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认为,人类目前也留有许多水中生活的特点:
1.鼻孔朝下而不朝上,这样在潜水时水不会进入鼻腔。
2.人体需要碘和2-3脂肪酸,这是大脑发育的重要养分,这些养分在陆地上的食物中是十分罕见的,但是鱼和贝类体内却有很多。
3.人类的皮肤由许多皮脂腺所覆盖,它可以分泌一种油脂液体,叫做皮脂,以使头发和皮肤油滑,猿则几乎没有这种皮脂腺。
摩根相信,当早期人类学着在泅水过河把头抬过水面时,双脚行走的特点就开始进化出来了,倭黑猩猩和天狗猴(又称长鼻猴)之间也有相似的进化特点,矮黑猩猩和天狗猴可部分时间用双足行走。它们都居住于很易遭洪水冲击的森林地区,人们也都观察过它们曾头朝上涉水过河。
大多数研究人类起源的科学家对水猿理论持怀疑态度甚至不屑一顾,但托比亚斯等古人类学家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相信,古人类学家有责任重新检验水猿理论。
隐性发情 从水生猿理论看水猿奇特的性行为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黑猩猩的群体中,也存在合作狩猎的现象,但是肉食在黑猩猩的食谱中,只占有非常少的部分,在整个水生猿理论的剧本中,很可能存在着一段孤立的岛屿生活时期,在这期间,狭小的海岛中,植物性的食物短缺,不得不开拓其他的食物来源,结果高蛋白、高脂肪的海洋性食品成为了人类最主要的食物。
即使在回到陆地之后,由于无法获得更多的动物性食物,人类祖先不得不进行狩猎。而在黑猩猩的世界中,植物性食物丰富,并没有打猎的迫切需要,他们也没有最终成为猎人。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从草食和杂食分化出肉食动物的例子并不罕见,但是从肉食动物,演变成草食动物的,却只有大熊猫一种。
水生生活给人类性行为方面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发情特征的消失这么简单,它还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体质上的变化,这些变化,除了水生生活之外,用其他的理论都无法解释。
和大猩猩相比,人类男性有个值得骄傲的资本,人类的体形只有大猩猩的一半,但是却拥有比大猩猩长的多的阴茎,人类的阴茎平均有13-15厘米长,而大猩猩,只有可怜的3厘米。为什么人的阴茎在相对和绝对值上都大大的超过大猩猩呢?这是因为人类的雌性拥有更长,更加不容易到达子宫的阴道,而这是对水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水生的生活环境,对一些物种的交配活动有着不利的影响,这会导致雄性的阴茎伸长,例如在陆生的鸟类和爬行类中,根本无须阴茎这个东西,只须要把彼此的泻殖腔口对口紧密接触,就可以完成交配了,可是水生环境中就不是这回事了,必须保护精液不被海水污染,因此水生的乌龟、鳄鱼,还有天鹅、鸭子这些水鸟都进化出了阴茎。
另外,女性方面除了阴道变得更长之外,大阴唇和处女膜的出现也是对水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处女膜,在水生哺乳动物类的海豹和齿鲸身上也有发现,虽然在马达加斯加的狐猴身上也有发现,但在所有猿和旧大陆猴身上都没有类似的结构,它在人类身上的出现,并不象是直接从原始的灵长类祖先身上继承下来的,而更象是由于水生生活而重新具备的。在水生的哺乳类中,这也是趋同进化的一种表现,没有太多亲缘关系的物种都同时产生了类似功能和结构的器官。
在所有的四足动物中,阴道都是水平向后可以直接从后面进入,最多只有尾巴挡住,而在猿类中,连尾巴也消失了。但是人类由于两足行走而采用了直立的姿态,阴道与地面的垂直的,而且在阴道的入口有厚厚的皮褶(大阴唇)的保护,这在所有的猿类中都没有被发现,单一的两足行走习惯不足以造成所有这些改变,这种结构在陆生哺乳动物类中十分少见,而在水生哺乳类中十分常见,为了防止水的危害,阴道口也有类似阴唇的结构保护。
但这些都不是争论的焦点,在水生生活的影响方面,对于性交姿势的影响曾经引起过广泛的争论。
