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片、CT的基本原理是从阴级射线管发射出X射线。射线穿过人体后照射到胶片上的感光材料,因为人体不同组织对射线的吸收量不同导致照射到胶片上的射线量也不同,所以胶片上的感光材料发生光化学反应的程度也就不同,通过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出了X光片。当然现在先进的机器已经用数字成像技术取代了感光胶片,成像更清晰,射线量也比以前少。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通过调整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改变磁场强度和磁极方向,人体内的水分子由于电离作用具有一定的电磁性,在磁场作用下吸收能量产生共振,磁场消失时释放出吸收的能量而复原,不同组织含水量不同,吸收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机器接收信号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显示出图像。
由此可见,核磁共振过程中没有产生放射线,所以不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损害。而且,磁共振发明的这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对人体影响的报告。
X光为平面扫描,既从前后对人进行扫描,CT则为人的横断面扫描,相当于把人横着切成上下两断,看到它的断面。核磁共振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从前后,上下,左右三个方面对人进行扫描。
X光片显示骨结构细节最好,核磁共振MRI软组织对比最好,CT介于两者之间,X光片,CT,MRI各有优势。MRI的贵一些。
CT主要通过骨头、肌肉和脂肪之间不同的对比度来诊断,同时分辨率很高,是最常用的的诊断方式,可以看成是三维版本的胸透,但缺点是辐射剂量很高。MRI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于CT,MRI对软组织的对比度相当好,所以常被用来做脑组织以及肝脏的成像。不过其分辨率比CT低很多,而且成像时间长。但是MRI绝对的优势在于对人体没有辐射,相比起CT是很安全的诊断手段。目前使用的核磁共振仪有连续波(CN)及脉冲傅里叶(PFT)变换两种形式。连续波核磁共振仪主要由磁铁、射频发射器、检测器和放大器、记录仪等组成(见图8-5)。磁铁用来产生磁场,主要有三种:永久磁铁,磁场强度14000G,频率60MHz;电磁铁,磁场强度23500G,频率100MHz;超导磁铁,频率可达200MHz以上,最高可达500~600MHz。频率大的仪器,分辨率好、灵敏度高、图谱简单易于分析。磁铁上备有扫描线圈,用它来保证磁铁产生的磁场均匀,并能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连续精确变化。射频发射器用来产生固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波。检测器和放大器用来检测和放大共振信号。记录仪将共振信号绘制成共振图谱。将数目相等的碳原子和氢原子放在外磁场强度、温度都相同的同一核磁共振仪中测定,碳的核磁共振信号只有氢的1/6000,这说明不同原子核在同一磁场中被检出的灵敏度差别很大。13C的天然丰度只有12C的1.108%。由于被检灵敏度小,丰度又低,因此检测13C比检测1H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困难。
MRI和CT都属于影像检查的范畴,MRI检查有很多优点,且无需放疗。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不直接使用MRI检查?”这样不是更简单,而且没有副作用吗?”对此,不妨先详细了解核磁共振和CT的工作原理及行动者。事实是:mri虽然没有辐射,但与CT相比有四个明显的缺点Mri和CT是非常不同的!有什么区别。
核磁共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核磁共振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无辐射、对人体无害的图像检查方法。它是一种成像技术,可以重建核在磁场中的共振。此外,图像的重建不受骨的影响,图像序列的多样化可以更具体地获得检查结果。在各种特殊检查中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和对人体无害是核磁共振的两大突出优点。CT工作原理及优点:CT是通过X射线成像,具有快速检查的优点。对于有创伤或危重情况的患者来说,CT扫描具有显著的优势,但CT扫描对身体有一定的辐射,而且成像不如mri。
MRI的缺检验价格较高在大多数医院,如果患者想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需要提前预约,而且检查费用很高。 检查人群是有限的Mri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有起搏器的患者,或者害怕狭小空间的人都不应该做Mri,以免在检查时发生意外。检查不全面虽然mri检查影像丰富多样,但并不意味着对任何疾病和病变都能有良好的效果,如钙化、急性出血、肺部检查,CT检查更为显著。
再检查一次危重病例一般不采用mri检查。首先,MRI检查时间较长,需要半小时,而CT只需两分钟即可完成。因此,危重症患者首选CT检查。此外,大多数急诊门诊不提供核磁共振检查,需要预约。如何选择CT和MRI?如果患者病情不严重,如何选择CT和MRI?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如外伤、胸部等CT检查优先。颈椎及腰椎检查首选Mri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