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i láo gōng
2 英文参考EXUE8 [中国针灸学词典]
wàiláogō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UE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外劳宫(wàiláogōng EXUE8)为经外奇穴名[1][2][3]。出《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后人又称为项强穴[2]。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3]。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
4 拼音
wàiláogōng
5 代号EXUE8
6 外劳宫穴的别名落枕穴(《新医疗法手册》)
项强(《经外奇穴汇编》)
7 出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
8 外劳宫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外劳宫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3]。
外劳宫位于手背中央,与掌心劳官穴相对处[1]。
外劳宫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凹陷中[2][4]。
外劳宫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5]。
经外奇穴——外劳宫的位置
经外奇穴——外劳宫的位置
经外奇穴——外劳宫的位置
9 外劳宫穴取穴方法患者伏掌取穴。
俯掌,于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凹陷处取穴[4]。
快速取穴:手背第2、第3掌骨间,从掌指关节向后半横指处即是外劳宫穴[6]。
10 外劳宫穴穴位解剖外劳宫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第二掌骨间背侧肌和第二骨间掌侧肌。分布有桡神经浅支。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2骨间背侧肌[5]。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桡神经手背支和手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掌背动脉分布[5]。
11 外劳宫穴的功效与作用外劳宫穴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
12 外劳宫穴主治病证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指掌麻痹,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颈椎病,手指麻木,小儿脐风,粪白不变,偏头痛等,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
外劳宫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5]。
外劳宫穴主治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落枕、指不能伸、指掌麻痹等[2]。
外劳宫主治落枕,五谷不消,腹痛泄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屈伸,小儿脐风,手背红肿发痛等[1]。
外劳宫主治落枕,颈椎病,手背红肿,手指麻木,手指屈伸不利,小儿脐风,小儿消化不良,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腹痛泄泻,偏头痛等[4]。
13 刺灸法13.1 刺法一般直刺0.3~0.5寸[2]。
直刺0.3~0.5寸,或向腕部斜刺0.3~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4]。
直刺或斜刺0.5~0.8寸[5]。
直刺0.5~1寸[1]。
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4]。
13.2 灸法可灸[4][2]。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1]。
14 外劳宫穴的配伍外劳宫配天柱、大椎,治头颈强痛[4]。
外劳宫配外关、风池、合谷、太阳,治偏头痛[4]。
15 特效 ***用力按揉外劳宫穴50~100次,可缓解颈项疼痛[6]。
16 文献摘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
怎样练习手指的灵活程度1、根部打圈
按摩手指时在手指的根部打圈至手指尖。
2、合掌压手
两手十指相对,然后稍用力压手,注意掌心避免接触。锻炼手的弯度。
两手合掌,然后向左或右压,加强手及手腕的灵活度及柔软度。
双手相对,两手指尖交叉,然后在合掌的同时十指用力摩擦,从指尖到指根。
双手在胸前合掌,左手腕用力推向右边,保持手掌对合,然后转向左边。可以强健手腕,增强手腕或手掌的灵活度。
3、穴位保健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此处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
鱼际穴,位于大鱼际第一掌骨中点。按摩此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及咳嗽、咳血、头痛、胸痛等。
少府穴,握拳时小指尖下即是。按摩此穴可以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
4、肘部回转