面对面的性交姿势,在水生哺乳类中最常见的姿势,无论是水中交配的鲸鱼,海豚,海牛还是岸上交配的海狸,海獭等等都是如此。游泳同两足直立一样会促进这种性交姿势的形成,两者都会使脊椎和后腿重新排列。在脊椎和后腿重新排列后,面对面的性交姿势不仅成为了可能,更成为了一种便利。后面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直立行走与水生生活的因果关系,人类进化出直立行走的姿势,也和水生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很多学者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种面对面的性交姿势不需要通过水生生活也可以具备。在对亚洲红毛猩猩的研究中有重大的发现,在类人猿中也找到采用面对面姿势的例子。
奈德(R D Nadler)在1977年的研究中,对四对猩猩进行了持续的观察,雄猩猩每天都能接近雌猩猩,四对中的三对,无论在雌性的任何生理周期都每天进行交配,其中有一些时候是采用面对面的姿势。
“几乎所有的性交,对于雌性来说都类似于强奸。……在实验的开头,雄性追逐雌性,并经常将其抓住,防止逃跑,并将雌性摔倒,不断的挣扎和尖叫,按在地面开始强制的交配,直到雄性插入并开始抽关,雌性才开始稳定下来。”
当然,在动物园和实验室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是非典型性的,不能因此断定,它们在野外也有同样的生活习性,在加勒迪卡斯(B。M。F。Galdikas)于1971-1975对猩猩的交配行为四年的研究中表明,猩猩在野外环境中交配的频率明显的少于动物园中,在被囚禁的环境中,又无需费力去寻找食物,雄性自然有更多的欲望须要宣泄,而在雌性不愿意的情况下只好更多采用这种类似强奸的姿态。在自然环境中,猩猩很少采用这种姿势,因为亚洲的猿类——长臂猿和猩猩都比非洲的亲戚更适应树栖的生活,长臂猿体积和体重都最小,可以轻易的在树上保持平衡而不掉下来,而体重大的亲戚中,树上的生活就困难多了,大猩猩不得不仅仅在树上睡觉,而在地面觅食活动,但由于猩猩的主要的食物是树上的水果,不得不更多的在树上活动。在树上进行交配的时候,如果采用仰卧的姿态,雌性的四肢无法抓握树枝以保持固定,有让双方都从树上跌落而摔死的危险。雄猩猩的体重几乎是雌猩猩的两倍,就如同NBA球员同娇小的体操运动员的对比一样,试想一下,如果这两者在一根平衡木上性交,在激烈的动作中,还能够保持平衡,不掉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呀!
当然,并不是水生哺乳类都没有发情的表现,为了减少后代的死亡率,每年的繁殖季节,海狮就会聚集成大群,一起繁殖,对于海狮来说,有着一年一次很固定的发情期。因而很多反对者认为人类发情特征的消失,和水生生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进一步断定,人类根本没有过水生生活的阶段,因为并没有直接的化石证据可以证明这种生活。
但是我们只要回头对已经发现的化石证据进行重新整理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化石里面其实还隐藏着反对水生猿理论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东西。
人类由于水生生活,而带来的性生活上的种种特性,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社会结构所起的巨大影响。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到动物园看猴子的经历,对猴子那红红的屁股一定印象深刻,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的呢?这是十分明显的视觉信号,阴道附近的皮肤会发生周期性的膨胀,变成很显眼的红色,意味着这个雌性正处在发情周期的顶峰,正是排卵期,此时进行交配,就很可能让雌性怀孕。
不仅仅是猕猴身上有这种特征,在黑猩猩和狒狒身上我们也同样可以发现。
发情周期对于所有的哺乳动物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通过有效的生理调节,使雌性仅仅在间隔一定周期之后才可以交配,它同时使得性行为都发生在雌性可以怀孕的周期里,这样可以节省动物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精子。
