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得太多或者干得太少。这种状况常常令我们感到无法把握自己,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活动,结果就会导致负性
压力。2)缺乏有效的上下沟通。在这里“上下”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含义,在家里可以理解为“长辈和晚辈”;在单位可以理解为“领导和下属”。如果我们经常缺乏上下之间的沟通。或者,我们的沟通常常没有效果,根本无法彼此了解对方的态度、想法和情感,那么负性压力就会由此而生。3)不被他人欣赏。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别人欣赏和赞叹的愿望。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希望被大家公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如果你是一个下属,你同样希望被大家认可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依次类推。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父母还是孩子等等都有被别人欣赏的需求。但是,如果你在某个场合感到“不被别人欣赏”,而且又必须经常呆在这个场合,那么“负性压力”就会开始作乱。4)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简单地讲,缺乏反馈就是指我们做了某件事情,但是没有得到来自他人的任何好或者坏的评价。可以想象,当我们经常做事没有反馈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无法知道自己做的好,做的坏;需要改进还是需要保持。更糟糕
的是,我们有时会由此感觉自己做的事情根本不重要。结果“负性压力”在所难免。6)缺乏人际信任。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不合情理的规矩或习俗给人的感觉。比如,单位里对员工的言谈举止做了苛刻的限定;父母经常检查孩子的私人领地;再比如,夫妻之间经常的“提防性检查”等等。这种不信任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负性压力源。7)面对冲突不知所措。如果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一个问题,那么很简单,全力以赴去“搞定”它!可惜的是,生活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是来自生活、工作、学习、情感各个方面的大量事务。每一件都需要解决的理由,每一件都显得很重要,而我们的精力毫无疑问是有限的。那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常常处在这种不知如何选择,不知如何取舍的境地,没有负性压力到成了一件很稀奇的事情。8)做事经常被随意干扰。这种干扰也可以分为大小方面。大的方面,可能是一些来自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力,例如,因为公司策略改变,为之努力的很长时间的项目“流产”了。但更多的可能是来自细小的影响,假设当你正在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或者最近一个阶段集中精力在解决一个问题,突然被领导或者同事打断,更惨的是,不得不必须先去解决其他的问题,这种说不出的“懊恼”和“烦躁”就成了一种负性压力。9)负荷太大。再好的秤也有载重极限,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的任务,这毫无疑问会超出你的“载重”极限而开始损害你的“秤”。10)角色模糊和错位。如果把人生比作舞台的话,一生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扮演很多的角色。在单位你可能是个“干部”,在家中你成了“父亲”,在学校你又成了“学生”。如果你可以迅速的胜任各种角色,那固然好。可惜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常常不知道身处眼下的这个角色该干什么。打个比方,如果你把单位“领导”的角色带回了家中,那么矛盾和不快就会接踵而至。除此以外,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的压力源,例如,经济贫困、突患重病或者常期患有慢性患病、发生意外、婚姻破裂等。但是,我们在此列出的十类常见压力源,却往往是那些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或者长久存在的“慢性”事件,它们会长期,甚至一辈子困扰着我们。当然,可喜的是由于这些压力源并非不可避免,所以它们也就成为我们有能力去消灭的敌人。简单地说,就是当事人对之感到痛苦和苦恼的事情,同时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
同样的事情对有的人来说是负性生活事件,而别的人可能没有感到痛苦焦虑和抑郁,就不是负性生活事件。
抑郁症进入大众视野引起关注是近几年的事,以前也有抑郁症,不过发病率没有现在高,也没那么普遍。我想很多人关注抑郁症都是从名人患抑郁症自杀的新闻开始的,华人明星里最有名的当属张国荣。
前不久我妈才感叹,张国荣那么帅,有钱有才华,就这么跳楼死了,真的想不通。是的,一般人真的无法体会抑郁症患者的内心痛苦。
这也引起很多人对于抑郁症的好奇和担心,到底什么会引起抑郁症呢?自己会不会得抑郁症呢?
大量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告诉我们,与抑郁症发作相关的因素可能有以下这些:
1.失眠。会影响我们的大脑正常运作,情绪易失控,相信不少人都体会过失眠后情绪难以自控的情况。
2.压力过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越来越快,担心落后,担心失业等都会增加我们的压力。
3.人际关系支持不足。随着家庭人口数减少,我们成长过程中能够给予情感支持的亲人实际上是减少了,父母一辈又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我们。而网络社交行为的增加,反而减少了实际生活中强关系的建立,而这些强关系往往是能够给予我们情感支持的人。现在的情况是,当你感到天都要塌下来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可以打给谁,谁又会过来陪伴自己。
4.遗传。研究发现父母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得病的几率比一般人更高。
5.家庭环境。父母从小对孩子有过分要求的家庭,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几率也更高。抑郁症的人身上常常有一种自我高要求和强烈的内疚感,这些感觉的形成与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要求的内化有关。所以做父母的要警醒,对孩子有期望没关系,但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设定目标,过高的要求并不会帮到孩子,反而会伤害到他们。
总体来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主流观点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既有先天的基因的影响,亦有后天家庭环境、生活压力或突发事件等综合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