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极少部分的病人让医生凝眉沉重,在同情同时也感到一丝庆幸,为什么呢?
为什么眼前会有闪光感?
由于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各种机械性、炎症性、占位性刺激都可以引起。
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最可能的原因是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是一种透明、无色、具有一定粘性和弹性的凝胶状物质,如鸡蛋清,位于眼内腔中,和视网膜相邻,当玻璃体与视网膜分开,就形成了玻璃体后脱离,在脱离过程中视网膜受到牵拉,即玻璃体对视网膜造成的一种牵拉力量,就会产生闪光感,往往伴有眼前细小黑影飘动。老年人和高度近视发生率高,不需要治疗。
还有哪些原因?
1、视网膜光感受器及视网膜外层病变:白点综合症等。
2、肿瘤:最常见的就是脉络膜黑色素瘤、转移癌。
3、中枢神经病变:脑缺血、偏头痛、颅内占位等。
这些原因都不能放过,需要专科诊疗。
眼睛手术后闪光感怎么回事?
白内障等眼内手术后,玻璃体受到骚扰或眼内压力的波动,产生了后脱离;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硅油对视网膜的撞击等。这些情况则不必担心。
除了闪光感,还有视力下降、
白斑综合征俗称“白斑病”,是对虾的严重传染性疫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对虾的养殖安全。该病的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急、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
【病原】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病毒粒子杆状,具囊膜。平均大小为350nm×150nm,核衣壳大小为300nm×100nm,完整的WSSV粒子外观呈椭圆短杆状,横切面圆形,一端有一尾状突出物,DNA病毒。
【流行特点】
20世纪90年代初,该病首先出现于日本及我国台湾、广东、福建等地,随后扩散并遍及亚洲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和地区。几年后蔓延到南北美洲,造成全球性的对虾养殖业损失。一般虾池发病后2~3d,最多不足1周时间可致全池死亡。
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已知40多种对虾和非对虾甲壳动物可感染该病毒,其中中国明对虾最为易感,其他可被感染致病或成为病毒携带者的对虾科生物有: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印度对虾、桃红对虾、细角对虾、白对虾、褐对虾、刀额新对虾等。另外,罗氏沼虾、海南沼虾、埃氏沼虾、蓝氏沼虾、脊尾白虾、鼓虾、克氏原螯虾、哈氏美人虾、龙虾、虾蛄、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肉球近方蟹、日本大眼蟹、鲎等甲壳类动物等也可被感染。
在自然感染过程中,经口和鳃感染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对虾在幼体期易经口和鳃感染从而使虾苗携带病毒。此外,发病对虾精巢、精荚、卵巢中都能检测到病毒,因此受精卵可被污染从而造成垂直传播。由于多种甲壳动物都可携带该病毒,自然环境中病毒极易在动物个体间进行传播,使白斑病的防治工作变得较为困难。
【症状与病理】
发病虾厌食,空胃,行动迟缓,弹跳无力,静卧不动或在水面兜圈。头胸甲易剥离,壳与真皮分离,部分患病对虾在头胸和甲壳上可见白色斑点,白点在显微镜下可见呈重瓣的花朵状,外围较透明,花纹较清楚,中部不透明,白斑综合征因此而得名,但亦有不出现白斑症状的情况。患病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体色发红,而患病斑节对虾在濒临死亡时则显示变蓝现象。血淋巴混浊、不凝固,血淋巴细胞减少。感染早期,被侵害组织的少量细胞核略微膨大,核中出现嗜酸性着色区域,核仁边移;随着感染时间延续,细胞核显著膨大,染色质只在细胞核边沿隐约可见。病毒粒子在细胞核中复制和装配,成熟病毒粒子聚集于细胞核中,最后细胞解体,病毒粒子再感染周围细胞。
【诊断】
在本病严重暴发流行时,可根据其发病史、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诊断时应注意与桃拉综合征、细菌性白斑病相区别。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急性病例的鳃、胃、附肢或其他上皮组织,进行下列检查。
(1)样品采集 采集150尾虾,按虾体的大小或感染期的不同分别取样。例如:对虾幼体、仔虾取完整个体,幼虾和成虾取游泳足、鳃、血淋巴、胃及腹部肌肉。非对虾的甲壳类动物参照对虾的方法取样,非生物样品取0.1~0.5g。使用PCR方法筛查对虾样品的带毒情况时,可以在不杀死对虾的情况下,仅取样品的一小片鳃、游泳足、少量血淋巴或眼柄进行病毒检测。但需要注意的是,虾的复眼组织中含有PCR抑制物,因此不适合用于WSSV的PCR检测。此外,对虾的肝胰腺和中肠也不适宜用于病毒检测。
