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饲养管理
1.1小鸭的饲养管理
选择恰当的育雏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育成"早春鸭"最好,也可在6月间养"晚春鸭",或在8月间养"秋鸭"。
1.1.1适时开食小鸭出壳后的第2天,有1/3的小鸭表现觅食状态,这时可喂食。多用雏鸭全价配合饲料直接饲喂,也可用小米焖成硬饭,加10%的葡萄糖水,再加10%的青菜拌饭。
1.1.2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特点。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晴天13℃~15℃,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遇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可在室内木盆内放水。1~2周龄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的15分钟左右进行。
1.1.3及时补喂动物性饲料小鸭饲养到第3天后,自配料者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螺、虾、蚯蚓、小鱼等,或用5%的鱼粉拌料投喂),以促进小鸭的生长发育。
1.1.4补喂青料从第3天起,自配料者在饲料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让其自由采食,如青菜叶子、水草、浮萍等。
1.2青年鸭的管理
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以防止过肥。每天要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饲养人员要多与鸭群接触,以增强鸭子的胆量,从而防止惊群。
1.3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
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到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餐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日平均光照不能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达到16小时。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一看蛋重的增加趋势,若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二看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三看体重变化,体重若维持在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1.4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到产蛋后期产蛋高峰已难以继续保持,但对于高产品种来说,如果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期饲养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做好。其饲养管理要点是:①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决不可盲目增减饲料。②保持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不能减少。③管理得当。要多放少关,促进运动。④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需要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
1.5产蛋鸭夏季的饲养管理
一是增强屋顶的隔热效果,即在石棉瓦屋顶上铺草秸,可使屋顶内面温度降低2℃~4℃二是运动场遮荫,即种植荫浓的阔叶速生乔木在夏天给鸭群提供良好的乘凉休息场所三是降低鸭舍内相对湿度,即控制饮水器、水槽的漏洒现象,鸭洗浴后等羽毛晾干后再让回舍,及时排出运动场里的积水、更换潮湿垫料和加强通风等四是加强垫料管理,春末或夏初将舍内积存的垫料彻底清理后,用刨花或锯末、细沙铺垫五是搞好舍内通风,即加大通风量或提高舍内气流速度六是准备温度较低的充足饮用水,及时洗涮水盆水槽,并定期对饮水进行消毒七是搞好鸭的洗浴管理,注意更新池水和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八是当舍温超过33℃时,前半夜让鸭在有灯光的运动场休息纳凉,房舍供鸭出入的小门要畅开,让鸭群在夜间12点钟后回舍产蛋九是每次拌料量不宜过多,喂饲后使鸭群能在30~40分钟内将饲料吃完为宜。每次加料前将料盆内的旧料清出,并用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消聋料盆内壁十是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尤其是磷及维生素的含量。为防治鸭群部分脱毛或折断羽毛,应在饲料中连续添加1周1%~2%炒熟的菜籽或芝麻,中午前后在运动场阴凉处放置一些青绿饲料让鸭自食十一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抗热应激添加剂。