下臂弯曲,以肘部到第三指尖为轴心线做回转动作。掌部保持和弦谈奏的姿势,五指伸展,仿佛持一大圆圈。动作应该柔软、缓慢,回转幅度相当于八分之一的圆周。最重要的是使手臂动作始终围绕着想象的轴心线进行。两臂轮流进行。
5、腕部活动
手心向内,腕部上下活动(恻向动作)。
6、握拳伸开
轻轻握拳(拇指放拳内,但不要使其余各制紧压着它),然后用力伸开手指,使其往后展,初期本练习可做数十次,以后可逐渐增加次数,手指伸展和握拢所用力量要相等。
7、五指弯曲
第五指弯曲,尽可能地接近腕部,接触手掌、然后指尖沿手掌磨擦而过,一直到手指部,其余各指依次做此动作。
8、更换手指
左手四指并紧,右手各指与手各指编制在一起,使左手的第三和第五指在上面,第二和第四指在下面,然后迅速地更换手指,使二---四指在上面,三---五指在下面。要注意使右手拇指始终在左手拇指下面,否则它将妨碍各手指的迅速更换,左手也是如此,本练习初期可做得缓慢,只可做数次,以后,当已经掌握较快的速度时,两手可各做四十次。
9、手指并拢
把手指张开,尽自己的最大力,张得越开越好。然后把食中间两个手指合拢,两过的手指尽最大力的张开。然后速迅把中间两手指分开,再跟两边的手提并拢。这样做一个连贯的动作,张开,合并中间手指,再合并两边的手指。
10、指头弹击
用十个指头反复无节奏上下弹击桌椅、扶栏。达到增强手指的灵活性。
11、珠算打字
学打算盘(珠算)、多学打字,据日本专家研究表明,常打算盘运动手指,一可使手指灵活,二可促进脑细胞增长,延缓脑子老化,保持脑子灵活。
12、胸前甩手
双手在胸前激烈地甩动手腕约10秒钟,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
13、抛球想象
将双手握拳在胸前,设想手中有一小球。用力紧握,默数5声,张开十指尽力抛开。可以强健手掌和手腕,使手指灵活。
14、双手弹指
双手十指模拟弹钢琴,从大拇指开始一个个弹向掌心。重复20次。可以锻炼手部的控制能力和活动能力。
15、手指夹撸
用一只手的两根手指夹住另一只手的一根手指,从指根部向指尖撸,可依次进行。
16、向里掰指
把手臂伸直,手掌面向前,然后用另一只手分别把这个手的手指头向里掰,然后换手再做。这样可降低手指的僵硬感。
17、精细活动
让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
18、刺激皮肤
经常给予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病名·落枕 4.1 落枕的病因病机4.2 落枕的症状4.3 落枕的治疗 4.3.1 方药治疗4.3.2 针刺治疗 4.3.2.1 体针治疗 4.3.2.1.1 治则4.3.2.1.2 处方4.3.2.1.3 方义4.3.2.1.4 随证配穴4.3.2.1.5 操作 4.3.2.2 耳针疗法 4.3.2.2.1 选穴4.3.2.2.2 方法 4.3.3 艾灸治疗 4.3.3.1 方一4.3.3.2 方二4.3.3.3 方三4.3.3.4 分型治疗 4.3.3.4.1 风寒阻络 4.3.3.4.1.1 症状4.3.3.4.1.2 方一4.3.3.4.1.3 方二 4.3.3.4.2 气滞血瘀 4.3.3.4.2.1 症状4.3.3.4.2.2 选穴4.3.3.4.2.3 灸法 4.3.3.4.3 落枕伴有恶寒头痛等症状的对症治疗4.3.3.4.4 注意事项4.3.3.4.5 医案 4.3.4 推拿疗法 4.3.4.1 选穴4.3.4.2 操作方法4.3.4.3 医案4.3.4.4 注意事项 4.4 落枕患者日常保健 5 经外奇穴名·落枕 5.1 拼音5.2 代号5.3 落枕的别名5.4 出处5.5 落枕穴的定位5.6 取法5.7 穴位解剖5.8 功效与作用5.9 主治病症5.10 配伍5.11 刺灸法 5.11.1 刺法5.11.2 灸法 5.12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附:1 治疗落枕的穴位2 治疗落枕的方剂3 治疗落枕的中成药4 落枕相关药物5 古籍中的落枕 1 拼音luò zhěn
2 英文参考stiff neck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uozhen (Ex22)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XUE8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落枕:1.病名;2.经外奇穴名。
4 病名·落枕
落枕(stiff neck[1])为病名[2][3]。是指以颈部疼痛,颈项僵硬,转侧不便为主要表现的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或炎症[1]。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落枕又称失枕[4]、颈部伤筋[3]、失颈、项强[2]、错枕[5]。
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能迁延数周[6]。
4.1 落枕的病因病机落枕多由睡眠时头部姿势不当,枕头高低软硬不适,或颈部受寒,轻度扭伤等,以致局部经脉气血阻滞而成[3]。
落枕可因劳累过度、睡眠时头颈部位置不当、枕头高低软硬不适,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度伸展或紧张状态,引起颈部肌肉静力性损伤或痉挛;也可因风寒湿邪侵袭,或因外力袭击,或因肩扛重物等导致[6]。
落枕是因睡眠姿势不当或睡时受风寒侵袭造成颈部经络阻滞、气血失畅、筋脉拘紧而强痛的一种肌肉痉挛疾病[7]。
4.2 落枕的症状睡眠后出现颈项强直酸痛、活动受限[3]。多为一侧颈项强直、局部肌肉痉挛,压痛明显[3]。头常歪向患侧,转动不便[3]。重者疼痛延及患侧肩背及上臂[3]。一般3~5日即可自行缓解[3]。有些易反复发作[3]。现代医学中的颈肩肌筋膜炎、颈扭伤及项肌风湿痛等病引起的斜颈,多属本病范畴[3]。
落枕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是颈椎病的反映,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轻者4~5日自愈,重者可延至数周不愈。
4.3 落枕的治疗治疗以 *** 、针刺为主,并可配合热敷、温熨[2]。