当然,在怀孕和哺乳期,雌性是不会发情的,这才能保证雌性在完成自己母亲角色时,不会对别的雄性发生兴趣或者被其它雄性打扰,强行要求发生关系。在大型哺乳动物中,大多一年只有一次发情期,这样才能保证后代出生在一年中最容易成活,食物供应最充足的季节中,如果生活的区域,食物供应并没有季节性差别,在群体中不同,雌性分开怀孕生仔更容易让幼崽得到充分照顾的情况下,这个周期可以变短,如在非洲猿类中,大猩猩间隔是31-32天,而黑猩猩是35-36天,而人类则是29天。
对于一个猕猴群的猴王来说,如果要保证所有的小猴都是自己的后代,只要看住那些屁股是红的雌性就可以了,只要这个时候没有别的雄性与之交配,就可以保证群体中下一代都是自己的孩子。这样它可以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监督所有的雌性,更没有每天和群体内所有的雌性都交配一次的必要,社会群落也可以保持相对的平静和安宁。
但是我们却偏偏失去这个具有许多优点的特性,发情在我们的性周期中变得完全不同,只有在性周期的结尾才由月经标明,而最重要的排卵却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此时雌性既不对雄性有特别的吸引力,同时自身也对雄性没有特别的渴望。这种现象被称为隐性发情。
当然,屁股是否变红,并不是雄性了解雌性发情状态的主要根据,发情更主要的特征来自嗅觉信号,嗅觉很差的人类对于气味信号并没有切身的感觉,而红红的屁股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视觉特征,自然会将其作为发情的最明显信号,所有地面栖息的灵长类在发情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外阴膨胀,这可能与它们的生活中,须要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坐在地面上有关。这在那些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狒狒身上最明显,而它的近亲生活在森林中的山魈却一点也不明显。在发情的时候,阴道口打开,如果这时直接坐在地面上,则地面上的尘土可能会因为阴道口分泌物而沾在阴道口,并随雄性的交配活动而进入阴道内,对雌性造成伤害。
实验告诉我们,雄性黑猩猩的性欲是由气味信号激发起来的,在气味存在时,无论雌性是否有那个红屁股都会自然的发生,而气味消失了,即使面对一个红屁股也打不起精神。
人类隐性发情这样的特殊表现,最有可能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困境造成的。这个困境就是水生的生活习性,发情通常与气味信号紧密相连,这时雌性发出的一种生化刺激素,在空气中传播可以散布到很大的范围,但是对于游泳或在沼泽中跋涉、满身污泥的动物来说,这种生化刺激素,一分泌出来就被洗掉了。另外人类的嗅觉十分差劲,在人的大脑中,嗅叶的比例非常的小,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水生哺乳类身上,在海豹和鲸鱼这些动物的脑中,嗅叶萎缩到了几乎找不到的地步(在水里鼻子并没有多大用处),而气味信号即使分泌出来也会被很快洗掉或者即使存在这种信号,雄性也无法察觉到结果,人类的发情信号也自然的消失了。
在论述隐性发情给人类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前,我们还要进行一下关于隐形发情的讨论。
现代的妇女,可以通过检测身体激素的试纸条轻松的了解到自己是否处于排卵期,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只要每天起床之前使用温度计测一下体温,就可以根据基础体温纪录推算出自己在发情周期中所处的位置。
