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两大特征如下:
1、相互性
社交的基础是彼此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是相互的。
2、交换性
社交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交换的原则是: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即在交往过程中的得大于失,至少等于失。人际交往是双方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
社交的注意事项
要想建立并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并完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必须要了解现代人际交往的一些特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原来狭小的社交圈,主动投身到人际关系的海洋,积极地自我推荐、自我暴露。这种主动参与性已成为现阶段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农村人守着“三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便高枕无忧,从而与他人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这种保守思想的支配下,女性以 “拒人千里之外” 为美,年轻人以“少年老成” 为是,中年人以明哲保身为荣,老年人以激流勇退为佳。
1.从交往心理看,大学生的交往呈多元与开放交往大学生渴望友谊,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信息,接受更多的新思想。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式交往趋势,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交往的范围扩大。交往对象由以前的亲缘、朋辈交往转向更广泛的社会交往群体。同学交往不局限于同班同学,发展到同级、同系甚至是同校的可认识的所有同学;不仅包括同性交往,异性交往也是同学交往的重要方式。
二是交往频率提高。交往由偶尔的相聚、互访发展到较为经常的聊天、社团活动、举行聚会、体育活动、娱乐、结伴出游以及其他一些集体活动。
三是交往手段多元化。电子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往空间,交往手段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离更远,交往范围更广。
2.从交往方式看,以寝室为中心,社会工作和网络社交占主导大学生虽然主动追求开放式的人际交往,但由于时间、精力、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交往的主要场所仍然在校园内,中心是学生的寝室,BBS和QQ等新兴社交方式正逐渐被大学生接受并渗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3.从交往目的看,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在社交目的上也趋于“理性化”,选择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并不纯粹是出于情感和志同道合,交往的动机已变得很复杂。可以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注重情感交流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与自身社会利益相关的务实性,呈现出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的趋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