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是的,岭南它是代表了属于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方。就比如现在所属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方。在古老的时候,据说岭南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岭南被称之为百越之地。随着时代的进步,岭南的说法越来越趋于科学化,岭南被定义为五岭之南,而岭南的岭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_岭,骑田岭,大禹岭这五座山的统称。
所以汉字的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及文化。
岭南的岭一般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_岭,骑田岭,大禹岭这五座山的统称,五岭之南形容的就是岭南。
五代一般指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1-2] )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1] [3] )与十国(891年~979年[1] [3] )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1-2]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统一十国剩余政权为止。本时期包括五代(公元907年-960年与十国(公元891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形势更甚,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其中有些是沙陀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后梁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藩,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本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契丹南侵的机会,辽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定难军(后来的西夏)和静海军(交趾)逐渐独立,而静海军(后来的越南)自此永久脱离中国。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后唐历经后唐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强盛,但发生内乱后,被石敬瑭引契丹军攻灭,后晋建立。不久契晋关系恶化,契丹军南下灭后晋,建立辽朝。同时刘知远在太原建立后汉,收复中原。郭威篡后汉建后周,后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后周随后被赵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南、南楚与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最后败于后周。蜀地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后,与其弟宋太宗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公元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十国结束。
五代十国大体上延续唐朝后期的政治体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
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枢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8] 由于地方节度使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禁军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强干弱枝政策。 外交方面,唐朝时胡汉融合,外族陆续入住中国四周。唐朝崩溃进入五代十国后,出现了一些外族国家,例如沙陀建立五代的后唐、后晋与后汉等。而契丹先建立辽朝。其他还有党项。这些都对宋朝的国际局势造成很深远的影响。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都城的因素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文化方面,本时期是词发展的关键时期,禅宗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经》,保存了许多儒学经典。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
草草啖盐说蜜
——说天地美食,谈人间风味
泉州申遗成功,二十二个世界遗产地点,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泉州的每一个角落,共同点亮了 “宋元中国的海洋贸易中心” 的大泉州版图。
话说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泉州”二字的地域所指?
这是因为上世纪1986年以前,大泉州通称为“晋江地区”,泉州市政府称为“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而1986年以前所指的“泉州”,就只是鲤城区一地。
为什么大泉州又称为“晋江地区”?
因为纪念晋朝衣冠南渡的先人,于是将大泉州的母亲河称为“晋江”。
如果你认真读历史书,你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广义上“泉州”和”晋江”,所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有没有听老一辈人说过,“未有泉州,先有丰州”?
这又是哪一出?
因为泉州最早的雏形,是一千七百年前,三国在丰州设郡,也就是三国时的丰州,是整个大泉州的行政中心。
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州府所在的核心位置才逐步从丰州迁到了泉州,这里所指的“泉州”是如今的鲤城。
慢慢地,大泉州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也就是宋元中国的海洋贸易中心。
所以,“泉州”是哪里?是鲤城丰泽洛江,是晋江石狮,是惠安南安,是安永德,是泉港,是还未统一的金门。少了一个地方,都成不了“泉州”。
而这一次申遗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宋元时期的行政服务中心,在泉州老城区鲤城,也就是狭义上的“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大部分在鲤城:老君岩、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市舶司、府文庙、清真寺、天后宫、德济门、顺济桥等。
泉州丰泽区有伊斯兰教圣墓、东海的江口码头和真武庙等。
惠安和洛江交界的,是举世闻名的洛阳桥。
南安丰州有九日山。
晋江有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像。
石狮有石湖码头、六胜塔和万寿塔。
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
德化的窑址等。
就像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一个大中华一样,大泉州成就是由这些兄弟姐妹县市组成。
而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泉州土笋冻的文章。有挑事着在评论区说:土笋冻是安海的,是晋江的,与泉州无关。
我在想,大泉州都已经申遗成功了,人的格局也得大一点,不要老沉溺于一小方土地,大泉州要发展,绝不仅仅是一方的GDP,而是团结起来,团结才有无限的可能。
就像我们的老祖宗,没有携手走进海洋,也无法创造曾经的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