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半衰期

宝宝妈妈2023-05-12  36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百亿年。在物理学中,尤其是高中物理,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它的定义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该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从统计意义上讲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时间段T,在T这段时间内,一种不稳定同位素原子数发生衰变的概率为50%。

“50%的概率”是一个统计概念,仅对大量重复事件有意义。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T时间内将会有50%的原子发生衰变。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从半衰期的定义出发,结合等比数列概念,我们知道,经历N个半衰期后,剩余的质量为:

m=M(1/2)^(t/T)。

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显然,N=t/T。

概述:

(1)半衰期的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该元素的半衰期。

(2)半衰期的意义: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

(3)半衰期的决定特征: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决定,而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半衰期

什么是药物的半衰期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从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也是血

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药物半衰期可以反映药

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通常情况下,每一药物各有固定的半衰期,

常用的半衰期是一个平均数。各种药物的半衰期差别很大,除了与药

物自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机体器官(肝、肾)的消除功能有关。一

般地说,正常人的药物半衰期基本相似,但如肝、肾功能低下时,药

物半衰期便会相对延长。药物半衰期可作为临床给药间隔长短的主要

参考依据,特别对肝、肾功能不健全者给药方案的调整有很大的参考

价值。半衰期长的药物,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停留时间长,服药的

间隔时间就要长些;反之,半衰期短的药物在体内消除快,给药间隔

时间就需短些。所以,有的药一日要服3~4次,有的药只需1~2次。

如果擅自将给药的间隔缩短或延长,就会引起药物蓄积中毒或药效减

弱。所以,按药物的半衰期确定给药次数比较安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65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