很多人因此认为人类也存在着发情现象,但所得的证据大多不过是靠不住的。比如一个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似乎证明在女性吸引力和性周期有关,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放心不会怀孕,很多女性都有在月经刚刚结束时而不是在排卵期更多的性交。人类的发情特征已经彻底退化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自身,如果没有得到工业革命之后先进工具的帮助,根本无法的对方或者自身是否处于排卵期。
与许多人类的其他反常的特征一样,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进化而不是特化,我们是进化顶峰中,唯一达到这个高度的物种,他们认为人类的雌性,不是失去了发情,而是时刻都处于发情的状态下,英文就是always on heat。人类的女性拥有长期膨大的乳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随时可以和男性发生关系,而不象狼和马等等动物一样,由于尾巴向下挡住了阴道的入口,只有在特定发情时才打开,一年中仅仅在发情的几天内可以交配。
但是发情并不仅仅意味着可以交配,它还意味着对异性的吸引,以及自身对异性的需求,有人在研究亚洲猩猩的时候,作过这样一个很有趣的试验,首先,他把一对猩猩分别关在相邻的两个笼子里,中间留下一个通道,大小能够让雌性猩猩,它的体形只有雄性的1/2左右,通过这个通道到雄猩猩的笼子里,而雄猩猩却无法爬到雌猩猩那边。结果在整个发情周期中,雌猩猩只有在排卵的那两三天中爬到雄猩猩那边与之交配,而在通道扩大到足以让雄猩猩通过之后,几乎每天雄猩猩爬到雌猩猩这边进行交配。雌猩猩也处在随时都可以交配的状态下,但它很明显受到了自己身体变化的驱动,她也明显能够感觉到这种变化,而人类,却对此无法察觉。
就算人类时刻都处于发情状态,它对人类社会结构的影响,和发情完全消失,也是一摸一样的,对于雄性来说,无论处于什么生理状态,雌性永远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大猩猩的群体中,对于没有发情的雌性,经常会有群体中的其他雄性偷偷与之交配,而首领对此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不过对于发情中的雌性,这样的交配就意味着一场王位争夺战的打响
但发情的特征消失了,群体中的雄性也就不再是一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可以好好的合作了。
我们先看看非洲草原狮子的狮子结构,狮子这种动物在人们看来很威严,颇受推崇,长期以来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兽中之王、太阳的象征、甚至是动物上帝。
狮群的核心是由亲缘关系密切的几只成年雌狮组成的,它们相互之间的密切程度至少是堂、表姐妹,它们生活中大部以合作的形式,占据固定的领土,代代相传。每个狮群的数量平均为15头,最少的4头,最多的37头。雌狮成员间表现的合作程度,在除人类之外的哺乳动物中是最为创记录的。
雄狮一般不出猎,往往坐享其成。进食的时候雄狮以自己身大力强的有力条件,把母狮和幼狮赶到一旁,自己先饕餮一顿,吃饱之后才许可母狮和幼狮进食。当然雄狮决非全无用处,除了遗传上显而易见的不可缺少性之外,雄狮以自己雄壮威严的巨大威摄力量为狮群提供了安全保障。
年轻的雄狮一旦到了青春期,毫无例外都会被其父亲逐出家园。它们要么只身孤影,要么三两成群地在各处流浪,没有固定的住处。待它们长足身体和力气之后,就伺机进攻。一旦看到哪个狮群的雄狮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表现出衰败之态,就会发起攻击,要么把老狮赶走,要么把老狮子杀死。
母狮通常担任捕猎任务,它们总是摆成一个扇形的阵势慢慢潜近捕获物件,然后突然发起进攻,从不同的方向猛冲过去。这种合作狩猎一般成功率很高。单独出击就没那么顺利了。单独捕猎成就,据生物学家估计只及前者的一半。
