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是因为我们有一样活动进入程序化记忆。一些濒死体验的书里,也都提到一种分离性体验,自己重病或重伤之后,好像灵魂就脱离开了肉体,变得轻飘飘的,还可以从高处看到自己的身体,完全体会不到病痛或者伤痛。
躯体症状障碍包括5种: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焦虑障碍、转换障碍、做作性障碍和影响其他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
分离障碍包括: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症、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躯体症状可能表现为胃肠症状(例如恶心和腹泻)、疼痛症状、神经症状(头昏和震颤)或影响其他身体部位的症状。有躯体症状障碍的人对其健康的担忧是过度的。
疾病焦虑障碍:这种障碍和上面一种障碍的区别在于,躯体症状障碍者存在真实的身体症状,并为此寻求帮助;而具有疾病焦虑障碍的人担心他们可能罹患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并未持续体验到身体症状,以前叫做“疑病症”。这种人对于影响健康的环境有毒物质具有多重担忧,最常见的是对农药、激素、抗生素或者转基因食品。
抑郁或焦虑的老年人更可能以身体疾病的形式来表达消极情绪。年幼儿童也会以身体疾病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心理痛苦。
躯体症状障碍和疾病焦虑障碍可能是个体经历严重应激后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部分表现。
转换障碍:这类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丧失机能,明显不是生理性或器质性病变所致。最常见的有瘫痪、失明、失声、惊厥、失聪、严重丧失协调性以及肢体麻痹。
做作性障碍:一个人故意假装生病以获得医疗关注,并扮演生病者的角色。也被称为名校森综合征。当个体使他人(如儿童、宠物、老年人)假装生病时,可诊断为对他人的做作性障碍。
欧内斯特.希尔加德提出的隐藏的观察者现象:他认为意识存在一种主动模式,包括我们有意识的计划、愿望和自主的行为。在被动的接受模式下,意识会记录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但并没有察觉到信息被处理了,仿佛隐藏的观察者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正在注视并记录着他们生活中的事件。
对大多数人而言,意识的主动模式和被动接受模式将我们的体验完美地编织在一起,我们不会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分别。然而,具有分离性障碍的人可能长期在主动模式和被动接受模式的整合上存在问题。也就是说,这些人意识中的不同方面不能正常地彼此整合,而是处于分裂状态,各自独立运作。
分离性身份障碍:以前又叫多重人格障碍。许多影视作品里都有这样人格,包括在农村很多顶仙的神婆。有此障碍的人拥有多个独立的身份或人格,交替出现的各种人格之间差异极大,面部表情、说话特点、生理反应、手势、交际方式和态度倾向各不相同。多个人格常常有着不同的年龄和性别,并执行不同的功能。
交替人格最常见的是年幼的儿童,并且不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成长。儿童的交替人格可能在创伤经历中产生,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这是不是心理固着在儿童期创伤点的一种极端的表现?)
第二常见的是迫害者人格。通过自残行为使其他人格痛苦或惩罚其他人格。(这是不是自我惩罚的部分分离出来了?)
第三种是保护者人格或帮助者人格。为其他人格提供建议或完成主人格没有能力完成的任务。(这是不是由理想自我分离出来的?)
具有分离性身份障碍的人通常报告有明显的遗忘期或记忆空白期。
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与分离性身份障碍共病。
该障碍患病率在1%-6%之间。绝大部分患者是成年女性。
许多研究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理论家认为,这一障碍是人们面对无法承受的创伤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造成的,最常见的创伤时受害者无力逃避的儿童期性虐待或身体虐待。
分离性遗忘症:有明显的记忆缺失,但不会产生新的人格或身份。他们不记得生活中的重要事实和个人身份,并且通常能够意识到在自己的记忆或自我人事方面有大段的空白期。
遗忘症分为器质性的(生物因素引起、常出现顺行性遗忘,也可能有逆行性遗忘,遗忘的包括个人信息和一般信息)和心因性的(心理因素引起,一般是逆行性遗忘,遗忘的通常只是个人信息)。心因性的遗忘目的是为了回避创伤,所以他忘记的都是和创伤有关的自己那部分。
分离性遗忘的一种亚型是分离性漫游,患者会突然去往新的地方,获得新的身份,忘记了他以前的身份。分离性漫游中的自传体记忆丧失可能持续特别长的时间,而且抵制“再次学习”。韩剧里常有这样的故事,一个人突然失踪了好多年又回来了,也不知道自己去了哪儿干了什么,有人找来了才知道,他去了国外,而且又结婚生子了。一直觉得狗血的情节,现在才知道是分离性漫游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个体时常表现为感觉游离于自己的心理过程或身体之外,如同一个外部的观察者。偶尔出现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并不稀奇,尤其在人缺乏睡眠或受到药物影响时。有一种迷药,吸入以后你让他干啥他就干啥,是不是出现人格解体现象?
社工躯体层面指疲惫、紧绷、麻木、心慌、胸闷、头疼等症状。人在遇到危机事件的时候,利用获得的信息,可以增进亲历者了解自己在认知、情绪、躯体、行为、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五个层面的“异常反应”,都是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抑郁症患者可以出现哪些躯体不适?抑郁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常见的躯体不适症状包括头痛、颈部痛背痛、肌肉疼挛、恶心、呕吐、咽喉肿胀、反酸、口干、便秘、胃部烧灼感、消化不良、肠胃胀气、视力模糊以及排尿痛等等。为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常反复在综合医院各临床专科和急诊科就诊,不适当地经受各种检查。
除抑郁外,抑郁症患者还可以有哪些表现?
(1)易激惹:不少抑郁患者表现为明显的易激惹,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
抑郁症患者发脾气的对象很少是外人,主要是亲人,尤其是配偶更可能成为患者的出气筒。
(2)焦虑:60%~70%的抑郁患者诉有烦躁焦虑和发作性的极度不安感。
(3)自我评价低:自我评价低包括自称机能不足,自认是失败者或将是失败者和令人失望的人等体验及相伴随的沮丧感。
(4)木僵:轻度木僵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显著减少、缓慢、举止笨拙。严重木僵病人运动完全抑制、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往往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
(5)其他症状:抑郁症病人常伴有强迫、恐惧症状,还可有人格解体和癔症样表现。
轻度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轻度抑郁症病人由于外表上无异常,抑郁性情绪理在内心深处,周围人包括自己的家属亲人又无法能理解和认识,常常使疾病长时期耽误。
轻度抑郁症有以5个特点:①存在“内苦外乐”的症状。这类病人从举止仪表、言谈接触看来无异常表现,如不深入地做精神检查,忽视精神抑郁的实质,很难发现,甚至可以给人一种愉快乐观的假象。②社会功能下降。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突然陷入无能为力的消极被动状态,无法胜任原本非常熟练的工作,思维能力下降。③出现顽固持久,久治难愈的失眠。④对自身疾病有深切的主观体验,内心感到异常痛苦,因而有强列求医愿望,常常为此四处奔走,多方觅法。⑤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容易疲劳,无缘无故地持续两周以上,甚至数月不见好转。
以上就是关于抑郁症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