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抗体

宝宝妈妈2023-06-06  41

你好,一般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查主要是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微量血凝试验(MHA-TP):用梅毒螺旋体提取物致敏的红细胞微量血凝分析法检查相应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其滴度在1∶80以上则可判定为抗体阳性 此试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 而且方法比FTA-ABS试验简便 故应用广泛;一般阳性指标在1:40为阴性,属于正常值范围,如果1:80阳性主要考虑曾经有过梅毒疾病已经康复了,或者目前正有梅毒病毒,这个需要参考其他实验室指标来具体判断。

一般我们说的滴度的检查是指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的滴度,它是判断梅毒愈后的标准,阴性就说明已愈。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HA)是诊断的确诊试验,部分患者治愈后仍可终生阳性。这两个试验结果要结合来看:aware可自测不用抽血祝您健康天 猫!

第一种情况: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1:40以上,为正在感染梅毒。

第二种情况: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1:40以上,为既往感染梅毒。即便治好了,终身携带抗体。故RPR试验一般用于梅毒的诊断筛选,阳性时应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加以确诊。

各种反刍动物(例如牛、羊等)的头上,往往都长着一对美丽的螺旋形弯角,那么,这副角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大体说来,这是由附着于皮肤的骨锥状体组成,由表皮负责制造出一种化学成分和毛发类似的物质,形成为角鞘。至于其对数螺旋线形状,则是在一定规律支配下生长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角底狭窄区域内的组织,不断分裂生长,角就不断伸长,如果各边增长的速度一样,那么长成的角就会是笔直的,如果角底一边的生长速度比另一边快,那么角就长弯了。现在实际情况正是不平衡的,就是由于不等速生长之故,才终于形成为螺旋样的弯角。

再来谈谈田螺、蜗牛之类的外壳,它们也都呈现为美丽的对数螺旋形。可能向右旋,也可能向左旋。从遗传学试验的材料来看,向哪个方向旋转,主要取决于一对核基因,右旋为显性,左旋为隐性。在生长过程中,新的部分通过衍生物的连续增生,长在旧的部分之上,始而不断,从小到大,就形成了我们通常看到的螺旋美。有趣的是,新增生出来的每一部分,都严格按照原先的对数螺旋结构规律,从不改变。随着壳腔内生命体的长大,外壳也按照不变的比例长大,于是最后长起来的成体,有了恒定美丽的外型。

至于其他方面,人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奇妙的例子。像一些蜘蛛,总是固执地编织螺旋形的丝网;灵巧的小松鼠,很喜欢按照螺旋形路径在树杆上爬上爬下;许多种植物的叶子,都是按着螺旋形曲线缠绕支架向上生长。据说著名诗人歌德,在1831年,还专门为此写过一篇叫作“论植物的螺旋生长倾向”的文章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学者进一步发现生命和螺旋形之间,其实有比当初的想象深刻得多的内涵。1950年,著名生化学家鲍林首先阐明,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长链结构是螺旋形的,当时把它定名为α—螺旋。现在知道,不但纤维状蛋白质有α—螺旋,而且球状蛋白也有α—螺旋。此后接二连三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许多大分子,都有形成螺旋形的共同倾向。如:直链淀粉这一多聚糖,已被公认是螺旋状结构;生物膜中的磷脂,也能形成双股或单股螺旋;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尤其要算DNA分子了,学者发现,它是由两条呈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所组成,两条链相互缠绕,向右盘旋,组成了十分著名的所谓双螺旋结构。它的阐明使得螺旋形和生命之间有了特别密切的关系。

除此之外,学者还注意到:一些亚细胞器也有形成螺旋体的趋势。像核小体就是由DNA分子缠绕组蛋白,形成为螺线管、超螺线管等形状的。又如细胞质中的微管也是螺旋状,并且凡是由微管构成的细胞器,像鞭毛、纤毛、中心体等,都保持着螺旋状结构。

现在学者还搞清楚了分子水平和宏观水平间的密切相关性。例如,许多黑人都长着一头自然卷发、非常美丽,而我们黄色人种绝大多数却长的是硬直型毛发。这是什么缘故呢?后来知道,原来其根源竟在于两者分子结构上的差异。黑色人种的角朊蛋白结构呈螺旋形,而黄种人角朊蛋白的结构却是直形的。于是两者在宏观上就呈现出了显著的不同。顺便说一句,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做一个简单实验来增强印象:拿一根湿头发,抓紧两端向外拉,你会发现,这根湿头发可以一直拉至原来长度的两倍!

那么,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伸缩性呢?

原来在拉的过程中,组成头发的α—螺旋结构,邻近两圈螺旋之间较弱环节虽已被拉裂开,但氨基之间的多有肽链却没有拉断,所以整根头发仍然完好。就像把一根螺旋形铅丝拉直了那样,这时虽长了许多,却还是保持完整。你看,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原因,不是紧密联系的吗!

总之,上述事实都在告诉我们,不管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螺旋形是生命的基本形状,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图案之一。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其成因和内在含义,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756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