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宝宝妈妈2023-05-10  106

中国自古以来地大物博,孕育了许多灿烂的文化,而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那么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盛大的节日,不管出门在外有多远,到了这个节日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圆,每到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围在桌子旁边吃团圆饭,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会去亲朋好友家里拜年,举国欢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由来已久,这是为了纪念楚国屈原而产生的一个节日。中国人过端午节有一个传统,那就是一定会吃粽子,赛龙舟,吃雄黄酒。在汨罗江畔的人们还会往江水里面投粽子,把汨罗江里面的鱼虫喂饱了,这些生物就不会去食屈原的身体了。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佳节大家会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如果是住在钱塘江附近的人们,可能还会在这一天去观潮。每到了这一天,人人都会想起苏轼特别著名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因为七夕节是中国所有的节日当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所以七夕节有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众所周知,所以七夕节一般是有情人的节日,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深受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其他的节日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

节日名称和日期如下:

1、春节:正月初一;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3、春龙节:二月初二;

4、花朝节:二月十五;

5、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6、上巳节:三月初三;

7、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8、端午节:五月初五;

9、晒伏节:六月六;

10、七夕:七月七日;

11、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12、地藏节:七月三十;

13、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14、重阳节:九月九日;

15、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16、冬至:十一月二十二日;

17、腊八节:十二月八日;

18、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日;

19、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1、中国传统节日一年有11个。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小正月、元夕、上元节等。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4、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牛公牛婆日、双七等,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日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7、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称鬼节。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又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10、冬至(公历12月21日或22日)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故称为“亚岁”或“小年”。

11、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

12、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read/64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