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要和“心痛”区别开来,在中医古籍中,又称胃痛为“心痛”。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古人认为胃脘处在心下,歧骨(剑突)下的部位为心窝部,在这个部位发生的疼痛,即为心下痛,心口痛、心窝痛、也称心痛。后世很多医家认识到胃与心的解剖部位完全不同,故又把胃痛与心痛区别开来。如《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为了把两者区别开来,把心脏疾病引起的心痛,称为“真心痛”,特别是“心痛彻背”,严重者还可伴有出冷汗、手足口唇青紫、胸闷气短等症。困此,胃脘痛与真心痛在疾病的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胃痛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为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疾病,因此对胃痛者的饮食调理尤为重要,胃痛病人的饮食要求如下:
1、首先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种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谨防食物中的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应戒烟。
2、饮食定时定量。长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应定时,间隔时间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应尽量少食多餐,平时应少食或不食零食,以减轻胃的负担。
中医助理医师考点:冠心病的中医分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但是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心病的中医分型:
1)寒凝心脉症状:
心痛彻背,每因受寒诱发,伴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舌黯淡,苔白,脉弦紧。
证候分析: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阴寒内侵,胸阳被遏,心脉痹阻,故胸痛彻背胸阳不振,气机受阻,故胸闷,心悸气短阳气不足,寒凝血脉,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黯淡,苔白,脉弦紧,均为阳气不足,阴寒凝滞之候。
2)气滞血瘀症状:
心胸窒门而痛,神情抑郁或郁怒。偏气滞者,胸胁窜痛,牵引肩背偏血瘀者,心胸刺痛,夜晚为甚,心悸不宁。舌黯,见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结,故见神情抑郁或郁怒,心胸窒闷而痛肝气横逆,则胸胁窜痛,牵引肩背气滞血瘀,则心胸刺痛,血属阴,夜亦属阴,故入夜痛甚瘀血阻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舌黯带瘀,脉弦或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3)痰浊壅塞症状:
胸闷痛,气短,形体肥胖,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浊腻,脉滑。
证候分析:脾主运化,脾虚痰盛,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故胸闷痛,气短脾主肌肉,主升清,痰浊困脾,脾虚失运,清阳不升,故形肥身重,肢倦乏力,欲寐舌苔浊腻,脉滑,均为痰浊壅盛之象。
4)气阴两虚症状:
胸闷隐痛,心悸、气短,或伴头晕乏力,盗汗或自汗,口咽干燥舌红,或边有齿痕,苔薄或少,脉细或结代。
证候分析:胸痹日久,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心脉涩滞,故胸闷隐痛,心悸气短气虚无以行血,则头晕乏力气虚失摄则自汗阴虚内热则盗汗,口咽干燥舌红或边有齿痕,脉细或结代,均为气阴两虚之象。
5)脾肾阳虚症状:
胸闷胸痛,气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长,或心悸肢肿,重则胸痛彻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胸阳不振,心血不利,可见胸闷胸痛,气短形寒,神疲腰酸,小便清长阳虚水气凌心测见心悸肢肿肾阳衰惫,阳气欲脱,心脉痹涩,故胸痛彻背,神昏喘促,冷汗肢厥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脉微欲绝,均为脾肾阳衰或阳气欲脱之象。
做B超查一下胰腺,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是胃病啦。胃的左边疼可能是胃或十二指肠的疾病,建议检查一下,以确诊。
你现在的症状还是很轻的,只要及时检查、及时调理治疗,没太大的关系,放心吧!要及早的检查、治疗哦!
这是腹部的分区,你参考参考:
腹部分区
常用腹部分区法:
一、 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四区
即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和右下腹部
1.右上腹肝、胆、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右肾上腺、结肠肝曲、升结肠、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2.右下腹盲肠、阑尾、部分升结肠、小肠、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的右侧输卵管和卵巢、男性的右侧精索、右输尿管。
3.左上腹肝左叶、脾、胃、小肠、胰体、胰尾、左肾、左肾上腺、结肠脾曲、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4.左下腹乙状结肠、部分降结肠、小肠、膀胱、左输尿管、膨胀的膀胱、增大的子宫、女性左侧卵巢和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
二、九区法: 由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为两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
点为两条垂直线,四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井字形九区。
即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耻骨上部)。
1.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等。
2.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
3.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女性的右侧卵Δ及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淋巴结。
4.上腹部肝左叶、胃、十二指肠、横结肠、大网膜、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
5.中腹部(脐部)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腹主动脉、输尿管、大网膜、肠系膜、淋巴结等。
6.下腹部 回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乙状结肠。
7.左上腹部(左季助部)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8.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
9.左下腹部(左髂部)乙状结肠、女性的左侧卵 及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淋巴结。
这是腹部分区的图片:
http://a0.att.hudong.com/29/38/01200000307155116943861909929.jpg
http://www.med126.com/edu/200810/24645_2.s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