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有这样的要求的时候,大人们往往忍不住要抱怨孩子:总听一个故事多没有意思呀!可当你想给他讲别的,他还不乐意,仍然要听过去讲过的。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听重复的故事呢?
其实,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这种重复对小宝宝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虽然孩子能听懂,甚至能觉察和补充故事中遗漏的情节,但自己还不能很好地复述故事,因此,“你讲他想”这样的方式对他来说是莫大的享受。孩子这个时候认知能力有限,只?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和体会新的东西,因为,大人认为“没意思”的重复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收获的。所以,父母不厌其烦和心平气和的讲述,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爱和教育。
事实上,每一个阶段,孩子真正让大人不断重复的故事是非常有限的,这些故事也是他特别喜欢的。到了一定的时候,他自然就不会要家长重复了,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听重复的故事会影响他学习新东西,事实上,孩子的重复不仅体现在讲故事,还包括玩玩具、看动画片,只要他喜欢,就可能不断重复,但是,这些重复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岁左右的孩子语言正处在迅猛发展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游戏交往中,孩子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语言模仿。电视广告语、儿歌内容、成人的表达等,都成为孩子主动模仿的对象。尤其是一些孩子在反复听赏某一个故事之后,会对其中的一些优美词句、语言句式进行模仿创造。当孩子熟听了《龟兔赛跑》之后,就会在一些情景下冒出:“不能骄傲,骄傲就会失败”的话来,这种语言的模仿创造活动是整个幼儿时期孩子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让孩子重复地听,恰好是为孩子的语言模仿创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孩子长大一些,都喜欢自己编故事来娱乐,但是真正的编构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经验、表达能力,它来源于平时积累的文学作品的学习。重复听,能使孩子逐渐地掌握其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转移到新的情景中。所以,让孩子听重复的故事,不但让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还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此外,许多孩子都喜欢模仿其中的角色对话、动作。而这又必须建立在孩子熟知情节内容的基础上。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就使孩子能轻松自如、愉快地进行角色的表演,甚至还有可能自编自演。这为孩子将来的表达以及表演能力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说不定,还能慢慢培养出一个剧作家或者演员呢。
总之,孩子喜欢听重复的故事是这个年龄阶段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父母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最重要的是要不厌其烦地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父母也应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听赏不同风格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在“重复”的故事中长大。
首先,我们来了解孩子喜欢反复阅读一本书的原因。可能原因一:重复是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多数情况下,孩子喜欢反复阅读跟他们的成长状态有关。孩子受自身认知水平、阅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很少能一次性把握全部故事内容。通过反复阅读同一内容,可以减少孩子对于新鲜内容的不确定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感和安全感。
可能原因二:获得阅读之外的关爱。有时,孩子反复阅读图书,只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如有的孩子明明已对某一本书读过几十遍,仍然要求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读,并且每次抱着自己一起阅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陪宝宝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许只有读书的时候孩子才能以互相依偎的姿势,在亲切缓慢的讲述中体会母亲的体温、父亲的呼吸。于是,对孩子来说,阅读的内容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倾听和感受。
可能原因三:不理解内容。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有可能对其中的一些人物、情节、关系没有看明白,又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满意的解答,于是他一遍一遍地读,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当我们发现孩子痴迷于一本书,首先要相信这是个好现象,至少孩子是因为在思考,在感受,所以才会痴迷。但是,我们要尽快搞明白痴迷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有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谈话解决孩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自己从书中走出来,投入到更广泛的阅读当中去。
尽管反复阅读是孩子的需要,但是家长也可以做一些事情让孩子在反复中有所收获。
虽然孩子喜欢成人一再地读某一本书给他听,但若要成人不厌其烦地照做,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当你在某个时候真的不想再念下去,但又不忍孩子遭受被拒绝的挫折时,建议您尝试以下方法:
1.当您察觉孩子想要求再读,可以在念完书时,通过其他方式迅速转移他的注意力。
2. 故意出错,当孩子让你重复故事时,你可以在关键环节偷换故事情节,然后让孩子讲故事给你听。
3. 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阅读活动。如读完某个故事,对该故事进行续编、仿编,或者对故事中的某个角色或人物发表评论或辩论,相信阅读活动会进行得更加深入。
4. 直接诚恳地告诉幼儿:“爸爸(妈妈)累了,现在不想再念了。你可以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者我们明天再念吧。”
5. 给孩子更多的选择,也许孩子仍然执着于某本书,但是妈妈不妨在宝宝的床头放上更多的书,让宝宝有更多的选择,慢慢地宝宝的注意力也会发生转移。
为了让女儿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女儿出生后我就开始购置大量绘本,企图给女儿最好的阅读熏陶,将来即使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带她行万里路,至少能让她读万卷书,扩大她的眼界。
如今女儿3岁,结果让我失望的是一个书架的书,她只忠于一个系列的绘本,其他的绘本如果不是我选择,我跟她一起读,她从来没有这个意识去看看别的绘本。
孩子总是喜欢反复看同一本绘本是很多家长很崩溃的事,明明还有别的颜色更丰富,内容更有趣的书,怎么就不看上一眼呢?
