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焦虑症呢?

宝宝妈妈2023-05-25  41

焦虑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感受,轻微的焦虑可以接受,甚至能督促人们躲避危险,努力奋斗,提高生存几率。

但是被确诊为焦虑症,却会让人时常感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还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做出威胁自身安全的行为。

人们为什么焦虑?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具有家族病史的人,家族遗传概率为30-40%,患焦虑症风险较一般人高。

通过影像学发现,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前额叶背内侧体积增大,这些区域的结构、功能或联系异常可引起情绪控制障碍,构成焦虑障碍的病理结构基础。

这也意味着,这类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经常出现患者都说不清楚因为什么,就处于高度紧张或恐慌的状态之中。

身体疾病

有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肿瘤等,在健康受到威胁和沉重的金钱负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缓解,则会造成焦虑症的出现。

这些疾病也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异常,诱发焦虑症的发生。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即使病情轻微,也容易患上焦虑症。

存在应激源

心理行为主义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所导致的恐惧所产生的条件反射。

当周围的环境存在应激源,如晚年丧偶、离婚、财务危机、他人批评、不和谐的家庭环境等,会导致人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期如此,就会诱发焦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童年期存在心理创伤,例如遭受到虐待、与父母分开、受到孤立等情况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生活习惯

喜欢滥用吸烟、酗酒、咖啡因和药物等成瘾性物质,更容易患上焦虑症。酒精、尼古丁等也不能缓解情绪紧张和低落,反而会加重焦虑症。

除了生活习惯之外,个人性格也与焦虑症的发生存在联系,例如过度追求完美、渴望成功、自视清高和自我感觉良好,一旦现实与幻想出现冲突,往往导致其心烦意乱,产生焦虑感。

出现焦虑如何自救?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存在不同

人的身心是会互相影响,当出现焦虑情绪时,人们会感到紧张、恐慌,身体会出现心跳加快、肌肉酸痛等症状,让人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而焦虑症是一种病理性焦虑,是一种无根据的惊慌和紧张,表现为泛化的、无固定目标的担惊受怕,生理上也常伴有一些警觉增高的躯体症状,比如晕厥、心悸、发抖等。

正确面对焦虑

焦虑情绪与焦虑症是不同的,后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大多数人的情况是存在焦虑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救:

接受焦虑并与其和谐共处,承认自己焦虑,不要排斥它,也不要制止自己不允许有这种情绪,而是做点什么来让自己放松,然后再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可以试试“自我交谈”,把那些毁灭性的、惧怕的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开。

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改变过去的思维习惯,让身体放松,跳出焦虑的恶性循环。

一旦开始陷入焦虑情绪,就要及时提醒自己,不要被焦虑控制,防止情绪变得越来越糟。

人们所焦虑的事情,70%以上和当下做的事没有关系,回想过去或想象未来都可能加重焦虑。那就不要去想这些给自己徒增烦恼,专注当下,焦虑会减少很多。

焦虑症的诊断与治疗

焦虑症患者常常会表现出一种忧虑不安的情绪,并会表现出一些强烈的失控行为。

1.脾气暴躁,行为怪异

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患者开始变得乖戾起来。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开始不满、挑剔起来,认为大家是有意和他作对,有时会大吵大闹甚至会摔砸东西等,这些都是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2.焦虑不安,感觉灵敏

许多病人在住院期间都会表现得异常紧张和恐惧,他们惧怕自己的病痛,害怕病故,感觉异常灵敏,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声和脉搏的流动声。

3.意志脆弱,依赖性强

患者开始变得脆弱起来,任何一个小小的打击都能让他崩溃。在情感脆弱不堪的同时,对家人、朋友和医生的依赖感加强,好像自己一刻也不能离开他们一样。

4.心境不佳,情感敏锐

病人生病后,由于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工作学习,生活上处处需要得到家人的帮助和照顾,从而产生焦虑心理,加之生理的不便、药物的副作用和家人的不理解,进一步加剧了情感的变化。他们不仅会变得脾气暴躁起来,还会哭哭闹闹整个不停,尤其是那些病情重者,甚至摔打起来,极不配合医生的治疗。

5.思维紊乱,感觉异常

受焦虑情绪困扰,患者的思维不再像正常人那样清晰敏锐、富有逻辑,考虑问题具有片面和极端,这也是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充分认识到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学会转移或化解精神压力。与亲人和朋友进行思想交流或调节生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精神负担和焦虑。

(2)饮食治疗: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饮食上应有所注意。一般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来说,应该合理安排生活,防止暴饮暴食或进食无规律,以免增加胃和肠道负担,加重症状。对有心脏病症状的患者来说,则应远离有刺激性的烟酒、浓茶、咖啡、辛辣食物等,因为它们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心脏早搏等,使已有的症状更加突出。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进食后不要马上休息。腹胀、便秘者,也可以服用助消化和通便的药物。

(3)药物治疗:目前治疗焦虑症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如果与上述方法联合使用,常可以控制症状、缩短疗程。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属抗焦虑药,它们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边缘系统、丘脑、杏仁核等部位,能明显改善情绪、对抗焦虑,如苯二氮卓类(地西泮、氯硝西泮、佳静安定、罗拉等)、多虑平、安宁、溴剂等。但是此类药物大多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和成瘾性,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得滥服。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系统突出症状加用一些其他药物,如心慌可加用心得安、倍他乐克等,消化不良可用多酶片、吗丁啉等。

以上就是关于焦虑症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70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