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的来源和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特殊环境产生的微粒。在医院的病房中,由于人的走动时会带起大量的尘埃、纤维和细菌。那么在医生给病人输液时,这些微粒就会不可避免地通过输液器的进气管进入药液,使药液里的微粒增加几十倍。实验人员还发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可以使药物中的钙盐产生碳酸钙结晶。临床操作时产生的微粒,如插管、排气等操作可使输液中的微粒明显增加,尤其是50微米以上的异物和纤维。尽管目前在针剂或粉剂生产中,采用隔膜防止橡胶塞与药液接触污染,但隔膜被针头穿刺后,橡胶粒进入药液的问题仍不能避免。
二是人为污染源产生的微粒。大都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采矿、冶金、水泥生产和交通运输。根据它们来源的不同,其组成也多种多样。由矿物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大都是未燃尽的有机物、飞灰、二氧化硫和硫酸盐等。由采矿、冶金与水泥生产中所形成的颗粒物,大都是矽尘、矿粉、煤烟、硅酸盐粉尘等。由交通运输引起的颗粒物则多是轮胎磨损粉尘及地面扬尘等。空气污染导致的最常见的疾病是哮喘,最致命的危险是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细小微粒造成伦敦每年死亡10000人。人们每次呼吸,都要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在受到污染的环境中,吸入的微粒要多100倍。由于微粒极小,因此它们能进入肺部深处。
三是被风刮起的泥土和灰尘、建筑材料产生的微粒、由汽油车辆排放的氧化氮变成的硝酸盐微粒、电厂和工厂排放的氧化硫产生的硫酸盐微粒。炎症并产生黏液。心脏有问题的人呼吸困难时,极易导致死亡。
不一样,分子是微粒的一种;极细小的颗粒,包括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离子等以及它们的组合.
例如,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称为光的微粒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众多学者报告了输液中微粒的危害,并对微粒在人体内的发病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以后几十年的研究结果一再证实,输液造成的临床反应是由于向血管输注药液的同时,输入了有害微粒。
二十世纪的六十到七十年代,微粒造成临床危害的现象,已被先进国家医药界普遍接受。研究人员为其定出正式名称--不容性微粒。这些在生产或操作过程中从各种途径进入药液的,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会导致急性、亚急性、慢性输液污染病。
对不同的情况来讲,输液不良反应可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反应是立时可见的,输液时大量微粒进入血管,一些人会在输液时或输液后,出现过敏反应,红疹、瘙痒、肿胀;有的堵塞微循环发生肌细胞坏死;或出现热源样反应;常解释成药物刺激而被视为正常现象。远期反应:过敏症状在几天后才出现,也常被认为是其他疾病。还有潜藏在血管里的微粒,使人几年或几十年后才出现中风、栓塞等疾病。他们都是输液污染病。
目前我们对橡胶微粒、塑料微粒、玻璃碎屑、结晶体、纤维素、毛絮、尘埃微粒、碳黑和中草药大量的胶体微粒有了较多的认识。还有一些临床常用的脂肪乳溶液,在输液后使患者肢体出现静脉炎的现象比例相当高,原因是脂肪乳溶液中"脂肪栓微粒"刺激血管产生的输液反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