为什么协作捕猎一定只能由雌性共同协作完成呢?因为狮子也是一种拥有明显发情特征的动物,雌性的性吸引力会破坏雄性之间的合作,如果群体中的一个雌性发情了,就会吸引所有的雄性而引起雄性们的不安和冲动,从而破坏雄性们的合作。如果要指望体力较弱的男子在狩猎中合作,也要给他们更多的性生活权利。女性要让更多的男性分享,性组织模式要更民主,更少暴政色彩。最强大的雄性如果冲锋在前,往往自己捕获了食物,而其他的雄性却偷偷利用这个时机去和发情的雌性交配,或者在协作中故意怠工,让最强者面对最大的危险,使其最容易丧生,这样其他的雄性才能获得更多交配的机会,以便把自己的基因流传下来,久而久之,最强壮的雄性基因就此流失了,整个种族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衰弱,最后灭绝。所以,在雌性拥有发情特征的时候,群体合作只能在雌性间进行,雄性间的关系更多是敌对和竞争。
人类的发情特征消失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雄性都希望能够和尽可能多雌性交配,以便将自己的基因更广的传播,可是雌性并没有发情的特征,不知道什么时候交配能够产生后代,在整个群体中,和一个雌性交配,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和其他雌性交配的机会,这样群体内所有的雄性都有和雌性交配,产生后代的可能,但是谁也不能确定,具体那个小孩是自己的,在这样一种群婚的环境中,每个雄性自然会公平的对待群体中所有的幼年个体,对他们尽心抚养,而雌性可以留在家中,好好照顾和保护这些幼年个体,外出打猎这种危险的工作交由了更加强壮的雄性来完成。
这样一来,原始人打猎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对付各种大型的猎物的本领也大大加强了,同时幼年个体也得到了更好的照顾,这意味着人类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这种条件下也并不是所有的雄性机会都是均等的,雌性在和雄性交配的时候,往往需要食物作为报酬,最强壮、捕食最多的雄性往往能够带回最多的食物,他便可以用这些食物换来更多的交配机会,或者选择年龄适当,身体最好的雌性,作为交配的对象,(这样的母亲往往意味着怀孕的成功率和婴儿存活率最高)这样一来,最强壮的雄性便能够最多的将自己的基因传播开来,使得自然选择的力量得到合理的发挥,促进人类的进化。
女权主义者和道德的卫道士都对这个理论十分的反感,对于人类与动物在发情表现和社会结构上的不同也有各自的理论。
卫道士门的传统假说是这样的,他们认为在大草原上食物稀少,与森林环境比较生存更加困难。
为了生存雌性和雄性结成了一种稳定的配对关系,这样一来,雄性就会将食物分给配偶,作为对一种长期关系的报偿,而因为天天一同相处,就不须要特别的发情表现了。
这种假说被广泛的传播,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智慧,并得到教科书的转述。但它能够得到认同并不是因为其内容的合理性,而是因为它把发情现象的消失看成是一种优越性而不是一种缺点,这个理论根据的一系列猜想,没有一种能够得到证实,而其中还有的十分荒谬。
这个理论首先暗示,只有人才是总处在可以接受雄性的状态,而其它的大猿不是,但如果这种状态仅仅是可以接受性交而不是一种对雄性的渴望与恳求,也就是错误的。黑猩猩即使不是在发情的时间内也是可以被迫和雄性交配的。虽然这时它并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来吸引雄性,但是仅仅就接受来说,还是可以的。
其次,这种假说认为,在抚养幼崽时的合作关系,只有通过紧密的,无约束的性行为才能得到维系,这是错误的,雄性的南极帝王企鹅并不须要雌性经常的性贿赂就会甘心情愿意的挤在南极寒冷的冰面上,在黑暗的严冬中,忍受狂风暴雪,不吃不喝的孵卵,这只是一种父性的本能在起作用,在所有的物种中,没有哪种只有靠和雌性性交才有这个本能的。
第三,它暗示在拥有固定配偶的灵长目动物中,会拥有更频繁,更激情的性生活,但事实正好相反,长臂猿是完全一夫一妻的,由于雄性能够100%确认自己的血缘关系,因而没有必要太多的消耗自己的精力,在性生活上,处在一种比其它猿类更低的程度上。
第四,它假设这种总是可以接受性交的状态,促进了一夫一妻的形式,但是只要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生活在一个雌性随时都在吸引异性的环境中,雄性如何能不对别人动心,而自觉的从一而终呢?