4.3.1 方药治疗因外邪所致者可内服蠲痹汤;外伤所致者,宜复元活血汤;日久不愈者,宜六味地黄丸[2]。
4.3.2 针刺治疗取阿是穴、落枕穴、后溪、悬钟等穴为主[3]。先刺阿是穴,不留针;针手足部穴时,可令患者轻轻转动颈部,收效较快[3]。如针后加艾灸、拔罐,或辅以推拿、热敷等法,均可提高疗效[3]。
4.3.2.1 体针治疗4.3.2.1.1 治则调气活血,舒筋通络
4.3.2.1.2 处方落枕穴 压痛点 后溪 悬钟
4.3.2.1.3 方义后溪,悬钟为循经取穴,可疏调太阳,少阳经气,解痉止痛;落枕穴为经验穴。
4.3.2.1.4 随证配穴恶寒头痛—风池、合谷,肩痛—曲垣、肩髃,背痛—肩外俞、天宗。
4.3.2.1.5 操作毫针刺,泻法。先刺落枕穴或悬钟,轻轻捻转,嘱患者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当即缓解,再针近部诸穴,并可配合温针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4.3.2.2 耳针疗法4.3.2.2.1 选穴颈 颈椎 肝 脾 神门
4.3.2.2.2 方法毫针刺,中强度 *** ,捻针时嘱患者徐徐转动颈项,每次留针30~60min,每日1次。
4.3.3 艾灸治疗4.3.3.1 方一[5]
取穴:落枕、天柱、大椎、阿是穴。
配穴:背痛者加养老穴;头痛恶寒者加风池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1壮,每日1次,连灸3日。
4.3.3.2 方二[5]
取穴:天柱、肩外俞、悬钟、后溪穴。
配穴:背痛者加养老穴;头痛恶寒者加风池穴。
灸法:采用艾条悬灸,每穴灸10~15分钟;或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4.3.3.3 方三[5]
取穴:健侧外关、列缺、悬钟、风池、大椎穴。
灸法:采用艾炷无瘢痕灸法,外关、大椎穴每次灸4~6壮,列缺、悬钟穴每次灸4~8壮,风池穴每次灸2~4壮,每日1次。
4.3.3.4 分型治疗落枕一般分为风寒阻络和气滞血瘀两型[7]。根据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如下:
4.3.3.4.1 风寒阻络 4.3.3.4.1.1 症状偶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可伴有向同侧上肢放射,俯仰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疼痛,局部压痛,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7]
4.3.3.4.1.2 方一[7]
选穴:落枕穴、阿是穴、后溪、悬钟、大杼。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5分钟以上,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病愈即止。
4.3.3.4.1.3 方二[7]
选穴:阿是穴、风池、肩中俞、后溪。
灸法:艾条回旋灸,每穴10~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诸证消失即止。
4.3.3.4.2 气滞血瘀 4.3.3.4.2.1 症状症状反复发作,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部位固定,转动不利,肌肉痉挛酸胀,多在劳累、睡眠姿势不当后发作,舌暗,可见瘀点,苔白,脉弦涩。[7]
4.3.3.4.2.2 选穴阿是穴、肩中俞、膈俞、血海、气海[7]。
4.3.3.4.2.3 灸法艾炷隔姜灸,将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生姜片,然后在生姜片上扎出10个以上分布均匀的小孔,上置如黄豆大小艾炷,点燃艾炷,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穴5~7壮,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症状消失后巩固1~2次。[7]
4.3.3.4.3 落枕伴有恶寒头痛等症状的对症治疗落枕常伴有恶寒头痛等症状,临床上加用以下方法[7]:
选穴:合谷、外关。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
4.3.3.4.4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注意疼痛部位保暖,避风寒,调整好睡眠姿势以防加剧疼痛[7]。
4.3.3.4.5 医案袁某,男,36岁,1979年8月9日初诊。主诉:颈项偏右侧疼痛2日。病史:昨晨起床时,发现头不能向左右旋转,第七颈椎至第三胸椎偏向右侧的肌肉酸痛,伴有全身不适。服用止痛片疼痛不减,而来针灸治疗。检查:大椎、身柱、肩外俞压痛明显。头不能向左侧转动,右肩胛骨内缘轻度浮肿,颈椎、胸椎端正,未见塌陷、外突或向左右倾斜,苔白,脉弦数。辨证:落枕。治则:舒筋活络,通经脉,止痛。选穴:阿是穴(大椎、身柱、肩外俞)、左肩井、肩中俞、悬钟。灸法:取俯卧位,先用艾条灸大椎穴20分钟,再取右侧卧位,灸左侧悬钟、肩井穴各20分钟,头颈左右旋转自如同前。
4.3.4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适用于偶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者[6]。
4.3.4.1 选穴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肩外俞[6]。
4.3.4.2 操作方法[6]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轻柔的左右结构:㨰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施术约3~5分钟。
