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8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万人。常住人口7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4万人。出生人口0.85万人,出生率为10.7‰;死亡人口0.53万人,死亡率为6.6‰;自然变动净增人口0.32万人,自然增长率4‰。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695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5635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6元,增长16.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3%和32.4%。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20元。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68人,增长3.4%;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3人,其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3.6万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7.3万人。
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27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560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609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6821人。
辉县市地处豫晋接壤地区,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人口82万,辖20个乡镇,2个办事处,536个行政村。是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先进县和“中国绿色名县”;河南省城镇化发展重点县、经济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知识产权试点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列中部六省百强县第30位。2010年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双双超过2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668万元,首次进入全省十强县。今年前四个月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033万元,位居全省各县市第6位。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远古为共工氏族部落聚居之地;周为共国,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共和元年就源于此,开创了“共和”体制的先河;西汉置共县,隋设共城县,唐立共州,唐贞佑三年,改称辉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称辉县,延至当代,1988年11月撤县建市。境内文物荟萃,名胜古迹灿若星辰,现有百泉、白云寺、孟庄遗址、共城遗址、赵长城遗址等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正在崛起的工业新城。形成能源业、水泥建材业、装备制造业、纺织加工业、药品食品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化工、医药等多业并举的工业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2家,亿元企业66家。辉县市产业集聚区进入省规划盘子。宝钢、国网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华电、双星、天冠、雨润、河南煤化工和金龙等国内500强企业落户辉县。
一个品牌闪亮的农业基地。平原地区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和河南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是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食用菌单品种种植基地。
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辉县是国家南太行旅游开发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旅游规划总面积250平方公里,现有4A级景区2家(八里沟和万仙山),3A级景区2家(百泉和回龙),国家级森林公园(白云寺)、地质公园(关山)和攀岩公园(万仙山)各1处。
一座历久弥新的药贸古都。享誉中外的中国百泉药材交流大会,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目前中药材面积10万亩,是河南省柴胡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一个共创和谐的居家乐园。按照“共创百年社区,共建宜居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要求,以小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掀起了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2007年以来,城市建设投资突破100亿元,先后建成了市医院新院、电力调度中心、城北中学、图书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相继实施了孟电花园、文昌花园、伟龙国际城等小区建设,加快了东新庄、东石河、梅溪等1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灶君庙广场、文昌阁广场、城北街心游园建成投用,佳联国际大厦主体完成,文化广场开工建设。第二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共城大道胜利贯通,一个与辉县实力相匹配的豫北明珠正在冉冉升起。荣获全省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先进城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招成绩连续位居新乡市八县(市)之首,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县,是省级卫生城市;社会大局稳定,是全省综治先进县。
今日的辉县,日益展现出迷人魅力,成为镶嵌在豫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目前,共城儿女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团结拼搏,开拓奋进,正在奋力推进跨越崛起进程,努力建设豫北地区中等发达城市。
我国的四大药都,众说不一。有的资料讲到,我国的四大药都是:安徽亳州、河南禹州、辉县和河北安国,还有说,成都荷花池中药专业市场也是我国四大药都之一。除此以外,江西樟树有“南国药都”之称。事实上,不论我国的四大药都是谁,有一点不可质疑,这些地区的医药业都比较发达。四大药都在医药界的地位各有千秋。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我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市场,充分发挥禹州独特的药业优势,禹州市委决定在市药城路东侧、商贸大世界北侧新建一座占地300亩的禹州“中华药城”。该药城包括一个占地30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是一所大型现代化中医专业市场。河南辉县(市),有600年百泉药交会的历史优势,又有传统的生产、加工优势,这里每年举“药交会”。百泉药材交流大会,源于百泉一个古老的庙会,庙会距今1000余年,隋代庙会始兴,唐代已很盛行,年长日久,逐步形成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后停几年,1980年恢复。百泉与江西樟树、河北安国组织的全国性药材交流大会,并称中国三大药材交流大会。到2005年,辉县药贸业发展规划与主要目标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药贸年销售额达到20亿元。组建百泉药贸集团,发展规模化经营,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利用山区盛产野生中药材的资源优势,以当地药材、采集、种植、加工等优势,大力扩大药材种植。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研究开发中心,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开发具有优势特色的中成药。充分利用药交会,把辉县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医药配送中心,逐步发展医药连锁店。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现在安国的东方药城,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市场面积60万平方米,上市品种2000多种,年成交额38.8亿元,药材吞吐量10万吨。立体化、多元化的种植模式,不仅使安国在50万亩耕地上连续十六年夺取粮棉果大丰收,更以药材年产量占全省65%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一夜秋风度,十里药香飘。放眼花开落,疑似置琼瑶。”形象描述了六大药材规模种植区的怡人景色。特色经济产业化,制药企业规模化,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为一体的医药产品带着药都人民的挚爱走向世界。截止目前,已吸引40多家埠外医药单位、厂家以及国外客商设立了门店或经营部,中药材贸易已辐射全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及韩国、日本、东南亚、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6月,东方药城又与韩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汉城汉药商街”缔结姊妹市场,进一步加强了中药材国际贸易。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