的出血,最好用第IX因子;缺乏此制品时,可用FFP或普通冰冻血浆。对这两种病的患者施行手术时,特别是大手术,尽可能用浓缩的第VIII或第IX因子。第V因子单独缺乏的情况少见,此时,FFP是唯一可用的血浆。其他如第II、VI、XI和X因子缺乏,可使用FFP或普通冰冻血浆。(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 烧伤。(5) 抗凝血酶VII(AT VII)缺乏:可使用FFP或普通冰冻血浆。(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子癜(TTP):常使用FFP做血浆交换。(7) 香豆素药物作用的逆转。首先要注射维生素K,凝血酶原时间(PT)可以在6~12小时得到纠正,如时间等不及,可同时使用FFP或普通冰冻血浆。血浆主要用于提供各种凝血因子。其适应症见下表。输 注 血 浆 适 应 症临床情况FFPFP其他情况严重肝病是是PC补充凝血因子是是冷沉淀 第VIII、第IV因子补充AT III是是 香豆素作用逆转是是VK大量输血据情据情PC心脏直视手术据情 PC烧伤是是 重创伤是是 DIC是冷沉淀 血浆交换术(TTP、爆发性肝炎)是注:FFP,新鲜冰冻血浆;FP,普通冰冻血浆;VK,维生素K;PC,浓缩血小板。禁忌症:无COPD的病人合并心衰常时间不能进食不能输入血浆,因为但是是限制病人的输入量以减轻病人的心脏负荷,这时候输入血浆会加重心脏负荷

判断是否需输血,除参考Hb和Hct外,还需根据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龄、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为防止临床不是当输血,美国一些医院已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设立输血委员会审查手术中输血病人术后的Hct值,如超过某一界限(33%~34%),则麻醉科医生须说明输血的原因,然后输血委员会评估其输血是否适当。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滥用输血指征的现象。在病房尤其在ICU,常常由专门小组通过评估组织氧耗和血液动力学等资料共同商讨病人是否需要输血,从而使输血指征个体化。Marik等研究认为黏膜内PH能够敏感地反映组织的氧合情况,可作为输血指征,但另有研究发现,一般情况良好的病人,即使Hb<50g/L也无任何组织氧合不足表现,可见这一指标尚缺乏稳定性。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有哪些

(1)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量决定。

(2)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3)血小板,用于病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升,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x109/升,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升之间,应根据出血是否易于控制来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限制。

(4)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PT或PTT>正常值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病人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病人自身血容量的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明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发令的抗凝血作用(5—8毫升/干克)。

输血的适应症

1.大量的失血

当失血量小于全部血容量的10%时输入适当的晶体液即可,当失血量大于全部血容量的10%而小于20%时可加输适当的胶体液即可,只有当失血量超过全部血容量20%时才是输血指征。那么咋样才能确定这个20%呢?这个标准就是发生中度以上休克的标准,我们只要按中度休克的临床标准来衡量就不难确定。下面我把中度休克的临床标准回顾如下: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很口渴;肤色苍白;肢端发冷;脉搏:100---120次/分;收缩压90--70mmHg,脉压小;少尿。输血的实验室指标应该参考红细胞压积,一般应把红细胞压积维持在0.30以上的,在这个数值以下原则上应该进行输血的,但应注意这个数值在大量出血时一般由于血液的浓缩可以偏高的,即大于0.3不一定不需要输血,应该注意区分这种情况,在充分补液后这个数值就比较可靠了。另外比较常用的出血量的判断方法还有直接计算法,就是直接估计患者的全部血容量及全部出血量,全部血容量的估计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是较粗略的方法,就是生理学所讲到的一般人体内的血量占人体体重的7%左右。另外一种方法相对比较精确,也是生理教材上讲到的,以人体的体重和体表面积及年龄为参数来计算,同时又有性别的差别。全部失血量的核算在骨科手术的患者较简单,吸引器的血量再加手术无菌单及血纱布,还有术后引流量,血纱布所含有的血量一般根据纱布的大小和所占血的多少来估算,一般一块完全沾满血的纱布所含血量约20----30毫升(本人曾做过实验的)。创伤的病人还和根据骨折的部位进行估计,另外一种相对较科学方法就是用红细胞压积来计算:全部血容量×(0.42-现在的压积)/0.42. 【如果是手术病人:全部血容量×(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前红细胞压积】。综合以上各种方法来判断出血量,应该不能偏离大的方向。同时必须强调是否输血除了根据出血多少外,还应该参考出血的速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

2.纠正贫血

在骨科临床中经常见到慢性贫血的病人,此种病人在手术前应该不应该输血,输多少血,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一般慢性贫血的患者已能很好的耐受贫血,即使血红蛋白低于70克/升,应该按临床表现来决定是否来输血及输血量,但对需择期手术患者来说贫血加重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必须要提升血红蛋白值的,一般应在术前提升血红蛋白到100g/L左右的水平为佳。在手术准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强营养及药物治疗来纠正贫血,但在准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输血治疗的,但这时的输血有注意几个问题,必须明白慢性贫血的患者循环是处于高负荷的,虽然红细胞不足,但血的总体容量还是不缺的,故输血必然给循环增添了新的负担,可通过少量多次输血加以纠正,必须使机体有充足的时间排除多余的血容量,一般每天输入一个单位的浓红为宜。

3.凝血异常

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可输入:1.新鲜全血2.新鲜冰冻血浆,

4.补充血浆蛋白提高机体抵抗力

血浆中有各种抗体及补体等可增强患者的抵抗能力,对抵抗力非常低下的患者是较好的适应症。浓缩粒细胞 配合抗生素使用对严重的感染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78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