(2)用拿法提拿颈椎旁开1.5寸处的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3)嘱患者自然放松颈项部肌肉,术者左手持续托起下颌,右手扶持后枕部,使颈略前屈,下颌内收。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拉,并缓慢左右旋转患者头部10~15次,以活动颈椎小关节。摇动旋转之后,在颈部微前屈的状态下,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力度,手法要稳而快,手法的力度和旋转的角度必须掌握在患者可以耐受的限度内,切忌暴力蛮劲,以防发生意外。
(4)术者按揉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肩外俞等穴,每穴30秒钟,手法由轻到重。然后轻拿颈椎棘突两侧肌肉。最后可在患部加用擦法治疗。
4.3.4.3 医案患者,男,25岁。主诉颈背痛,头不能左右看,不能仰俯,活动即痛,颈项强直2天。遂以上法治疗,治疗完毕即感颈项部轻松,各方向活动不受限,疼痛明显减轻。后巩固治疗两次,痊愈。[6]
4.3.4.4 注意事项推拿治疗落枕的过程中,手法宜轻柔,切忌施用强 *** 手法,防止发生意外[6]。
4.4 落枕患者日常保健(1)经常发生落枕的患者,应保持合适的姿势,睡卧时垫枕高低要适当,并注意颈项部的保暖[6][5]。
(2)经常发生落枕的人应到医院做颈部检查[5]。
(3)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患处,缓解疼痛[7]。
(4)可配合局部 *** ,改善局部循环[7]。
5 经外奇穴名·落枕落枕为经外奇穴名[4]。别名项强[4]。落枕即落枕穴。
落枕穴为经外奇穴名[3]。出《新医疗法手册》。即外劳宫(EXUE8)。后人又称为项强穴[8]。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凹陷中[8]。
5.1 拼音lào zhěn xué
luò zhěn xué[9]
5.2 代号EXUE8
5.3 落枕的别名外劳宫(《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项强(《经外奇穴汇编》)。
5.4 出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
《新医疗法手册》名为落枕穴。
5.5 落枕穴的定位落枕穴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1]。
落枕穴位于手背中央,与掌心劳官穴相对处[10]。
落枕穴位于手背,当第二、三掌骨间隙的前1/3与中1/3交点处,或平指掌关节后0.5寸取穴[4]。一说位于天容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4]。
落枕穴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指寸)凹陷中[8][11]。
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0.5寸处[9]。
落枕穴
落枕穴
落枕穴
5.6 取法患者伏掌取穴。
俯掌,于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凹陷处取穴[11]。
5.7 穴位解剖落枕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第二掌骨间背侧肌和第二骨间掌侧肌。分布有桡神经浅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2骨间背侧肌[9]。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桡神经手背支和手背静脉网分布;深层有尺神经深支和掌背动脉分布[9]。
有第二掌骨间肌,正当掌背神经,动、静脉,指掌侧总神经,动、静脉和掌深弓,尺神经掌伸支的分支[4]。
5.8 功效与作用落枕穴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作用。
5.9 主治病症落枕穴主治落枕,手臂痛,偏头痛,小儿急慢惊风,指不能伸(手指屈伸不利),指掌麻痹,颈椎病,手背红肿,小儿脐风,小儿消化不良,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腹痛泄泻,胃痛,腹泻便溏等。
主治落枕,偏头痛,肩臂痛,胃痛等[4]。
落枕穴主治落枕、手臂痛、胃痛[9]。
落枕穴主治消化不良、腹泻便溏、小儿急慢惊风、落枕、指不能伸、指掌麻痹等[8]。
颈项病:落枕,颈椎病[11]。单用本穴治疗落枕时,活动颈部是治疗的关键[11]。
手病:手背红肿,手指麻木,手指屈伸不利[11]。
儿科病:小儿脐风,小儿消化不良,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腹痛泄泻[11]。
其他病:偏头痛[11]。
5.10 配伍落枕配天柱、大椎,治头颈强痛[11]。
落枕配外关、风池、合谷、太阳,治偏头痛[11]。
5.11 刺灸法5.11.1 刺法直刺0.5~1寸[4]。
直刺或斜刺0.5~0.8寸[9]。
一般直刺0.3~0.5寸[8]。
直刺0.3~0.5寸,或向腕部斜刺0.3~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11]。
直刺0.5~1寸[10]。
5.11.2 灸法可灸[11][8]。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10]。
5.12 文献摘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在指下,正对掌心是穴。治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泄泻。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外劳宫,奇穴。手背中央。针二至三分。灸三壮。主治掌指麻痹、五指不能伸屈、小儿脐风,亦治手背红肿发痛。
6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