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是一种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水中溶氧在3mg/L以上时生长正常,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低于1mg/L时会窒息死亡。
食性: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
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扩展资料
黄颡鱼的营养价值:
1、黄颡鱼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的功效,有利于生长发育。
2、黄颡鱼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3、磷也是人体的必不可缺的营养素之一,100g黄颡鱼中含有磷元素504mg,属于高磷食物,食用可补磷,改善血磷浓度,也能促进钙质的吸收,确保身体健康。
5、黄颡鱼中含有少量的脂肪,虽说100g黄颡鱼中脂肪仅仅只有0.7g,但是大部分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DHA在人体中对大脑和视网膜都很重要,十分适合青少年和老年人食用,促进青少年智力发育,改善老年人智力衰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骨鱼
嘎鱼,即黄颡鱼,肌肉蛋白质含量在15.3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37%,为鳜(Sinipercachuatsi)等10种淡水鱼之首。肌肉脂肪含量为1.61%,且含有人类自身不能合成的ω-3、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全面,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比鲤、鲫、鲢、青鱼等淡水鱼都高。
主要价值:供食用,黄颡鱼属小型淡水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黄颡鱼富含氨基酸,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滋补作用和药用价值,且无肌间刺。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池塘、溪流中有广泛分布。
栖息条件:
黄颡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且腐殖质多和游泥多的地方。白天潜伏水底或石缝中,夜间活动、觅食,冬季则聚集深水处。
适应性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生存,甚至离水5-6h尚不致死。黄颡鱼较耐低氧,溶氧2mg/L以上时能正常生存,低于2mg/L时出现浮头现象,1mg/L出现窒息死亡。
黄颡鱼适于偏碱性的水域,最适范围7.0-8.5,耐受范围6.0-9.0之间。黄颡鱼对盐度耐受性较差,经过渡可适应2‰-3‰氯化钠,高于3‰时出现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黄颡鱼
黄骨鱼又叫黄颡鱼,是养渔场及市场最常见的一种鱼,因鱼本身刺少且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大家的喜爱。黄骨鱼是我国优质淡水底层名贵鱼类,多在静水和江河缓流中游动。黄骨养殖时需水质清澈,水温在0-37度。平时白天会在嬉戏于湖水底部,夜间期间出动觅食,喜欢吃小虾、小鱼、人工合成饲料,生命力极其顽强。黄骨鱼是鱼类的一种具有归脾、味甘、性平、胃经,因鱼肉中富含较高的营养价值,生活中进食对人们身体健康都是比较好的。
黄骨鱼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胃、暖胃、缓解胃寒症状。
2、利尿消肿:能够缓解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3、清热解毒:口燥咽干、便秘尿黄、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适宜于容易上火的人士食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