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糖尿病时,有一个群体经常被忽视,那就是幼儿,鉴于人们认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疾病,这令人感到惊讶。
儿童或青少年糖尿病,又称1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由病毒感染、免疫缺陷或损伤引起,遗传因素很少。与2型糖尿病相比,遗传因素发挥的作用更大。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典型的特征是饮酒、排尿、饮食和体重下降,治疗时血糖很高。一般来说,由于病毒和免疫缺陷导致胰岛功能紊乱,患者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1型糖尿病患儿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如果可能的话,还需要使用胰岛素泵。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儿童糖尿病的案例。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儿童糖尿病的总体比例已经上升到15%-18%。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长。毫无疑问,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又一严重危害。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这可能是广大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预防小儿糖尿病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少吃含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基础,所以必须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会加重胰腺的负担,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很大,这类食物往往是儿童比较喜欢的,奶油、油炸零食、巧克力、太妃糖、各种果汁、甜饮料、冰淇淋、饼干、蛋糕等。定期带孩子体检:研究表明,5-13岁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期,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体检,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孩子,做到有病早治无病。
糖尿病一旦患上是很难根治的,而儿童糖尿病大多和生活方式、种族、饮食、环境以及感染都有着很大的联系,只要有一种因素的存在,那么孩子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虽然杭州的这名男孩没有家族遗传史,但是只要生活以及饮食等方面存在问题,那么就有可能会患上糖尿病。因此在看到这现象的时候,小编也并不觉得有些稀奇,反而对该名男孩有些同情,毕竟需要打一辈子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升高了。
并没有非常系统的研究表明孩子患上糖尿病的具体原因,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免疫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都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进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而且肥胖、超重等因素也很容易增加患上糖尿病的概率。所以说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孩子患上糖尿病,并不能通过一方面的研究断定孩子患上糖尿病的原因,但是一型糖尿病和遗传基因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一型糖尿病都是由于家族遗传导致的。
此外如果接触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等也很容易有外界因素的触发导致患上糖尿病,另外饮食的异常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尤其是经常喝一些高糖的饮料,吃高蛋白的食物,这些都会导致体内的胰岛素出现异常,进而引起血糖的升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糖尿病的感染了。
所以说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患上糖尿病,因此杭州的这名小孩患病的原因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并不能够一概而论,也不可以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就判定孩子是由于饮食的不规律或者家长的不作为导致孩子患病的,而应该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研究和探讨。
12 岁的小杰最近愈来愈胖了,脖子和腋下总有洗不干净的深咖啡色纹路,经过就医之后,被诊断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体重过重造成的胰岛素阻抗。同时,也检测出他的糖化血色素高达 7.3% ,确诊为第二型糖尿病,好在经治疗三个月之后,小杰的糖化血色素已降到 6.7% 。
糖尿病不是大人专利,儿童也会罹病!
「我的孩子才小学,怎么可能得糖尿病?」这句话是许多父母第一时间得知孩子得到糖尿病的心情。然而,据美国近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儿童和青少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儿童过重和肥胖的比例不断增加。以台湾 2015 年的数据显示,国小和国中生的过重及肥胖的比例约有 3 成之多。
亚东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医师李如浩表示,许多孩子因肥胖问题导致在小时候就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就是因为肥胖造成的胰岛素阻抗,使得胰岛素降低血糖的能力受到影响。第二型糖尿病的前期为降低血糖,胰岛素会试图「以量取胜」而大量分泌,但是随着疾病的进展,胰岛素分泌也会「精疲力竭」而不足以降下血糖,此时,就会产生糖尿病。
一旦血糖高到一个程度,血中的糖分便会从尿液中漏出,这就是糖尿病了。从尿流失的糖分,除了带走营养,也会带走水分,因此会常常感到饥饿和口渴,进而导致多吃、多喝、多尿及体重减轻的恶性循环。所幸,第二型糖尿病的药物日新月异,许多在成人间疗效斐然的新药,也已在儿童身上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儿童糖尿病的诊断需审慎评估
李如浩指出,儿童常见的糖尿病除了因为肥胖导致的第二型糖尿病之外,还有因自体免疫而引发的第一型糖尿病。胰脏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因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或是其他因素而被破坏殆尽,只能分泌极少量的胰岛素,无法顺利降低血糖,进而引发第一型糖尿病。事实上,第一型糖尿病也是青春期前的孩童最常见的糖尿病。
并非所有过重和肥胖的儿童糖尿病病患,都一定是第二型糖尿病。有些过重的孩子,是因为前述免疫系统破坏胰岛细胞所致的第一型的糖尿病;相反的,有些临床表现特征像是第一型糖尿病的孩子,也可能是第二型糖尿病,因此需要专门的医师仔细评估和通盘考量,才能确实诊断并拟定最适当的治疗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