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有许多鱼类每年都在大体一定的时间,沿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从一个生活环境游往另一个生活环境的活动就叫洄游。按照鱼洄游的目的,一般将鱼的洄游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产卵洄游:每年到了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鱼都聚集起来,浩浩荡荡向产卵场游去;二是索饵洄游:鱼类产完卵后,身体消瘦,疲惫不堪,都不约而同地向着食物丰富的地方游去,到那里努力加餐,养精蓄锐,生长发育;三是越冬洄游:冬天水温降低,为了度过寒冬,它们又向深水区或南方暖水区游去。为摸清鱼类的洄游路线和分布情况,科学家们常采用标志放流的方法对鱼类进行研究。
有一类鱼平时生活在海里索饵、育肥,当达到性成熟后,就从河口进入江河中进行产卵繁殖,孵化出的幼鱼又顺流而下回到大海里成长,这类鱼就属于溯河洄游鱼类。象大马哈鱼和鲥鱼都是这类鱼。大马哈鱼在复杂的水系里根据气味找到它出生的溪流产卵。而鲥鱼一般是在珠江、长江和钱塘江等水域内产卵繁殖。
灰鲸是鲸中洄游距离最远的一种,又因为它们多是近岸活动,也是被人们观察较多的一种,其洄游距离可达6000多千米,一次洄游时间可长达3个月。
鱼类洄游,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
鱼类洄游可分为:
1、溯河性鱼类
溯河性鱼类生活在海洋,但溯至江河的中上游繁殖。这类鱼对栖息地的生态条件,特别是水中的盐度有严格的适应性。但某些生活在河口附近的浅海鱼类,生殖时只洄游到河口,如长江口的凤鲚等,溯河洄游的距离较短。
2、降海性鱼类
降海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淡水里而洄游至海中繁殖。鳗鲡是这类洄游的典型例子。
3、淡水鱼类洄游
淡水鱼类完全在内陆水域中生活和洄游,其洄游距离较短,洄游情况多样。有的鱼生活于流水中,产卵时到静水处;有的则在静水中生活,产卵到流水中去。
研究并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其他水生动物如对虾等也有洄游习性。
扩展资料:
湟鱼洄游:
壮观!震撼!从青海湖北岸刚察县泉吉乡泉吉河边的观景台朝河里望去,洄游的湟鱼形成了“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壮美景象。
湟鱼挤在水势较为和缓的水面,放慢了节奏,似乎在稍稍休息,准备朝湍急的河段进击。数以万计的湟鱼依然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地逆流而上。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类,因为无鳞,学名叫“青海湖裸鲤”,原本,它与远祖黄河鲤鱼一样是有鳞的,13万年之前,地质的运动使青海湖成了闭塞湖,湖水也演变成了咸水湖,为了生存下去,原先的黄河鲤鱼变成了湟鱼。
就这样,原来的淡水鱼慢慢变成了得以在高盐度、高碱度的青海湖中生存的奇迹之鱼。然而,由于湟鱼的前世是淡水鱼,因此它喜欢在淡水中产卵并繁殖后代,所以生成了洄游到淡水之中的习性。
每年6月至8月,冰消雪融且雨水增多,与青海湖相连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河流的水量增加,湟鱼随之洄游。如果湟鱼在繁育期不能摆脱高盐高碱的湖水,其性腺就无法发育成熟。为了传宗接代,它们必须洄游到淡水之中去产卵、繁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鱼类洄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湟鱼洄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