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物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产生感觉,随着刺激物的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感觉系统又停止正常工作。
任何在强度上超过某种限度的刺激作用都将引起疼痛,并破坏感觉系统的正常活动。
从最小到最大的感觉量的全距确定了感觉系统的感受性的范围。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二者成反比关系,即
E=1/I
式中E为感受性;I为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刺激物引起感觉后,刺激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都能引起感觉上的变化。
100克的重量再加1克并不能改变原来的重量感觉,需要增加3克或更多,才能觉察到重量的改变。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它与差别阈限成反比。
感受性举例
以视觉的感受性为例。人的眼睛不能捕获所有的外部刺激,只有当刺激在一定的强度和范围内才能引起眼睛的反映。这种反映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被称为感受性。
视觉系统的光感受性范围很大,眼睛的光感受性的整个范围(见图)。
视觉的绝对感受性极高,在完全暗适应条件下,仅只几个光子的能量即可引起光感觉,视觉也能感受极强的光线。
同一个感觉通道对给定范围内不同刺激的感受性也不相等。
例如人眼对光谱不同波长颜色光的感受性是极不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差几个数量级或几个对数单位,所以称为光谱光效率函数,或光谱视亮度函数V(λ),实际上就是人眼对光谱的相对感受性。
感受性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受内外条件的影响,例如适应、对比、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活需要和训练等都能导致相应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感觉发展的一大规律。是在幼儿教师资格笔试中较为难以理解的一对概念,但是考试中一般以识记为主,少数会将这一对概念和感觉适应相结合进行考察,建议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每个人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比如同样在被子下放一颗豌豆,公主睡觉时可能觉得后背有点痛,而普通女性可能感觉不到痛。无论是公主的“有点痛”还是普通女性的“不痛”,这些对于豌豆这一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就是对“豌豆对人体产生痛觉”的感觉能力,这就是感受性。从上述两类女性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主和普通女性对于“豌豆”的感受性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可以用“感觉阈限”来测量,那什么是“感觉阈限”呢?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通常用一种“数值”来表示。比如上述材料中的“一颗豌豆”就是让公主引起“有点痛”这种感觉的刺激量,即感觉阈限。
就一种感觉而言,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被叫做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而当感觉阈限发生变化时,感受性也会发生变化。这时就涉及到了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是指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比如,在普通女性被子下放一颗豌豆让普通女性在睡觉时觉得后背“不痛”,当豌豆的数值,也就是感觉阈限值发生变化时,比如,在被子下一直增加放豌豆的数量,当放到10颗豌豆时,让普通女性的感觉产生由“不痛”到“有点痛”的痛觉的变化。这种刚刚引起普通女性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这种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素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就是差别感受性。
另外,同样的“有点痛”的痛觉感受性,公主的感觉阈限是一颗豌豆,而普通女性的感觉阈限是10颗豌豆。这体现了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的关系。即,(公主)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低(一颗豌豆),(普通女性)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高(十颗豌豆)。
解析:
这里涉及了三对概念: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备考时重点厘清三点:第一,凡是感受性表示的都是一种能力,凡是感觉阈限表示的都是一种数值第二,凡是绝对都是就感觉“从无到有”和“刚刚引起”而言,而“差别”都是就感觉“从有到变”和“刚刚引起差别”而言第三,凡是感受性和感觉阈限都呈现的是反比关系。
习题:
1.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觉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性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差别感觉阈限的概念。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题中“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量”符合差别感觉阈限的概念,考查的是“数值”所以应是“感觉阈限”,又因为题目中涉及两种“音量的变化”,所以选“差别感觉阈限”。其他三项不符题意,故本题选择C。
2.白天进入已开场的电影院,等感受性( ),才能看到座位,这是( )等散场后走出电影院,强光刺眼,感受性( )才能看清物体,这是( )。
A.提高、暗适应降低、明适应 B.提高、明适应降低、暗适应
C.降低、暗适应提高、明适应 D.降低、明适应提高、暗适应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适应和暗适应的概念。从明亮的地方到昏暗的地方,是视觉对昏暗的适应,叫做暗适应,如题中的“白天进人已开场的电影院”。因此,选A或者C。在从明到暗的视觉适应过程中,光线的感觉阈限值在降低,感受性需要提高才能看清楚暗处的座位等物。因此,选A。“散场后走出电影院”是从昏暗的地方走到明亮的地方,视觉适应的是明亮的光线,叫做“明适应”,光线的感觉阈限值在增加,感受性需要降低才能保护眼睛并且看清物体。因此,其他选项不符题意,故本题选择A。
小结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所涉及的三对概念需要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识记,建议同学们可以结合二者之间的反比关系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和识记这些概念。另外,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不仅是一种感觉的规律,也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利用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反比关系探索一下幼儿和成人在痛觉上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差异。
感觉是心理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招聘考试都对感觉青睐有加,而感觉规律中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更是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点。要想在考试中摘下这颗果子,先要攻解决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这两个难题。
感受性?感觉阈限?
学习感觉规律,要从感觉说起。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由此看出,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感觉器官+客观事物,换句话说:人的感觉能力和外部事物的刺激。在心理学中,感受性讲的是感觉能力的问题,而感觉阈限讲的是外部刺激的问题。
“我耳朵不好使,你声音大点!”
生活中常能听到这句话,这句话中“耳朵不好使”是说个体听力较差,对声音的感觉能力较低,对声音不灵敏。从这个例子出发我们再来理解感受性概念就变得容易。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即: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通俗地讲:感受性指内部能力。
我们把个体能够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就是耳背的人刚能听到声音时的感觉能力。当这个人刚刚能听出两个声音的差别时,我们说他有感觉两个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这就是差别感受性: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我耳朵不好使,你声音大点!前半句指向个体的感受性,而后半句“你声音大点!”指向外界的声音。一个耳背的人,外界声音小,他听不清,声音大,他能听清。可见,外界刺激是有大小范围的。因此,我们说感觉阈限就是能够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阈限即范围。
简单地说:感觉阈限指外部刺激的度。
我们把刚刚能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当一个耳背的人刚能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时,这时的声音就是绝对感觉阈限。当这个人刚刚能听出两个声音的差别时,两个声音前后变化的音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最小可觉差。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
依旧是这句话“我耳朵不好使,你声音大点!”,耳朵不好使是感受性低,声音大点是提高感觉阈限,生活中也是,爷爷奶奶大多耳背,听力差,所以我们和爷爷奶奶说话时要提高音量,故:感受阈限越大说明感受性弱,感觉阈限越小说明感受性强,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
例题: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需要确定两个刺激物是相同还是不同的情况,例如音乐家需要确定发自两个声源的声音在音高上是否相同油漆工在粉刷铅笔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两次调出的颜色是否有差异。这种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差别感受性 B.差别感觉阙限
C.绝对感觉阙限 D.绝对感受性
【答案】A。解析:差别感受性是指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音乐家确定两个声源的声音在高音上是否相同油漆工在粉刷铅笔的时候,观察调出颜色的差异,这种察觉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都是差别感受性。
讲师解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