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料:
1.M代表的是Money钱的首字母,后面加上数字代表级别。随着数字增长,级别也不断上升。它们均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 M1是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业活期存款,通常来说企业的活期存款,都是要及时用于生产,流动性很高。 再看M2是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它存款,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就是指M2。M0是最活跃的货币,数值越高,往往说明老百姓手头越宽裕; M1则代表了大家现实的购买力,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其增速越高,意味着企业的经营和融资活动更积极,更多的钱流向消费和企业扩大再生产,消费和终端市场更加活跃,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而M2是在M1的基础上,增加了居民储蓄和企业定期存款。反映了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更能够体现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2.M1-M2剪刀差 :M1M2剪刀差是指M1和M2的增速之差,M1是流动中现金+企业活动存款,是活的资金,M2是M1+企业居民储蓄存款。 如果M1增速等于M2增速,说明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供需两旺,企业再投资意愿很高,经济发展火热。
3.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到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
M0、M1、M2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三个重要指标。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如下(可认为是按照货币流动性标准):
M0(货币)= 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狭义货币)= M0 + 企业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 = M1 + 准货币(居民储蓄款 + 定期存款 + 其他存款)
此外,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又设置了M3: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扩展内容:
M0:与消费密切相关,其数值高代表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
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代表着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同时反映现实购买力、潜在购买力;流动性偏弱,反映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一般而言,可以通过M1和M2增长率的变化来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
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若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存在通货膨胀风险;
若M2过高、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存在资产泡沫风险。
常常见到的m0m1m2,它们的共同英文字母的英文全称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m0m1m2的英文m的全称,供大家参阅!
m0m1m2的英文m的全称money circulation:[英] [ˈmʌni ˌsə:kjuˈleiʃən]
货币流通量,通货货币流通额。
货币发行量M0、M1、M2中“M”的英文全拼是:money circulation
M0、M1和M2是什么意思在金融报道中,经常能见到M0、Ml和M2,但很多人不知道M0、M1和M2是什么意思。
其实,M1、Ml、M2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大小,将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货币的层次是指将货币按照一定的标准(通常是流动标准),划分成不同的范围。主要是指货币的统计口径。现实生活中,除现钞外,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都有一定的流动性,正是根据这种流动性,才把货币的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目前,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通货净额或现金。在西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最具有流动性,随时都可以作为支付的手段。但并非所有的现钞都可以计算在内,而要扣去各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剩余部分计入货币供应的第一层次,即M0。在我国,它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着的现金。
Ml:银行体系以外的通货(通货净值)或现金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流动性仅次于现金,有些国家将它视同现钞货币,是成本最低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由于对货币的理解不同,世界各国对Ml的定义也存在差异。我国的Ml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和商业银行体系各种存款的总和, 是较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有学者认为,货币不仅仅是交易媒介,更是一种资产,它的主要功能不是交易,而是价值储藏。从这个角度分 析,商业银行的其他存款,如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显然也是货币。 因此这些存款也就应包括在货币供应量的范围之内。在我国M2是指 在Ml的基础上再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其实还存在M3,但因为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所以不被常用。 MO、Ml和M2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列公式来表示: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通常,中央银行会根据这三个货币供应量的指标,来判断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是不是合适,进而调整货币政策,比如调整利率、调整准备金率等,以求达到经济平稳、物价稳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M0与消费密切相关,它的数值髙则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将会更高Ml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而M2流动性偏弱,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货币投放渠道有两个:一是外汇占款投放二是通过银行信贷投放。货币投放增长得越快,M2的增长率也将越大。
