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有哪些
(1)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或病人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5%。回输自体血不受本指征限制,可根据病人血容量决定。
(2)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带氧能力,但血容量基本正常的病人。
血红蛋白>100克/升,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60克/升,应考虑输血;
血红蛋白在60~100克/升之间,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是否有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来决定。
(3)血小板,用于病人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升,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x109/升,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升之间,应根据出血是否易于控制来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限制。
(4)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PT或PTT>正常值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病人急性大出血(出血量相当于病人自身血容量的60%),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明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紧急对抗华发令的抗凝血作用(5—8毫升/干克)。
输血的适应症
1.大量的失血
当失血量小于全部血容量的10%时输入适当的晶体液即可,当失血量大于全部血容量的10%而小于20%时可加输适当的胶体液即可,只有当失血量超过全部血容量20%时才是输血指征。那么咋样才能确定这个20%呢?这个标准就是发生中度以上休克的标准,我们只要按中度休克的临床标准来衡量就不难确定。下面我把中度休克的临床标准回顾如下:神志尚清、表情淡漠;很口渴;肤色苍白;肢端发冷;脉搏:100---120次/分;收缩压90--70mmHg,脉压小;少尿。输血的实验室指标应该参考红细胞压积,一般应把红细胞压积维持在0.30以上的,在这个数值以下原则上应该进行输血的,但应注意这个数值在大量出血时一般由于血液的浓缩可以偏高的,即大于0.3不一定不需要输血,应该注意区分这种情况,在充分补液后这个数值就比较可靠了。另外比较常用的出血量的判断方法还有直接计算法,就是直接估计患者的全部血容量及全部出血量,全部血容量的估计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是较粗略的方法,就是生理学所讲到的一般人体内的血量占人体体重的7%左右。另外一种方法相对比较精确,也是生理教材上讲到的,以人体的体重和体表面积及年龄为参数来计算,同时又有性别的差别。全部失血量的核算在骨科手术的患者较简单,吸引器的血量再加手术无菌单及血纱布,还有术后引流量,血纱布所含有的血量一般根据纱布的大小和所占血的多少来估算,一般一块完全沾满血的纱布所含血量约20----30毫升(本人曾做过实验的)。创伤的病人还和根据骨折的部位进行估计,另外一种相对较科学方法就是用红细胞压积来计算:全部血容量×(0.42-现在的压积)/0.42. 【如果是手术病人:全部血容量×(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前红细胞压积】。综合以上各种方法来判断出血量,应该不能偏离大的方向。同时必须强调是否输血除了根据出血多少外,还应该参考出血的速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确定。
2.纠正贫血
在骨科临床中经常见到慢性贫血的病人,此种病人在手术前应该不应该输血,输多少血,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一般慢性贫血的患者已能很好的耐受贫血,即使血红蛋白低于70克/升,应该按临床表现来决定是否来输血及输血量,但对需择期手术患者来说贫血加重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必须要提升血红蛋白值的,一般应在术前提升血红蛋白到100g/L左右的水平为佳。在手术准备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强营养及药物治疗来纠正贫血,但在准备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输血治疗的,但这时的输血有注意几个问题,必须明白慢性贫血的患者循环是处于高负荷的,虽然红细胞不足,但血的总体容量还是不缺的,故输血必然给循环增添了新的负担,可通过少量多次输血加以纠正,必须使机体有充足的时间排除多余的血容量,一般每天输入一个单位的浓红为宜。
3.凝血异常
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可输入:1.新鲜全血2.新鲜冰冻血浆,
4.补充血浆蛋白提高机体抵抗力
血浆中有各种抗体及补体等可增强患者的抵抗能力,对抵抗力非常低下的患者是较好的适应症。浓缩粒细胞 配合抗生素使用对严重的感染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