1.6产蛋鸭秋冬季的饲养管理
9、10月份,是蛋鸭饲养的关键时期,此期既能保持80%以上的产蛋率,也有急剧下降的危险。要求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克服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在冷空气到来前要做好准备,尽量使舍内的小气候变化幅度不要太大。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对鸭群要进行一次挑选,把已经停止产蛋的鸭分出来,或提前淘汰,或强制换羽。
1.7冬季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达到每千克2900千卡~3000千卡,粗蛋白质为20%~22%。青饲料或蛋用多维要保证正常供给。鸭舍周围用防寒草帘围严,防止贼风。冬季期间,垫料只加不换,并保持干燥,以有利于提高舍温。早上迟放鸭,傍晚早关鸭,平常少下水,上午、下午气温高时各下水一次,每次10分钟。人工补充光照,每日光照时间保持16小时。
提高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羽为宜。鸭群最好饮喂温水。
1.8蛋鸭群应搭养适量公鸭
母鸭体内的左侧有一个发达的卵巢,其功能是排卵造蛋,右侧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腺。如果鸭群中有适量公鸭,则公鸭分泌的雄性荷尔蒙会抑制母鸭体内右侧雄性腺的发育,从而诱导母鸭卵巢多排卵、多产蛋。一般根据养鸭月的和群体的大小来决定搭养公鸭的比例。如果是种鸭群,为了保证种蛋有较高的受精率,公母鸭的比例应以5%~10%为宜。如果是以生产商品蛋为目的的鸭群,则公母鸭的比例可适当小些,如30~50只的蛋鸭群搭养一只公鸭即可如果是300~500只的蛋鸭群,其公母鸭的比例也可以1%~2%为宜。在蛋鸭品种、日龄、数量、饲料及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搭养公鸭的蛋鸭群比没有搭养公鸭的蛋鸭群产蛋率高5%左右。
2疾病综合防治
鸭病的防治,首先应从提高鸭的机体抗病力着手,其次,应采取可行的综合措施来避免或切断致病病原侵害机体,如消除或切断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养、防、检、治"4个基本内容,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综合性防疫措施又可分为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两个方面。
2.1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染病流行环节
2.1.1选好雏鸭,精心育雏,适时开食和饮水养鸭的关键是选择优质健壮的鸭苗。精心育雏要做到:第1天饮5%糖水及3%维生素B水和0.1%氯霉素水,第2天饮0.02%高锰酸钾水,3~6日龄再饮5%糖水和3%维生素B水及0.2%四环素和红霉素水。适时饮水和开食时间应在出壳后24小时。开食过早,雏鸭身体软弱,采食能力差,收不到开食的效果开食过迟,不能及时补充所需的养分,使雏鸭体内养分消耗过多,过分疲劳,降低了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即成为"老口"雏鸭,比较难养。
2.1.2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易感或易发的疾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鸭,则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已病愈的鸭可能带菌或带病毒,易传染给易感的小鸭,使疾病长期传播,造成经济损失。采用"全进全出"制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鸭的成活率。
2.1.3搞好卫生消毒、灭鼠和粪便处理工作这是防止传播疾病的重要措施。平时鸭舍进口处设消毒池,鸭舍或鸭棚内可用百毒杀或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杀灭空气、鸭体表、网具、地面、墙壁等处的病原体。鼠类是多种疾病的宿主和传播者,养鸭场的鼠类已成为公害,因此应将消毒、灭鼠作为养鸭场或养鸭户的经常性工作。粪便要经发酵或做其他无害化处理。
