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震局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飞了多高呢?
经过大约585秒的飞行,长二F火箭将把神舟十二号飞船送到距离地球最近200公里,最远393公里的椭圆轨道上。
地震发生时的震源深度呢?
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浅源地震占全球地震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迄今测到的最深震源深度为720公里。
地震预报的难点
01
孕震过程的复杂性(机理难度)
02
震源深部的不可入性(技术难度)
03
强震事件的小概率性(科学实践与积累的难度)
“入地”为什么比较难呢?
现阶段对于“入地”的 探索 主要是靠科学钻探,钻探是利用深部地质钻探的机械工程技术,以开采地底、海底自然资源,或者采取地层的剖面实况,撷取实体样本提供实验,以取得相关数据资料等。
科学钻探,有助于我们获知更多地质活动发生的原因;有助于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如调查和开发深部热能;在环境科学方面,有助于研究 地震成因、火山喷发机理、地质灾害预警 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发达国家陆续实施了多项科学钻探计划,具有代表性的有:
苏联科拉半岛12262米超深钻,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井;德国KTB超深钻,深度9101米,排名第二;我国7018米深的松科二井。
我们知道,地球的直径是12756 千米 ,而人类最深的钻洞为12262 米 。这样看来,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只是一点皮毛。那么,“入地”为什么比较难呢?
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 局限性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人类无法达到更深钻探的原因。
这一切要从地球地底的特殊性来探讨。
我们现在讲的地球内部是从古登堡面起,一直到地球中心,这部分我们称之为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总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的16.2% 。
无法进行更深钻探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压力大 ,在外地核部分,压力达到136万个大气压,到了核心部分便增加到360万个大气压了,根本无法进行钻探。 二是温度高 ,地核内部温度可达4000~8000 之间。钻头远远无法承受如此高温。 三是密度高 ,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现有的最硬的钻头也无法穿透。
编 辑:汪丹丹、汤培亮
排 版:汪丹丹、王远
因为如今的技术无法更深层的入地。
从质量上看,地核占地球总质量的16%,地幔占83%,而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地壳,仅占1%而已。所以我们所触摸到的地球,实际就像吃苹果时用刀子划开的果皮,仅限于薄薄的一层。据闻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也只能钻一万米深,至于一万米底下是什么样的,科学家们只能根据火山爆发、地震或者一些断层进行分析。
地球深处具体是什么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科学界还处于众说纷纭的阶段,即使在实验室里也很难模拟。但有一点是科学家深信不疑的——地球内部是一个极不平静的世界,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始终处于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科学家曾经钻到的最深的地方超过了1.2万米,在那种地方,压力和温度都是很高的,但是科学家们相信,那些被称为“极端微生物”的超级细菌却能够在地下难以置信的困难条件中存活下来。就拿生活在深海热泉附近的细菌来说,它们不需要阳光、不需要氧气,可以忍耐数百摄氏度的高温。
而一些地下细菌更加神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种叫做抗辐射奇异球菌的嗜极生物,它可以在不同的极端条件下生存下来,可以被晒干,可以承受高剂量的紫外线以及人体致死量2000倍的电离辐射。所以,“地心人”是否存在,暂时还不好下定论。
地表下面的温度,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还没有那种工具能抵挡住这种考验 相反,空中没有这些阻碍,只需要足够快的速度来摆脱地球的引力就行了 也不能这么说 以前科学不发达的时候是入地容易上天难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