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缺铜症状:果树缺铜,轻者生长不茂盛,重者可死亡。缺铜时,新生组织出现症状,幼叶尖端失绿且干枯,叶片暗绿色,枝条弯曲,叶片大小不正常,幼叶萎蔫,出现白色斑点,最后叶片脱落,植株瘦弱,生长受阻,枝梢顶端常常枯死,果实发育不正常,品质和产量下降。
铜过剩,叶片易黄化,根伸长受阻且盘曲不展,同时易出现缺铁症。
铜:麦类作物对铜最为敏感。禾本科作物缺铜表现为丛生,植株顶端逐渐变白,症状通常从叶尖开始,缺铜严重时不抽穗,或穗萎缩变形,结实率降低,籽粒不饱满。果树缺铜,顶梢上的叶呈簇生状,叶和果实均褪色,严重时顶梢枯死并逐渐向下扩展。有些作物缺铜的明显特征为花的颜色褪色。实践证明:燕麦和小麦可作为判断土壤是否缺铜的最理想指示植物。
植物对铜的忍耐性较差,铜稍过量即可引起毒害(含铜量>20mg/kg时)。铜对植物的毒害首先表现在根部,主根伸长受阻,侧根变短,其次新叶失绿,老叶坏死,叶柄和叶背面出现紫红色。
铜有极强的抗癌功能,并以得到确认。铜的吸收
一般情况下,铜的摄入量婴幼儿期为0.4~1.0mg/日,成人为1.5~3.0mg/日,吸收率30~40%。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上部是铜的主要吸收部位,其肠吸收是主动吸收过程。膜内外铜离子的转运体为ATP酶,依靠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供能,能将主动吸收的铜与门静脉侧枝循环中的白蛋白结合,运至肝脏进一步参与代谢。
铜的排泄
铜主要通过胆汁排泄,胆汁中含有低分子和高分子量的铜结合化合物,前者多存在肝胆汁中,后者则多在胆囊胆汁中。铜可以通过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或ATP酶的铜转移作用而进入胆汁内,胆汁中的铜也可是肝细胞溶酶体对存在于胆汁中铜结合蛋白分解的结果。血浆中铜大多与铜蓝蛋白结合或存在于肾细胞内,很少滤过肾小球,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铜量甚微。当铜的排泄、存储和铜蓝蛋白合成失衡时会出现铜尿。
在人体的作用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内血蓝蛋白的组成元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铜主要从日常饮食中摄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维持健康,成人每公斤体重每天应摄入0.03毫克铜。孕妇和婴幼儿应加倍。缺铜会引起各种疾病,可以服用含铜补剂和药丸来加以补充。
铜在人体内含量约100~150mg,血清铜正常值100~120μg/dl,是人体中含量位居第二的必需微量元素。含铜的酶有酪氨酸酶、单胺氧化酶、超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血铜蓝蛋白等。铜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活化作用,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在传递电子、弹性蛋白的合成、结缔组织的代谢、嘌呤代谢、磷脂及神经组织形成方面有重要意义。
铜缺乏可引起如下疾病:
1.贫血
一般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心悸。严重贫血时,即使在休息时也出现气短和心悸,在心尖和心底部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
2.骨骼改变。
临床表现为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3.铜与冠心病。
4.铜与白癜风病。
5.女性不孕症。
缺铜会使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失调,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久而久之可发生神经衰弱。
人体缺铜可适量增加摄入含铜较高的食物,如鱼、虾、蟹、玉米、豆制品等。
铜离子可以消毒杀菌、卫生防疫。例如:可以杀灭易于在水中滋生的大肠杆菌和痢疾等病菌,清除水中传播血吸虫病的蛞蝓和螺等软体动物,以及传播疟疾的蚊子幼虫等疾病携带体。它还可以应用在游泳池内,防止绿藻污染和通过地板传染足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