具体的样品采集方法参照SC/T 7202.1—2007《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 第1部分:压片显微镜检查法)》附录B的规定或者按照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
(2)组织及病理学检查
① 新鲜组织的快速染色法 取新鲜的虾组织做成涂片,用“台盼蓝-伊红”染色法(T—E染色法)染色后,检查受感染细胞的典型变化。该方法适用于在现场或诊断实验室对患病濒死的对虾仔虾、幼虾或成虾进行快速诊断。
②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经H&E染色后可清晰地观察到各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H&E染色适用于发病对虾或其他敏感宿主的初步诊断和对怀疑染病宿主的诊断,不适于非感染性携带病毒样品的病毒检测。
③ 电镜诊断 电镜切片可在病虾鳃、胃、淋巴器官、皮下组织等的细胞核内观察到病毒粒子,通过提纯负染,电镜下可观察到完整的病毒粒子或无囊膜的核衣壳从而进行确诊。
(3)病原学鉴定
① 生物诊断法 该法采用白斑综合征病毒指示器——SPF凡纳滨对虾幼虾进行试验。将采集的可疑虾附肢或虾头尖与TN缓冲液混合匀浆,离心上清液用2%无菌生理盐水按1∶10的比例稀释,对指示虾进行肌内注射(IM),然后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诊断。
② 核酸探针检测法 采用白斑综合征病毒特异性的非放射性的地高辛标记探针进行,敏感性高于传统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法。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适用于对虾的成虾、幼虾、仔虾、幼体和受精卵的活体、冰鲜或冰冻产品和其他甲壳动物感染病毒的筛查、临床病症的确诊。
③ PCR检测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病毒的特定基因。适用于对虾各种样品、环境生物和饵料生物的各种样品以及其他非生物样品中WSSV的定性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适用于病原筛查和疾病确诊。
④ 单克隆抗体检测法 应用特异性的病毒单克隆抗体,采用斑点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ELISA等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
(1)预防措施:
① 选择健康虾作为亲虾,培养健康虾苗。受精卵用含氯漂粉精或碘伏(聚乙烯砒咯烷酮碘)浸洗或用过滤海水并经紫外线消毒后冲洗5min。育苗用水应过滤和消毒,育苗期间切忌温度过高和滥用药物。
② 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消毒及培水工作。虾池在养虾前尽可能彻底清淤,然后进行消毒。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均匀泼洒全池,消毒后应曝晒1周左右,然后进水。养殖过程中合理用水、培好水色、保持优良水质。在养虾场附近有虾病流行时,停止从海区向蓄水池注水,应将虾池中的水与蓄水池中的水循环使用。养虾池中适当混养一些摄食浮游生物或底栖藻类的鱼或贝类,有利于防止水质过肥,起净化水质的作用。
③ 放养密度要合理。对虾的放养密度应根据当地水源、海域环境、虾池的结构和设备、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虾苗的规格、饲料的质和量等条件而定。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坚持巡塘,定期检查,正确诊断,积极预防。在养虾池中接种和培养光合细菌净化水质,投喂能提高对虾细胞免疫力的中草药和免疫促进剂,也是目前常用的防治途径之一。
(2)控制:对苗种场、良种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制度。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掌握流行病学情况。可通过培育或引进抗病品种、切断传染源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控制本病。
(3)处理:苗种繁殖场内WSSV检疫呈阳性的亲虾和苗种应全部扑杀;病毒阳性的种用和商品养殖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用于繁殖育苗、放流或直接作为水产饵料使用。
(4)划区管理:根据水域和流域的自然隔离情况划区,实施划区管理。
【检测】
我们根据恒温PCR原理,研发设计出Dhelix-C水产病害检测仪,配合使用恒温荧光法WSSV核酸检测试剂盒,在65°C的恒温条件下反应,利用Bst DNA聚合酶完成置换扩增。反应体系中含有荧光染料,Dhelix-C水产病害检测仪能通过光学软件检测扩增后荧光信号的变化,将荧光信号表达为扩增曲线,同时仪器自动判读检测结果,从取样到结果显示仅需1~2个小时,仪器操作简单,非专业背景人员也可以轻松掌握,更适用于对虾WSSV现场快速检测与鉴定,以及其他水产病害的现场检测。有需要可以搜我们看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