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meningitis
别称:无
是否常见:否
是否遗传:否
临床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
并发疾病:脑积水、脑水肿、癫痫等
好发人群: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有结核病病史或接触者;最近有感冒病史
就诊指南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感染科
治疗周期:2-3周,结核性脑膜炎控制症状后需要抗结核治疗约1年
常用药品:青霉素、头孢曲松、甘露醇、卡马西平、止痛片等
常用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头部CT/MRI检查、血常规检查、血培养检查
是否医保:是
概览
脑膜炎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软脑膜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有局部神经系统病变,如偏瘫、失语等症状,常并发脑水肿、脑积水、癫痫,遗留智力障碍等后遗症。临床上根据不同病原微生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病毒性脑膜炎预后尚可,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结核性脑膜炎预后则与患者年龄、病情、治疗、是否及时有关。
疾病分类
1. 病毒性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大多呈良性过程。
2.细菌性脑膜炎:由于各种细菌侵害脑脊膜所致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化脓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
3.真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病情重,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
1.病毒性脑膜炎:本病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终年发病。儿童多见,成人也可罹患。多为急性起病。
2.细菌性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该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新生儿急性期发生频率较高。
2)结核性脑膜炎: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人蛛网膜下腔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土壤鸽粪和其他鸟类的粪便中。
病因
总述
脑膜炎与多种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有关,也与个人自身免疫力低下相关。感染的来源可因其他脏器感染波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感染病灶直接蔓延引起,部分也可以通过神经外科手术侵人蛛网膜下腔引起。
主要病因
1. 病毒性脑膜炎: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不同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
2.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的来源可因心、肺以及其他脏器感染波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或由颅骨、椎骨或脑实质感染病灶直接蔓延引起,部分也可以通过颅骨、鼻窦或乳突骨折或神经外科手术侵人蛛网膜下腔引起感染,腰椎穿刺引起者罕见。
3.真菌性脑膜炎: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时致病。发病率低。
传播途径
1.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2.细菌性脑膜炎:经血液播散传播。
3.真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感染可单独发生,但更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肉瘤等。最初常感染皮肤和黏膜,经上呼吸道侵入体内。
好发人群
1.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儿童;
2.有结核病病史或接触者,容易感染结核;
3.最近有感冒病史,病毒易侵袭入软脑膜;
4.免疫力低下者。
诱发因素
1.抵抗力低下者:患有肿瘤、消化道疾病、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消瘦人群,容易感染脑膜炎;冬春季节脑膜炎容易流行,尤其6个月到2岁的儿童抵抗力低下,易被感染;
2.养鸽子的人群:鸽粪中含有隐球菌,所以,容易发生隐球菌感染性脑膜炎;
3.感冒病史者:感冒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感染病毒等,可以诱发脑膜炎;
5、其他不明因素。
内容有点多,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而出,我的手都是给敲残废啦,为了不造成大家的视觉疲劳,剩下的内容预期分三期发出。
同名微信公众号已经更新,欢迎关注。
你好,脑膜炎的症状(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斑、瘀点和休克。(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常继发于粟粒结核或其它脏器结核病变。既往以小儿多见,常为肺原发综合征血源播散的结果,或全身粟结核的一部分。成年发病率占半数以上,以青年发病率较高,但也可见于老年。除肺结核外,骨骼关节结核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常是血源播散的根源。部分病例也可由于脑实质内或脑膜内的结核病灶液化溃破,使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结核性脑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上有结核结节形成,病灶周围有炎症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并有干酪坏死,常以脑底部最为明显。在蛛网膜下腔内,有多量的黄色混浊胶样渗出物积聚,主要由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组成。围绕脑干,可压迫和损害就近的颅神经,引起相应的颅神经受损症状。病变严重者可累及脑皮质而引起脑膜脑炎,引起多发性脑软化。未经适当治疗而致病程迁延的病例,由于蛛网膜下腔渗出物的机化而发生蛛网膜粘连,可使第四脑室下中孔和外侧孔阻塞,引起脑积水。根据临床及病理,可将结核性脑膜炎分为四型:脑膜型:以高颅压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脑内结核瘤型:病灶位于脑实质内,有局灶性脑定位症状和体征,如癫痫、单瘫等。
脊髓为主型:此型为脑膜炎治疗不当转变而来,也有发病即属此型者,有脊神经根症状或截瘫,尿便失禁等。
混合型:此型同时具备脑膜炎和脑内结核瘤型的特征。
(一)、要点
病史:多数病人有新近感染结核的病史或有结核或有结核病的密切接触史。
症状:常有10~20天的前驱症状,如精神有振、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情绪不安、易激动、低热、恶心、呕吐、便秘等。逐渐发生嗜睡、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和脑膜炎刺激征。神志不清,逐渐进入昏迷。此时所有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瞳孔定位,脉搏增速,呼吸不规则,最终导致死亡。
体征:体温多在38℃,并发粟粒性结核者体温可达40℃。多向暗处侧卧(羞明),皮肤划痕反应多数过敏。小儿前囱隆起。早期瞳孔因畏光缩小,晚期则扩大而固定,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消失。可出现视神经麻痹,眼睑下垂、复视。绝大多数病人颈项强直,病理性神经反射阳性,生理性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呈无色透明或毛玻璃状,也可呈浅黄色。静置24小时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和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结核菌培养可阳性,抗结核抗体升高,免疫球蛋白升高。
(2)眼底检查:在视网膜上可有结核结节。视乳头水肿可确定有颅内高压。
(3)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但阴性也不能排除有结核性脑膜炎。
(4)X线检查:肺部X线检查如发现原发综合征,活动性结核、特别是粟粒性结核,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
(5)CT检查:可显示脑膜、脑实质中的粟粒病灶,结核瘤及干酪性病变,还可显示脑底部的渗出物,脑组织水肿、脑室扩张等。对结核性
脑膜炎分型、判断愈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及预后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乐观,劳逸适度,使正气旺盛,减少发病。
积极治疗原发结核,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接种:接种卡介苗,不但预防肺结核等的发生,而且在新生儿时期接种卡介苗,使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对于已患结核核性脑膜炎的病人,应住院治疗,住院时间不少于3~6个月。
本病预后不良,病死率15%以上。预后好坏主要决定于治疗的早晚及其神志状态,有神志障碍者,死亡率明显升高。
另外,老年人、幼儿死亡率亦较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