孩子为什么总是反复读同一本绘本?一、大脑“内存”有限,根本没记住
在《发展心理学》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人们保存新信息时所使用得一个简单而有效得策略就是复数,即不断得重复,直到我们认为已经记住了。
为什么年幼的儿童不能有效得复述呢?是因为他们在尝试更复杂得策略时,占用了工具记忆容量中得大部分资源,以致不能提取足够得信息,形成有效得词语组。
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总是重复读同一本绘本,是因为在每一次的阅读过程中,因为大脑“内存”有限,他们只能记住有限的点,一本书是看完了,但却并没有记住,于是导致的结果就是下一次再读同样的书时,他们依旧跟第一次看到一样那么新奇,而且每次都能在新一次的阅读中看到“新”的一个点。
除了在阅读绘本上有重复阅读得习惯,最常见的还有生活中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总是犯同一个错误,其实更多时候这并不是他们故意的,而是因为他们根本没记住。
因此,家长以为孩子在看同一本书,其实孩子每次都在看“新”书。
二、熟悉更能带来安全感
就像安抚物一样,很多家长同样不理解一条破毛巾就是舍不得扔天天拽手上干嘛?这就是“熟”物的魅力,能同时满足孩子生理和情感上的双重需求。
一直重复阅读同一本绘本,因为足够熟悉了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收获一种能够控制事件发展的自信,孩子更能感受到稳定和规律,而这些都能带给孩子一种安全、快乐和掌控感。
就像女儿有一本《我有担当》的绘本,讲述的是一只小猴买了一只蝈蝈,却因为很快厌倦就不再主动喂食,后来被爸爸悄悄拿走了,某一天小猴因为长时间没听到蝈蝈的叫声才惊觉蝈蝈丢了,就急于去寻找,爸爸在小猴大哭时才把蝈蝈还给小猴,让小猴明白有担当的重要性。
女儿因为反复阅读,每次到阅读时间时都首先向我展示她这本绘本,就算不认字也能将故事讲的绘声绘色,这种快速获得赞扬和带来的自信,就让她越来越沉迷于同一本绘本。
三、迷恋于某一个“节点”
越小的孩子越尊崇于本能去做事,就算是阅读绘本,他们也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
在最初给女儿阅读那本如今她最爱的绘本时,我发现她听到我模范蝈蝈的叫声“极——极——”时会笑的特别开心,还会随着我的叫声自己也模仿,边叫边笑。
而另一方面,在我阅读绘本时,我总是会给她留下悬念,比如“狐狸先生挑了一筐的蝈蝈过来卖,那么小猴有没有买呢?”她会大叫:“买了,买了一只叫的最响的。”
“小猴的蝈蝈怎么不见了,哪去了?”她会快速翻到后面一页告诉我:“妈妈,你快看,蝈蝈在爸爸这里呢。”
于是我就会随着她的期望恍然大悟:“原来在这啊。”
因此,孩子之所以总爱看同一本绘本,是因为这里有给她带来笑点的“极——”,还有给我答疑带来的成就感和掌控感。
孩子总是看同一本书,看起来很“省钱好养活”,但是对于陪读的家长却可能是一种折磨,同一只猴子反反复复看了十来遍,眼睛闭上都知道猴子的尾巴朝哪,而且总是讲相同的故事情节,真的要吐了。
但是无奈的是孩子才不理会家长的内心活动,依旧还是乐此不疲。
那么家长该如何拯救自己、拯救孩子去扩大眼界呢?一、偷懒,多设置悬念让孩子说
既然孩子总要读同一本,那么家长就可以适当放手,把主权交给孩子,既能让他获得成就感,又能偷懒,简直一举两得。
而且这种偷懒的方式,对于孩子的也是非常有利的。
根据儿童的发育规律,通过不断的聆听和揣摩,浸入式地学习语言技巧,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感受和体验,还能增加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所以在阅读绘本中,家长并不需要一直充当领导者的作用,尤其在孩子熟读一本绘本后,就可以不再用叙事的方法去阅读,而是不断的设置悬念,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通过回忆和讲述,来锻炼记忆能力和建立自己的语汇体系,来获取更高的价值感。
二、让绘本也能读出多种见解
日本绘本作家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评价绘本的一个标准是这本书是否长久地被孩子阅读。
也就是说一本优秀的绘本,在2岁时能以2岁的理解力充分感受到快乐,到了5岁时又能以5岁孩子的能力读到更多不同的东西。
好的绘本是越读越有内容的,经典的绘本也不是读一遍就能读懂的,所以除了“读文字”外,也可以和孩子多多观察图中的细节,多讨论讨论的故事情节。
比如女儿最爱的那本绘本里,为什么狐狸老板的尾巴那么粗,猴子的尾巴那么细?为什么猴子那么喜欢蝈蝈,却只买一只,而不全买?
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在将来阅读时“多一个心眼”,还会有更多思考,而不是读完就完了,什么都没留下。
同时,读绘本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让我在育儿路上事半功倍,比如在超市挑选玩具这项,我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跟她提起绘本中“猴子喜欢蝈蝈也只选择叫的最响的那一只”,她就自然懂得取舍。
三、拓展阅读,学习“周边”理念
经常给孩子买玩具书本等用品的家长都知道一种叫“周边”的东西,百科里解释是指用周边产品来定义动漫相关产品。
记得去年带女儿看最新上映的《冰雪奇缘》的时候,发现电影院里来二刷三刷的不计其数,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女娃都穿着艾莎的蓝色连衣裙,要是不紧紧拉着娃的手,一旦混入人群,家长绝对认不出谁是谁。
这周边的魅力让很多家长都“闻风丧胆”,实在太费钱了,但是从这里,我们同样可以去模仿复制,利用周边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让孩子进行阅读拓展。
比如女儿最爱的绘本中主角是猴子,那我就可以找其他跟猴子有关的绘本,在她第N次看完这本绘本时,乘机推荐她:“这里也有一只猴子耶,哇塞,这只猴子也太厉害了吧,竟然爬的这么高,还救了这只受伤的小鸟。”
因为跟她最爱的猴子有关,加上我的绘声绘色,她有时候也会很快“移情别恋”,投入到新的绘本中来。
这样,我就能在不动声色又不强迫的情况下,让她接受更多不同的绘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