2.1.4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防止由外场或外地引入病鸭许多鸭场都有过此类经验教训,如购入雏鸭而将鸭病毒性肝炎传入,购入种鸭而将鸭霍乱带人场内。因此,如果必须从外地或外场购入鸭时,一定要经兽医人员检疫,千万不要从发病场或发病群或刚刚病愈的鸭群引入。引入后应先隔离观察饲养,不要混群。隔离观察至少20天,经检查确认无任何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时,方可入群。严禁将参加过展览及送往集市或屠宰场不合格的鸭子运回本场混入鸭群。鸭场应及时处理病鸭和死鸭,即深埋或焚烧或煮沸处理,严禁食用,尤其是要严禁饲养员或场内工作人员食用,以免扩散传染。
2.1.5定期预防接种对已有市售疫苗或本地区已有的鸭传染病要定期预防接种,如鸭瘟、鸭流感、鸭肝炎和鸭霍乱等,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2.1.6防止与野生水禽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水禽也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鸭瘟、鸭球虫病、禽流感等)的宿主和传播者。由于户外饲养家鸭,残留的饲料和户外饲槽常可招引野生水禽光顾,而与家鸭发生密切的接触,污染饲料与水源,导致疾病传播。
2.1.7防止蛋媒疾病所谓蛋媒疾病是指感染母鸭通过受精蛋传给新孵出后代的疾病。有两种情况:一是病原体在蛋壳和壳膜形成前感染卵巢滤泡(卵巢传递),在蛋的形成过程中进入鸭蛋,而由鸭蛋内部携带,如沙门氏杆菌等二是鸭蛋在产出时或产下后因环境卫生差,病原体污染蛋壳进入蛋内,如一般肠道菌,特别是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在孵化过程中可能造成死胚,但多数污染的蛋经孵化后,形成弱雏或带菌雏。因此,预防蛋媒疾病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2.2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2.2.1及时发现疫情,并尽快确诊鸭群中出现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多为精神沉郁,缩颈,喜卧,眼鼻有分泌物,减食或不食,产蛋量急剧下降。此时应迅速将可疑病鸭隔离观察,并将死亡鸭送往兽医部门检验,以便及早做出诊断,采取防治措施。早期诊断,能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治疗措施,把鸭场的损失降到最低。
2.2.2消除病原或切断传播途径①隔离病鸭,污染的场地和鸭舍进行紧急消毒。严禁无关人员串圈,以免传播扩散。②停止向病群引进或出售活鸭,确诊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③病死鸭深埋或焚烧,粪便要发酵处理,垫草要焚烧或集中堆肥发酵。④根据确诊的疾病,选用专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病鸭进行合理的治疗。对慢性传染病鸭宜早淘汰。
2.3鸭场的消毒
消毒剂主要用于畜禽体表、排泄物、饲养设备、用具、手术器械等的消毒。养鸭场(户)只有搞好消毒,才能减少或消灭场内的病原微生物,才能有效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因此,养鸭场要重视消毒,制定实施一整套严密的消毒方案。
2.3.1消毒的方法一是物理学消毒,利用阳光照射、干燥、火焰焚烧、煮沸、紫外线照射等杀死病原微生物。二是生物学消毒,将粪便、垃圾、垫草等污物堆积,使其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热,杀死无芽孢的细菌、寄生虫卵等。三是化学消毒,这是目前使用较广泛、效果较好的消毒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消毒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液体后,针对不同对象采用诸如喷洒、熏蒸、浸泡、洗刷等手段进行消毒。
2.3.2常用的消毒剂来苏儿:5%的溶液可用于地面、墙壁、用具、粪便等消毒,2%的溶液可用于洗手或消毒皮肤,可杀灭一般细菌及病毒。生石灰:常配成10%~20%的生石灰水,趁热刷洗、喷洒,用于地面、墙壁、粪便等的消毒。百毒杀:可用于喷雾、浸泡和饮水消毒。喷雾消毒,常用于禽舍、周围环境、饲养用具、手术器械、孵化工具、畜禽体表。平时消毒,每10升水加50%的百毒杀3毫升发病消毒,每10升水加百毒杀5~10毫升洗刷浸泡消毒,每10升水加百毒杀3~5毫升饮水消毒,每吨水中加百毒杀50~100毫升。
