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血管疾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特点为典型的心绞痛(持续时间长,疼痛较轻,扩冠药无效),心肌梗死多为无痛性和顽固性心衰.肢端坏疽.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较高,均为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二)肾脏病变由于肾小球系和基底增厚,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流量增加,以后即逐渐明显下降.出现间断性蛋白尿,发现为持续性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氮质血症和肾功衰竭.正常的肾糖阈为保证血糖不致严重升高,如果血糖经常能超过28mmol/L(504mg/dL)则提示必然有永久性或暂时性肾脏损害,在现在的条件下,进行性的肾脏病变是难于逆转的.(三)神经病变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约占糖尿病人数的4-6%,用电生理学检查,则可发现60%以上的糖尿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病变.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病变(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性肌萎缩,假性脊髓痨,肌萎缩侧索硬化综合征后侧索硬化综合征,脊髓软化等),脑部病变(如脑血管病,脑软化等).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往往对神经病变有良好的影响,但有时,即使在糖尿病控制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仍然可能发生和发展.(四)眼部
并发症较多见,尤其病程在10年以上者,发病率超过50%,而且多较严重,如视网膜病变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机化物增生,视网膜剥脱和玻璃体出血等.其他包括结膜的血管改变,虹膜炎,虹膜玫瑰疹,调节肌麻痹,低眼压,出血性青光眼,白内障,一过性屈光异常,视神经病变,眼外肌麻痹等,多呈缓慢进展,少数病人进展迅速,在短期内失明.良好的控制糖尿病有延缓眼部合并症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性.(五)其他因组织缺氧引起皮下血管扩张,致面色潮经.由于小动脉和微血管病变,经常有皮下出血和瘀斑.供血不良的部位可以出现紫癜和缺血性溃疡,有剧疼,多见于足部.神经性营养不良也可以影响关节,即Charcot关节,好发于下肢各关节.受累关节可有广泛骨质破坏和畸形.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感染:以皮肤、泌尿系统多见。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多见,女性病人常并发真菌性阴道炎。
(2)血管病变: 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大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如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微血管病变可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引起视力障碍)与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尿蛋白阳性)。早期判断有无糖尿病肾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3)神经病变: 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 , 表现 为 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 如四肢麻木、刺痛感、蚁走感、袜套样感,感觉过敏或消失。晚期运动神经受累,肌张力下降,肌无力,肌肉萎缩以致瘫痪。
(4) 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下肢远端末梢神经病变 、周围血管病变 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 的 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常见。 此并发症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某些诱因情况下也可发生。 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在肝脏经氧化产生大量分解产物——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引起血酮体水平升高及尿酮体出现,临床上称为酮症; 代谢紊乱进一步恶化,酸性的酮体(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均为纯酸)进一步堆积,超过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则血pH值下降,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头痛、烦躁,形成酮症酸中毒。
(1)诱因:① 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 ②感染;③生理压力(手术、妊娠、分娩);④饮食不当。
(2)临床表现:早期酮症阶段仅有多尿、多饮、疲乏等,继之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嗜睡、 呼吸深大(Kussmaul呼吸),呼气中出现烂苹果味(丙酮所致);后期脱水明显、 尿少、皮肤干燥、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以致死亡。
一般将血糖≤2.8mmol/L作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而糖尿病病人血糖值≤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但因个体差异,有的病人血糖不低于此值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其表现为疲乏,强烈 饥饿感 ,出冷汗、脉速、恶心、呕吐,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