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借助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向后借助鼓窦入口与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内侧借鼓岬、前庭窗和蜗窗与内耳相邻,外侧借鼓膜与外耳道相隔。
鼓室分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后鼓室,鼓室上下径约15mm,前后径与上下径相近,横径(内、外宽度)在上鼓室约6mm、下鼓室约4mm,中鼓室最窄,在鼓脐处仅为2mm。
鼓室的容积1~2ml,鼓室内面衬有黏膜,腔内含有听骨、韧带、黏膜皱襞、肌及神经等结构。
鼓室近似一立方体,有外、内、前、后、顶、底6个壁。① 外侧壁:由骨部及膜部构成。骨部是鼓膜以上的上鼓室外侧壁,面积较小;膜部即鼓膜,面积较大。
② 内侧壁:即内耳的外侧壁,有多个凸起和小凹。
③ 前壁:前壁的下部是颈动脉管的管壁,以极薄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邻。
④ 后壁:又名乳突壁。上宽下窄,面神经垂直段经过此壁的内侧。
⑤ 上壁:又名鼓室盖。鼓室借此壁与颅中窝的大脑颞叶分隔。
⑥ 下壁:为较上壁狭小的薄骨板,其下方是颈静脉球,其前方为颈动脉管的后壁。
中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鼓膜内侧的鼓室和鼓膜上方的鼓室上隐窝。前方借咽鼓管通咽腔,后上方借乳突窦口通乳突小房,鼓室内覆黏膜,与咽鼓管、乳突小房黏膜相续。中耳内容如下: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镫骨肌和鼓膜张肌;鼓索神经(面神经的分支);鼓膜神经丛。
扩展资料:
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因此耳又叫位听器。也有人将外耳和中耳列为位听器的附属器。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两部分。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肤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体,腺体的分泌物和耳毛对外界灰尘等异物的进入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耳郭的外面有一个大孔,叫外耳门,与外耳道相接。耳郭呈漏斗状,有收集外来声波的作用。它的大部分由位于皮下的弹性软骨作支架,下方的小部分在皮下只含有结缔组织和脂肪,这部分叫耳垂。耳郭在临床应用上是耳穴治疗和耳针麻醉的部位,而耳垂还常作临床采血的部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耳(听觉器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