2.4鸭群的免疫和药物的使用在现代化集约化养鸭场,饲养数量大,相对密度较大,髓时都有可能受到传染病的威胁,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对健康鸭群进行免疫接种。搞好免疫接种是养鸭场兽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4.1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程序对鸭群来讲,目前需要接种疫苗的传染病主要有鸭瘟、鸭流感、鸭病毒性肝炎、鸭大肠杆菌病、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瘟的免疫程序:蛋鸭在2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鸭经肌肉注射鸭瘟鸡胚化弱毒苗0.5毫升,2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60日龄以上鸭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6个月。
鸭流感的免疫程序:1周龄以前,颈部皮下注射H5亚型禽流感油佐剂疫苗0.5ml,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需进行多次免疫,鸭群经免疫后,每隔30天左右采集一定量血清样品检测其血凝效价,根据抗体效价决定再次免疫的时间和次数,蛋鸭和种鸭开产前要进行加强免疫,在产蛋高峰之后,可再行加强免疫。
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程序:①成年种鸭开产前皮下注射鸭肝炎鸡胚化弱毒苗2次,每次1毫升,间隔2周。利用这种免疫蛋孵出的雏鸭,一般可以度过易感期,免遭鸭肝炎的危害。②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直接免疫雏鸭。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应在1日龄做颈背部皮下免疫接种。
鸭传染性浆膜炎免疫程序:用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乳剂灭活苗经颈背部皮下接种8日龄雏鸭1毫升。
鸭霍乱免疫程序:禽霍乱731弱毒苗,接种2月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可达3.5个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肌肉注射2毫升,间隔10天再注射1次,免疫期为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2个月。
鸭大肠杆菌病免疫程序:选用常见的大肠杆菌血清型菌株,制成多价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苗,接种1周龄雏鸭1毫升,或根据本场的发病史,在发病前2周接种疫苗1毫升,可较好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2.4.2鸭群药物防治的注意事项①根据鸭群的不同疾病,选择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最好使用经药敏试验测定的敏感药物。②混饲和混水给药时,必须将药物和饲料充分混匀,或使药物完全溶于水中,以防引起药物中毒和药量不足。③要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要掌握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疗程,还可将几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交替使用。④注意预防残毒。鸭只在屠宰前15~20天不宜使用药物,以免肉中残留。
采用关养或圈养方式、依靠饲料人工喂给的,原则上一年四季均可饲养,饲养人员可根据市场行情和具体饲料条件决定最佳的育雏季节,但种鸭和蛋鸭的产蛋高峰期最好避开盛夏或严冬;而全期或部分靠放牧觅食天然饲料和农田的落谷,可根据自然条件和农田茬口来安排育雏的最佳时期。因此,育雏期的季节性很强。据育雏期不同,所饲养的雏鸭育雏期通常分为春鸭、夏鸭、秋鸭3个时期,这3个时期各有利弊,养鸭户应根据饲养目的和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当的育雏季节。
(1)春雏 从春分到立夏、甚至到小满之间,即3月下旬至5月饲养的雏鸭为春雏,而清明至谷雨前,即4月20日前饲养的春鸭为早春雏。这个时期育雏天气较冷,应注意保温。但是,育雏期一过,天气日趋变暖,自然饲料丰富,又正值春耕播种阶段,放牧场地很多,雏鸭可以充分利用觅食水生动植物,如蚯蚓、螺蛳以及各种水草和麦田的落谷,不但生长快、饲料省,而且开产早,早春雏可为秋雏提供部分种蛋,这样,当年饲养的春雏,当年可得效益。一般春鸭在八九月份开产,当年可产蛋100枚左右,但春鸭在进入寒冬后常因寒流刺激而停产,所以饲养经验不足的不可将春鸭留种。春鸭一般以菜鸭为主。
(2)夏雏 从芒种至立秋前,即从6月上旬至8月上旬饲养的雏鸭,称为夏雏。这期的特点是气温高,雨水多,气候潮湿,农作物生长旺盛,雏鸭育雏期短,不需要保温,可节省大量育雏设备和保温费用。6月上、中旬饲养的夏雏,早期可以放牧秧稻田,帮助稻田中耕锄草,可充分利用早稻收割后的落谷,节省部分饲料,而且开产早,当年可以获得效益。但是,夏季的前期气温闷热,雏鸭的管理上较困难,应注意防潮湿、防暑和防病工作,开产前应注意补充光照。夏雏一般养120天左右开产,进入冬季前达产蛋高峰,饲养得当冬季产蛋率不会下降。
