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闽清粉干:闽清粉干色美、味香、韧性好,煮、炒、捞吃均不黏糊,清爽可口。
2、闽清糟菜:传统美食,外观朴素,内质美味,是地方土特产,闻名遐迩,远销欧美。
3、香糟鸭:省璜香糟鸭精选适龄全番鸭,辅以酒糟,传统工艺烘焙而成。
4、礼饼:礼饼之于闽清人,是喜庆又甜蜜的象征,在闽清有“礼饼方有礼,其他不为礼”的说法。
5、闽清檀香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其果较小,果皮深绿色,肉带黄色,质脆,清香可口。
6、池园烤豆腐:特色美食,这道菜听起来像是烤的,其实跟烤没有任何关系,与其说是菜还不如说是煲,但正宗的越来越少。
闽清三宝是橄榄、糟菜、茶口粉干。
1、橄榄
史书早有“味虽苦涩,咀之芳馥,胜含鸡骨”的记载。受温度、湿度制约,只适宜于我国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薄霜气候区种植的橄榄,在闽清已有近千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并呈区域、规模发展的态势。
主要品种有:檀香、惠园、自来园、长营等,其中以鲜食为主的檀香橄榄为果中极品。其果小而圆,肉厚而质脆,始偿稍带苦涩,嚼后清香甘甜,回味绵长。自唐代以来,被列为贡品。闽清的芳雨天源橄榄种植规模已达4万亩,年产量5000吨。随着投产面积的扩大,其产量将逐年递增。
2、糟菜
闽清糟菜风味独特,其味甘酸香醇,有去腥腻、增食欲、开胃清津之功效。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曾将闽清糟菜随船带往海外,随后即源源不断地出口东南亚各国。闽清糟菜色香味俱全。相传为白岩山猴所创,后经人们的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日臻完备,为闽清所独有。
“上排煮糟菜”这道平常百姓餐桌上的菜肴,令胡耀邦、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赞不绝口。闽清家家种芥菜,户户腌糟菜。全县芥菜种植面积12万多亩,年产糟菜1500吨,产品打入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示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小包装糟菜,经过深度加工,以方便、即食、可口的特性,成为馈赠亲友的精品。
3、茶口粉干
茶口为梅溪源头的一个村落。因村之井水清香可口,象溶进了香茶,故得名“茶口”。茶口村生产粉干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水质好、做工细、选料精良,采用自然风干等办法,所产粉干洁白匀长、细润柔韧,且久煮不烂、翻炒不粘不碎,日久天长而闻名遐迩,被列入《中国食品大全》。
随着制作工艺和制作规程的改进,茶口粉干的品质、口感日益变好。特别是闽清茶口粉干厂大胆推进制作工艺和制作规程创新,使茶口粉干的生产突破依靠自然风干的这道工序约束,改为机械烘干后,产量成倍增长。茶口粉干年产能力达3000吨,产品畅销海内外。
扩展资料:
闽清其他特点:
1、风光秀美
闽清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楮林、美菰林次原始林海,森林覆盖率达66.4%;有朱熹称之为“八闽岳祖”的白岩山、宋理宗皇帝御笔亲题的“白云山”。
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水口电站和号称“天下温泉第一溪”的黄楮林温泉和大明谷、七叠温泉景区景点,还有全国单座面积最大的古民居宏琳厝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名山、碧水、温泉、古民居”旅游格局。
2、人文荟萃
自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建县至今,曾出过两宰辅、三状元、198位进士,福建省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许将出自闽清坂东文定村;北宋年间的音乐理论家陈旸与其兄礼学大家陈祥道被世人称作“一朝双理学”,陈旸著有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乐书》,对我国的古典音乐用绘图形式做了详细的记载。
陈祥道以《礼书》名世,乾隆年间,《乐书》、《礼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对我国古代音乐理论的研究和中华礼仪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近代有民主革命家、爱国侨领黄乃裳;现代有肝胆外科专家、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百岁茶叶泰斗张天福等。
闽清还是福建省著名侨乡,有20多万乡亲旅居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代知名侨胞有担任过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会长的张晓卿、黄双安、张仕国和刘贤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清三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清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