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牙齿是“长在”牙龈中,但看不见的部分——牙根实际上长在牙槽骨里。骨头给了牙齿最大的固定力。
说说牙根。不同的牙齿,牙根的数量也不一样。前面的切牙只有一个牙根,而后边的磨牙一般有两到三个牙根。牙根越多,牙齿自然就越坚固耐磨。所以,我们拔牙的时候,医生往往会给牙根拍个片子,看看牙根情况,才好下决定。
那么,牙齿周围的牙周组织是不是不起固定牙齿的作用呢?当然不是,我们再了解一下牙周组织吧。牙齿周围的组织叫牙周组织,又叫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
牙龈 附着在牙颈和牙槽突部分的粘膜组织,呈粉红色,有光泽,质坚韧。牙龈边缘称为龈缘,正常呈月芽形。龈缘与牙颈之间的小沟称龈沟,正常龈沟深约1-2毫米。牙龈的结缔组织里含有大量由I型胶原组成的牙龈纤维,这些纤维使牙龈有一定的硬度,并且连接在牙骨质和牙龈之间,起到牵拉、固定、支持牙齿的作用。
牙周膜 一种致密的纤维组织,一端埋入牙骨质,一端连接牙槽骨,实际上是牙齿通过牙周膜被悬吊在牙槽窝中,使牙齿能牢固地固定在颌骨的牙槽窝内,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缓冲牙齿承受的咀嚼力。
牙骨质 覆盖在牙根表面的一层骨性结构,刚才说到的牙龈纤维和牙周纤维都有附着在牙骨质里,因此它也起到固定牙齿的作用。
牙槽骨 包围在牙根周围的颌骨的突起部分,形成牙槽窝,牙根直立其中使牙齿和牙槽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不松动,便于咀嚼。。
最后,总结归纳一下,牙齿是长在牙槽窝内,由牙龈和牙周膜中的纤维束牵拉、悬吊、固定于牙骨质和牙槽骨中,并由牙周组织包绕着。
所以,牙齿脱落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力损伤。比如碰撞导致的牙面受损导致掉落。第二种是内部损耗。比如牙周炎、牙龈炎等,以及刷牙方式不当造成的牙齿磨损。
我们牙齿是一台非常精密的仪器,希望大家都能爱护它。
蜗牛的牙齿长在舌头上,其牙齿的外形小,但数量比较多,并且密集、整齐的排列在舌头上,注意蜗牛的牙齿并不具备咀嚼的能力,因为它的牙齿是一个带状结构,所以在啃食的时候,牙齿会将食物碾碎,方便进食,此外蜗牛喜欢湿润阴暗的环境。
蜗牛的牙齿长在什么地方
蜗牛的牙齿长在舌头上,其牙齿的外形小,但数量比较多,并且密集、整齐的排列在舌头上,若以一排一百零五颗牙齿进行计算,则蜗牛的舌头上共有一百三十五排牙齿,所以它的牙齿总数为一万颗以上。
蜗牛牙齿的作用
蜗牛的牙齿虽然数量多,但其并不具备咀嚼的能力,因为它的牙齿并不是立体牙,而是一个带状结构,所以在啃食的时候,会借助牙齿将食物碾碎,以便消化,此外蜗牛的牙齿被磨损钝化后,会长出更加锋利的新牙。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喜欢湿润阴暗的环境,常钻入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休息、调节体内湿度、产卵等,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不耐强光直射,最佳生存温度在二十三到三十度,此时蜗牛的生长速度最快。
恐象是一种体型巨大,牙齿长在下颚并向内弯曲的大象,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牙齿长在鼻子两侧,并向上弯曲的大象有些不同。它们体型甚至比冰河时代的猛犸象还大,实力更是与霸王龙有的一拼,它们牙齿的这种形态构造,是有什么特殊的功能吗?
一、恐象,象形长鼻目(已绝种)恐象生活在距今数百万年的中新世中期至史前更新世早期,属于形象长鼻目,是长鼻类进化历程中分化出的一类形态特殊的旁支,目前已经灭绝。与其他长鼻类动物一样,恐象也有一段进化空白期,中新世的开始,它们就已经属于相当特化的物种了,并且自此以后,直到更新世期间它们最终的消失,在形态上除了体型躯干有所增大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二、恐象的外形特征体型庞大(重量超过10吨)
恐象算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长鼻类动物,在当时也是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一般情况下,雄性恐象的肩高可达4-4.5米,体重甚至超过10吨,它们的体型在史前陆生兽类中仅次于几种巨犀。不过相比较于身体,恐象拥有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太协调的头,头部窄而平,脑容量小,所以智商应该不比现代的象类,另外它们的鼻子也没有现生象类长。
造型奇特的象牙
恐象的头骨窄平,上颌没有象牙,但有长鼻,它们的象牙长在下颌上,并且从下颌前段向下弯曲,然后向身驱内侧弯曲,就像是一对固定在下巴上的钩子。嘴巴里每一枚颊齿都由两条横脊组成,横脊顶端十分锋锐,略带弧形,臼齿和前臼齿的功能是垂直撕开食物,表明恐象在很早期的的演化分支中就已经独立出来了。其他臼齿由来压碎食物。
最奇特的当然是它们那对长在下颌上的像钩子一样的牙齿。生物学家们对恐象这对钩牙的作用进行了猜测,有人觉得是用来撕下树皮,钩下树枝,或者是用于刨土,在土中挖树根和块茎;还有人认为下钩牙是大象在喝水或者睡觉的时候用来固定身体的,相比之下,似乎第一种解释更加合理。因为之前曾多次观察到非洲象用象牙剥树皮,并且恐象这种钩牙更适合做这样的工作,另外从象牙化石的磨损痕迹也能证明这一点。
上一页 0 /2 下一页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