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good luck): 祝好运。
DD: 别死(输)啊。
HF(have fun): 玩得开心。
KA(kill all): 全都杀光。
No Map: 指没有用或不要用地图作弊器。
GG(good game): 出色的比赛。
Plz(please): 请。
LOL: 放声大笑。
Noob: 新手,刚刚开始接触游戏的人--也用来讽刺那些没水平的人。
Re 或 RM: 重建。通常用来要求别人再来一盘。
RC(recreat): 同上。
Bab:源自韩国,一个语气比较和缓的咒骂用语,暗指你是个畜牲.
Gosu: 专家、高手,同样源自韩国.
Chob:新手,同样源自韩国。
BM(bad manner): 没礼貌。
Smurf: 高水平的玩家建立新帐号装作新人与那些没什么经验的玩家玩。
l33t 或 leet: 精英玩家,高手。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全血比黏度的别名5 全血比黏度的医学检查 5.1 检查名称5.2 分类5.3 取材5.4 全血比黏度的测定原理5.5 试剂5.6 操作方法5.7 正常值5.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5.9 附注5.10 相关疾病 1 拼音quán xuè bǐ nián dù
2 英文参考whole blood specific viscosity
3 概述全血比黏度不仅检测血液本身(主要是红细胞)的变化,亦可了解血管和心脏的变化。
全血比黏度分为高切变和低切变两种黏度。高发变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红细胞变形能力低的血液,其高切变黏度便高;低切变黏度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能力,红细胞相互聚集的血液,其低切变黏度增高。
4 全血比黏度的别名全血比粘度
5 全血比黏度的医学检查5.1 检查名称
全血比黏度
5.2 分类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查
5.3 取材血液
5.4 全血比黏度的测定原理(1)原理部分:
旋转式黏度计法:常见的旋转式黏度计是同轴锥板式结构,平板部分为样品杯,它与调速马达相连,当平板以某一转速旋转时,转动的扭矩通过血样传递到锥体;血样越粘,传入的扭矩越大(图1)。锥体受力大小由与其相连的测力传感器检测,利用下式可计算被测液体的黏度η:
式中,N为转数(r/min),M为扭矩,K为仪器常数。它是由两个同轴部件的几何参数、角速度及应力检测装置的一些物理参数决定的,一般在仪器出厂时均已标出,用户也可根据黏度计说明书,自己标定K值。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测量稳流状态下血液黏度计有日本E型黏度计,国产NXEⅠ型、NZ6型黏度计等,它们仅能作血液表观黏度测量。另一类较复杂的流变仪,它们不仅可以测量稳流状态下的血液黏度,而且可作振荡流动状态下血液黏弹性的测量,但价格昂贵。
(2)结构部分:
①黏度及有关物理量的单位:根据国际单位制(SI)的规定,黏度应以mPa·s(毫帕·秒)为单位。过去常以泊或厘泊为单位,1mPa·s=1cp,黏度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归纳下表(表1)。
②测试条件:
A.切变率:不同的黏度计有不同的量程。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建议,测定血液黏度理想的切变率范围选择在1~200s-1。临床血液黏度测量可在此范围内选择两个以上切变率,其中一个应选择在40s-1以下,最好选择在10s-1以下,高切变率最好选在200s-1左右。
B.测试温度:液体黏度与温度成负相关,血液黏度计应该有较好的恒温控制系统,温度波动范围应小于0.5℃,测试温度选择在25℃或37℃均可。
5.5 试剂抗凝剂的使用对于血液粘度测定亦有影响。目前认为,以肝素或EDTA(乙二胺四乙酸盐)为宜,其抗凝浓度应分别在10~20U/ml血及3.4~4.8mol/L血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EDTA三钾盐与EDTA二钾盐相比,会造成平均细胞容积的降低。肝素有可能造成血小板的微聚集体,会影响细胞滤过能力。所以,对于某些粘度测定与细胞滤过实验共存的检验不太适合。枸橼酸盐或草酸盐作为抗凝剂容易引起细胞皱缩,一般不作为粘度测定时的抗凝剂。只在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或与血小板聚集实验共用血样时使用。
5.6 操作方法(1)打开仪器预热,使恒温系统达到测试温度。
(2)将试样在测试温度下恒温5min后,充分混匀加入试样杯。
(3)按测量键,切变率按由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测量。为了避免血球下沉,选择切变率档次不宜过多,每档停留时间不宜太长。
(4)每个试样测量后应将试样杯清洗擦干。
5.7 正常值锥板式血液黏度计检验法
高切:男:2.70~5.20mPa·s
女:1.64~4.78mPa·s
中切:男:5.03~6.67mPa·s
女:4.36~5.88mPa·s
低切:男:8.23~10.01mPa·s
女:7.67~10.29mPa·s
5.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1)增高: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栓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降低:出血性脑卒中、呕血与黑粪(上消化道出血)、子宫出血、出血性休克。
5.9 附注(1)采血与抗凝:采血方式不当可引起黏度测量误差。根据ICSH的建议,压脉带压迫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针头插入后,应在压脉带松开5s后开始采血,抽血时用力不宜过猛。
抗凝剂应采用固体抗凝剂,以防止对血液的稀释作用,若采用液体抗凝,应提高抗凝剂的浓度,以减少加入液体量,一般以肝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或二钠(EDTAK:或EDTANa2)抗凝,但因钾盐溶解度大,故以钾盐为好。
(2)试样存放时间:采血后应立即进行测试,在室温下存放过长时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最好于4h内完成测试。若存于4℃冰箱可延长至12h,血标本不宜在0℃以下存放,因为在冰冻条件下红细胞会发生破裂。
(3)生命节律的影响:曾有研究指出,人体在1天中血液黏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有两次高峰,分别在上午11时和下午8时。进食会引起血细胞比容和血浆成分的变化,因此采血时间以清晨空腹为宜。
(4)参考值问题:血液黏度是血浆黏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血小板及白细胞等这些内在因素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的宏观表现,而这些因素又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血液黏度也有一定波动范围。在病理状态下血液流变性会发生复杂变化。因此要评价血液黏度是否正常必须要有参考值,参考值必须由经过严格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获得。但人群中疾病的检出率依赖于人的年龄、医学知识和检测技术的水平,因此参考值具有相对性。另外不同地区的人群生活水平和习惯不同,对血液黏度也有影响,因此没有普遍适用的参考值,即使采用通用的仪器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也是如此。因此不同地区和实验室应具有自己的参考值。
(5)血细胞比容对黏度的影响:血液是血细胞在血浆中的悬浮液,其黏度受血浆和血细胞性质的影响,为排除血浆黏黏度对血液黏度的影响,引入了相对黏度(ηr)的概念,它是血液黏度(ηb)与血浆黏黏度(ηp)的比值,即: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有形成分,对血液黏度的影响最大,全血黏度随血细胞比容的增加呈指数上升,为排除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对血液黏度的影响,引入了还原黏度的概念,它表示红细胞单位压积变化引起的血液黏度的增加,即:
由于在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主要受红细胞聚集的影响,高切变率时,血液黏度主要受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此,若低切变率下,还原黏度升高,表明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若高切变率时,还原黏度升高,表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5.10 相关疾病病情分析:你好,血粘度检查是没有临床意义的,不要盲目紧张,关键是看血脂情况。
指导意见:
你好,积极重视,就诊内分泌科,进行全面的血脂的检查,看其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的水平,全面明确有无高血脂存在,同时说明为什么进行这项检查,有无不适的临床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