最后,这个假说是基于古人是一夫一妻配对的,有一个外出找吃的雄性和一个在家照顾幼崽的雌性,而这并无法得到证明。出土的化石并不能告诉我们祖先们性行为的模式,而解剖学在研究生理结构之前,得到的是社会组织的经验,而不是野外研究得到的动物行为学知识。
有一种社会结构称为“一夫多妻”,在一个小群体中,包括了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雄性和多个雌性,这个雄性垄断了与群体所有雌性交配的权利,但他的地位也是十分不稳定的,随时会受到其他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因此它必须发展出一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在这种体制下雄性都比雌性大很多,并装备着长角和长牙。
大猩猩就属于这种类型,雄性的体积是雌性的2倍,而且拥有比雌性更长更利的犬齿。人类明显的不属于这个类群。
黑猩猩则生活在另一咱秩序混乱的社会中,群体的权力核心不是雄性而是雌性。
一只雄性会在短时间内和一个特点的雌性维持一段稳定的关系,但总的来说,它们的性行为是随意发生的。不仅仅没有雌性数量多于雄性的趋势,而且每个雌性在发情的时候可以和群体内所有雄性交配。(在一个性周期中,黑猩猩发情的日子有10天,相比之下大猩猩只有两天)。
在这种混杂的群体中,性交大多是草率的,这须要更多的精子,在这种体系中,须要与别人不同的武器来同其它同性竞争,黑猩猩拥有非常大的睾丸,虽然黑猩猩的体型小于大猩猩的1/3,但它的睾丸是大猩猩的四倍那么大。象长臂猿这样的一夫一妻的生物,特点是雌雄的两性无论是体型大小还是犬齿大小基本看不出区别。
人类的生理结构可以说和每一种都不同,雌雄之间体型有20%的差别,(在大猩猩的身上是100%,并不足以说明人类属于“一夫多妻”的差别,但是却又明显的大于“一夫一妻”的差别,解剖学证据提示人类在性行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点也不奇怪,大猩猩与黑猩猩的进化分野和人与黑猩猩的分野相隔不久,它们彼此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对古代人类祖先,如阿法南猿的研究现实,当时的雌雄差异,远远大于现在的人类,可以说人类的这个转变是更趋向于一夫一妻制的。相比黑猩猩,人类的配偶一旦成立,就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种趋向是由于婴儿时期的延长和抚养任务的加重,会促进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很多生物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却没有一种生物采用了同样的解决方法,母狼也须要雄性的合作抚养幼崽,也有着一个在窝里哺育幼崽的母亲和同样外出打猎带食物回家的雄性,这是一种生的配对,但雌性依然保持着发情,在一夫一妻的合作中,它的作用更加显著,使得性方面更加协调,而没有产生摩擦的危险,因为所有的雄性只对自己的伴侣感兴趣。
高的离婚率和偷情的广泛存在也说明了人类并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当然大部分离婚的人之后还会重新结婚,这种连续的一夫一妻也属于一夫一妻,即使在长臂猿中,也会有闯入者抢走雌性,而留下伤心的伴侣。但是我们并不是按照西方文化暗示的那样,完全遵守一夫一妻制的,即使现在西方国家也只有26%的人只有一个性伴侣,而在更加原始的非洲部落中,大多数人更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女权主义者则认为雄性所捕获的食物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来说,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绝大多数食物是妇女采集获得的,因而所谓雄性以食物作为交换以获得和雌性交配的机会等等,根本上来说是对妇女的歧视。似乎事实应该是雌性掌控一切,可以自由选择雄性,这样,发情也就没有必要了。
不可否认,进行采集生活的妇女会提供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很多卡路里,甚至可能是大部分,但是我们去无法否认雄性所提供的高热量,高蛋白的优质动物性食物的重要性,就拿现在的普通家庭而言,可能购买的米面在重量和所提供的热量方面超过肉蛋鱼这些动物性食品,但是在购买所花费的金钱上面,两者却差不多。牛肉的价格往往是大米的10倍,高质量的食物有着更高的价值。而且,在采集、养殖和种植的活动中,男性也是一样可以合作,甚至成为劳动的主力的。
草食的动物由于所食用的食物营养很少,必须大量的食用,而大量的食物又需要更多的能量消化,结果只得更多的摄入,通常它们要食用超过体重10%的食物才能满足消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用人体重和汉堡包来比较的话,意味着一个80公斤的人,一天要吃掉100多个汉堡包,为什么我们只要吃这个数量的1/10就够了?因为人类摄入的食物营养价值高,更容易消化,不需要很长的消化道,而这些食物主要是靠男性的狩猎和捕鱼等等活动获得的。
总之,女权主义者那种轻视男性在进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有着根本的错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