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是个双数的好日子,可以说是六六大顺,十全十美。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了年。
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过去,人们通过燃放烟花,看花灯,走百灵,遛百病,跨火堆,游灯笼等习俗,希望除去旧年的病祸和霉运,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平安和美好的生活。
正月十六讲究吃什么,有什么饮食习俗呢?
一、炸麻花
正月十六有些地方会把玉米粒放在铁锅里炒,叫做炒麻花,有的人家没有玉米,就用稻谷代替。据说,炒麻花能炸老鼠眼睛,玉米愈炸得凶,老鼠就死得越多,“炸老鼠眼”能使老鼠睁不开眼睛,就不能祸害庄稼了。
这个老习俗,现在已经演变成正月十六炸麻花吃,过了正月十五,家里过年准备的零食都吃得差不多了,炸点麻花做为零食或者早餐,都是非常不错的。
二、饺子
我们这边有些人家,正月十五只吃汤圆,炒菜喝酒,不吃饺子,所以正月十六就会补上,吃一顿饺子。正月十六的饺子比较随意,没什么讲究,建议大家包素馅的饺子,因为过年吃得太油腻了,所以会觉得素馅的饺子很清爽美味。
三、面条
正月十六,有些地方的花灯就开始撤下来了,俗话说“上灯圆子落灯面”,按照老习俗,正月十六要吃面条,寓意过日子长长远远,顺顺当当。吃什么面条也没讲究,随便做随便吃。过年吃的荤腥太多,建议大家吃个素汤面,多加些蘑菇,蔬菜,清清淡淡,清理一下肠胃就很好。
正月十六的老习俗:
一、正月十六垮火堆
在过去,正月十六晚上,人们把木头架起来,点燃,烧得越旺,火苗越高,预示着新年的庄稼收成越好。有的地方人们举着火把挥舞,火把舞得越高,火苗越旺越好。舞完火把,还要跨火堆,据说这样可以去除晦气和霉运,还可以使自己的运气越来越旺。
二、走百病
走百病,属于古代元宵(或正月十六夜)妇女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又称散百病、游百病、遛百病,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历史上还有“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诗句。
俗话说,爬爬城,不腰疼;跑一跑,不见老。古时正月十六,妇女相约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北方过小年早上会吃火烧、芝麻糖、饺子、年糕等,南方过小年早上会吃灶糖、甘蔗、元宵、米饼等。
小年并不是一个节气,而是一个节日。在这一天,小年的热闹仅次于过年。在北方,腊月二十三一般人们称之为小年,这一天,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俗语有云,二十三,糖瓜粘。
不同的地方,在小年这一天习俗也不尽相同,这些小年的习俗还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习俗,正是这种多元化的文化差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有趣的方面,就比如北方小年早上吃啥和南方早上吃啥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饮食文化差异还是很有趣的。
什么是小年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
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