(3)秋雏 从立秋至白露,即从8月中旬至9月饲养的雏鸭称为秋雏。此期的特点是秋高气爽,气温由高到低逐渐下降,是育雏的好季节。秋鸭可以充分利用杂交稻和晚稻的稻茬地放牧,放牧的时间长,可以节省很多饲料,育雏成本较低。但是,秋鸭的育成期正值寒冬,气温低,天然饲料少,放牧场地少,应注意防寒和适当补料。过了冬天日照逐渐变长,对促使性成熟有利,但仍然应注意光照的补充,促进早开产,开产后的种蛋可提供一年生产用的雏鸭。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都利用秋鸭为种鸭。秋鸭留种,产蛋高峰期正遇上春孵,种蛋价格高,开产后产蛋持续期长,有饲养经验的产蛋期可保持至次年底。秋鸭一般作蛋用种鸭。
清明至谷雨期间育雏。鸭的育雏按季节分为头水鸭、夏水鸭和秋水鸭三种。一般来说,以饲养头水鸭为好,夏水鸭次之,秋水鸭较差。
有养鸭经验的人说:“春季养鸭赚钱,夏季养鸭还本”。春季育雏存在的问题是气温不稳,寒潮频繁,雨水过多,雏鸭比较难养。不过,实践证明,春季孵育出的雏鸭只要注意保暖防湿,加强饲养管理,饲养问题并不太大。
头水鸭在清明至谷雨期间育雏。雏鸭出壳,舍饲七八天后,赶入翻耕后的绿肥田、油菜田、蚕豆田以及绿肥留种田里,让它们觅食田里的泥鳅、蚯蚓、黄鳝、小鱼、小虾和昆虫等天然动物饲料。到收获早稻时,蛋用型母鸭开始产蛋,公鸭可以上市。对蛋肉兼用型鸭,可利用“双抢”和一季稻收获时田间落谷和虫子多的大好时机,催肥出售。
春季养鸭要注意补维A。维生素A缺乏症多发生于春季50日龄以内的幼雏鸭和初产蛋鸭。病鸭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增重缓慢甚至停止,呈倦怠、衰弱、消瘦、羽毛蓬乱、鼻孔流出粘稠液体、呼吸困难、运动无力、行走蹒跚、继而软瘫、喙部黄色变淡等症状。病重鸭一侧或双眼流泪,眼睑下方有乳酪样分泌物,角膜混浊、软化,导致角膜穿孔和眼前房液外流;严重者眼球下陷、失明,甚至死亡。患病种鸭产蛋量明显下降,蛋黄颜色变淡,出雏率低,死胎率增加;公鸭性机能衰退。
造成雏鸭维生素A缺乏的主要原因如下:春养雏鸭饲料单一,青绿饲料饲喂不足;饲料加工、贮藏不当,氧化酸败而致维生素A含量减少;养殖环境应激因素,增加了雏鸭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种母鸭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导致1-2周龄雏鸭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
春季养鸭要供给全价配合饲料,补给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如胡萝卜、菠菜、南瓜和鱼肝油等。要做好饲料的运输、贮藏保管工作,避免因氧化酸败而破坏维生素A。
病鸭可用鱼肝油治疗,每只每次0.2-0.5毫升灌服,每天3次。或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00-15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对个别病雏鸭可肌肉注射0.5毫升鱼肝油。种母鸭每日用鱼肝油1-1.5毫升分3次喂服,疗效较好。
1、育雏鸭准备工作。备好优质的全价饲料,育雏室和饲养用具要清洁,用烧碱石灰氯制剂等消毒,做好保温设备。
2、雏鸭要先饮水后开食。雏鸭出壳24小时后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或万分之一高锰酸钾饮水1~2小时后即可开食。
3、要喂给全价颗粒料。喂全价料能满足鸭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能满足雏鸭日粮中的蛋白质20~22%代谢能2800~3000大卡/公斤,同时饲料中还有钙磷和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
4、雏鸭饲喂方法。雏鸭消化道不健全要少喂勤添喂六七成饱,一周内要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后逐渐减少餐数。
5、做好雏鸭保温关。温度是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雏鸭在一日龄时,保温器下实际温度应保持在30~32度,室温保持在22~24度,以后随日龄增加每日降1度,直至与环境温度一致后不再降温。
6、雏鸭的饲养密度和分群。雏鸭的饲养密度最好是每平方一周龄内20羽,以后每平方不超过10羽,密度过大浪费场地过小影响生长。分群最好以250~300只一群为宜。
7、雏鸭鸭舍要通风换气。鸭舍内要保持清洁干燥,空气清新,每天换气2~3次,时间10~20分钟。
8、雏鸭要进行放水活动。鸭是水禽,它的生活生长环境离不开水。雏鸭的放水活动一般在出壳后2~3天进行,每天放水2~3次,每次10~15分钟,夏秋季节,一周龄内的雏鸭每天放水4~6次,每次20~30分钟,一周龄以上的雏鸭不要在烈日高温下放水,可全天候在水中放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