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一般可以通过Ml和M2的增长率变化来揭示。将M2和Ml的增长率进行对比,有很强的分析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Ml的增长率高于M2的增长率,则说明经济扩张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更多的人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劳务市场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影响Ml数值的原因很多,例如股票市场火爆就会影响到Ml的数值变化,很多人会将定期存款和部分资产变现投放到股市,促使Ml加速上扬。
反之,如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M2的增长率较Ml的增长率高,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这无疑将影响到投资,继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M0、M1、M2的涵义及其作用M0、M1、M2是宏观经济调控中,所采用的指导货币政策的三个重要指标。货币金融是市场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则是身体,只有血脉畅通,经济体才能健康成长。把 M0、M1、M2与GDP、 CPI、 PPI 和就业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M0、M1、M2的定义如下:
1.M0 (现钞):M0=流通中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动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2.M1 (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许多国家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这一层,使之成为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3.M2 (广义货币):由M1加准货币构成。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近年来,许多经济和金融发达国家,就出现了把货币供应量调控的重点从M1向M2转移的趋势。
M0、M1、M2有什么作用呢?在日常生活中,M0 数值高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更高。M1 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 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况。我
们一般可以通过M1和M2的增长率变化来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1)如果M1的增长率在较长时间高于M2的增长率,说明经济扩张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这样更多的人会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劳务市场普遍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
(2)如果M2的增速在较长时间内较M1的增速高,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这无疑将影响到投资继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M1 与M2应协调增长,它们其中任何一个数值的急速上扬都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管理层出台相应措施来调整它们的增速差。
货币供应必须与实体经济增长相适应,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不出现通货膨胀和大规模经济危机。如何决定货币供应量呢?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依据,提出了简单货币规则:确定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使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长联系起来。例如,弗里德曼根据美国GDP每年增长3%,带动生产率提高1-2%,把货币供给增长率确定为4-5%。
从中国1997-2009年M0、M1、M2、GDP 、CPI同比增长率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投放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经济增长速度。1997-2003年货币累积造成2004年的通胀,1997-2005年的货币累积造成2007-2008年的剧烈通胀。之所以通胀问题迟滞时间长,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货币传导机制慢,同时也是货币政策有失误的表现。中国2009年货币投放增长率相对于GDP增长率的急增,具有造成未来的剧烈通胀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规避之。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2与M1之间的差额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M2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可以近似看作判断资金活跃程度尤其是企业层面的观察变量。因为M1中除了现金之外更多是企业活期存款,而M2中除M1以外的准货币更多是定期类存款,实际上是一种资产形式。
剪刀差(M2-M1增速)越小,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越高,经济活力越高,剪刀差越大,存款定期化比重较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活力逐渐减弱,M1增速逐渐下滑,反映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较为疲弱而M2增速去年虽也呈现回落趋势,但受信贷飙升影响,最近反弹迅猛,剪刀差不断拉大。
具体的剪刀差多大 M1 M2数据到央行网站看吧
剪刀差是指M2和M1的同比增速(增长率)的差额,知道了M2和M1的数值,还得计算出M2和M1的同比增速,这样才能算出每月的剪刀差。
举例:2009年8月M2的同比增速为28.53%,2009年8月M1的同比增速为27.72%,则剪刀差=28.53%-27.72%=0.81%(即剪刀差为0.81个百分点)
M1、M2增幅双双回落
同样在 “管理好通胀预期”的货币政策调整目标下,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正在改变。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上月末低2.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0万亿元,同比增长32.35%,增幅比上月末低2.28个百分点。M1和M2增速之间的“反剪刀差”比上月末缩小了0.22个百分点。
某券商分析师表示,M1、M2增速回落主要与央行年底的 “微调”有关。从央行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来看,通胀预期下央行已着手收紧过剩的流动性。预计随后几个月M1和M2的增速还会小幅回落。
增速回落的同时,“反剪刀差”的缩小更加引人关注。有分析人士指出,12月M1和M2增速之间“反剪刀差”的缩小,或意味着流动性即将见顶,是流动性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自2009年9月“反剪刀差”形成开始,M1位于M2上方已运行了4个月,按这个速率,估计在今年3月份“反剪刀差”走势就将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