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高学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那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我整理了为什么孩子没同情心,孩子没同情心怎么办,欢迎参考。
为什么孩子没同情心
1、宝宝好奇心
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理解,而且也不会进行情感的迁移。有时他们缺乏同情心的行为和言语仅仅是因为好奇,想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2、家庭环境对宝宝的影响
有的父母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无动于衷,这其实是在行为上告诉自己的孩子:别人的事情不要管。当然孩子就会学着漠然,对同伴、小动物缺乏关爱与同情。
3、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
有些家庭教育方式比较严厉,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并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听大人的。这种严厉、惩罚性的抚养方式会阻碍孩子早期同情心的萌芽。另外,经常被体罚的孩子也会很少对同伴的“不幸”表现出关心。
4、父母对宝宝的溺爱
有些家庭则对孩子比较溺爱,样样都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造成孩子自私、娇蛮的个性,不会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
5、父母对宝宝的同情心发展不注重
有些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的智力培养,而忽视良好个性的培养。在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时,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和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对人交往变得冷淡、漠然。
6、宝宝的心理需求被忽视
有些父母较少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关注和满足,那么,他的个性就会压抑,或通过一些行为,比如伤害小动物来寻求一种心理释放,同情心也无从谈起。
要想孩子对事物具有同情心,家长要学会以身作则,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能从父母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同情心”。
孩子没同情心怎么办
1、首先应进行情感体验。具有同情认知是产生同情情感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小朋友病了,很难受,他希望别的小朋友能关心他有小朋友摔倒了,别的小朋友不应该站在旁边看,而应该把他扶起来,帮他拍拍身上的土,问问他疼不疼。
2、要学习认识他人的情绪和体会他人的感受。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时的情感、愿望。例如,如果你生病了,你希望别人怎么?如果你摔倒了,你希望别的小朋友怎样去做?。
3、要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幼儿学习模仿,激发幼儿的同情感。同情行为是同情心培养的根本目的。在幼儿获得了同情认知,产生了同情情感后,我们应引导幼儿把同情认知、情感落实在行动上,教给幼儿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
4、父母们态度要改变。以前体罚孩子的家长,从此以后请温柔的对待您的孩子,用轻柔的语气和柔和的态度对待他与您的不同,并就您以前的做法向孩子道歉以前溺爱孩子的家长,从此以后请注意观察他缺乏同理心的行为,并严厉指出孩子的错误,明确地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教会孩子体谅、同情他人,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打好基础,让孩子能够自然地与他人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是培养一个精神健全、心灵健康发展的孩子的必要行动。当然,我们还应教会孩子区分是非善恶,坏人坏事,要让孩子有原则地发展他们健康的同情心。
人类为什么会具备同情心,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儿。首先,同情心是基于同类的一种特殊情感。几百万年来,在人类与自然、与其它动物的竞争生存过程中,相互协作、交流、群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共性和认同。这种认同已经深深地嵌进了人的潜意识中,因此也可以说,同类之间的同情的已经成为了人的一种本能。打一个很简单的比方,你带着自己心爱的狗流落到一个荒岛,在荒无人遇到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哪怕你平时再爱狗,你的第一意识还是会杀掉自己的狗狗来救这个人。即便这个人和你一点关系没有,他看上去甚至都不怎么讨你喜欢,你还是想救他一命。至于在后来执行中遇到什么样的心理矛盾和纠结,你救他的心是否还依然强烈,那是人性的另一种内容了。人类的同情心也会和后天教育和成长环境的影响有着极度密切的关系。比如,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动物和人的生命是不对等的,动物是人食物链上一个选择。还有就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及周遭生活环境影响,用一句俗话讲叫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大神。
本能里对同类的同情心是一种最原始同情,后天成长培养出的同情心和家心,才是更高级的人类情感。看到别人不如自己时,总想帮一把。看到自己欣赏的人有些许不顺或挫折时,总想帮一把。看到我开篇看到那一幕时,极易被感染并陷入某种同情中去。这些或深或浅的对普通人的同情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复杂的情感。答案其实很简单,后天环境形成的某些恶习放大了个人的私欲、人变得过于注重自我,经常忽略他人感觉感受,通俗点讲就是极度自私。当这类人处于底层时,一无资源二无人脉,不易对其他人造成威胁或影响。可他如果有了一点呼风唤雨的权利,那绝对会是一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人。不仅处处会表现的极为冷血,也常常会去伤害他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