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们现在发现:笑是人类与他人交流的最古老的方式之一,而在此之前,笑只被看作是人类幽默感的体现。人类笑是为了和别人团结一致或者嘲笑他们,要么用笑和别人调情。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早在学会说话之前就掌握了这门技巧。
笑不只是为了好玩
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都一直把笑和幽默联系在一起。但是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笑的另外一个方面更加重要。它和幽默却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使用着笑,却一直低估它的作用。通过笑,人们转递一个信息。尽管听见笑声的人会很多,但是只有特定的接收者才能听懂笑声中的信息。这种信息就像加密过一样,因为它直接对准接收者,并不需要他有意识地理解。
“这真是了不起的笑,”心理学家约安娜•巴霍洛夫斯基说。她播放了一个实验中的一段录像:一个女人开始笑。她一开始笑的时候就像是在咳嗽。接下来她有节奏地把音高升高,一直到接近鸟叫那样的高音。在20毫秒的时间里,她把音高提高到了惊人的1000赫兹———这要比她正常说话的声音频率高了10倍。约安娜•巴霍洛夫斯基说:“这正是能让人感觉舒服的笑。”她又指向电视屏幕,下一部分的实验都是针对男人:“‘她对我感兴趣’,这个男人听到女人这样笑就要‘想入非非了’。”
人类的交谈充满笑
约安娜•巴霍洛夫斯基是美国纳什维尔Vanderbilt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她是全世界研究人类笑声的6名科学家之一。
从嘟哝声、喘息声、咳嗽声或者打鼾声到夹杂语音、类似于上上下下跳动的鸟叫声,它们都是笑声。发出特定笑声的人,如果想让他存心重复这些声音,注定是徒劳的。因为他的发声器官已经没有那样笑的准备了。
为了调查笑声的结构,心理学家巴霍洛夫斯基倾听了109份笑的声音样本。她发现,连续快速的笑声持续0.04秒到差不多6秒钟。不论男女,这都是一样的。
笑是一种社交工具。当人独处的时候,他的喉部很少颤抖。吃吃地笑、轻生的笑和尖声笑只有在人和其他人共处的时候才会发生。发笑的人常常中断谈话,等笑完之后才继续交谈。而发笑的人自己很少注意到。“很显然,人们寻找机会笑。”巴霍洛夫斯基说。
女人比男人更擅长笑
当男人发出低沉的笑声时,频率达到43赫兹,而女人尖锐的笑声能高达2083赫兹,甚至能让玻璃破碎。此外,女人的笑声更加动听,而男人大多数时候只能喘息一样的笑。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目前还没有研究过。也许是因为女人发展出了一套更大更丰富的声音系统。
巴霍洛夫斯基又做了一个实验:她让男人、女人以及不同性别的人坐在一起。每一个实验参与者都必须用铅笔为其他人画一个草图。她发现:虽然在三种情况下男人和女人笑的总共次数一样多,但是当男人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更能笑。当女人和男人在一起时,她们笑得更多。
当女人和陌生男人交谈时,如果她只发出“哈哈哈”的笑声,那就说明她没什么兴趣。如果女人笑出声的次数越多,那么她对这个男人的兴趣越浓厚。当她的盈盈笑语和那个男人的话语同步产生的时候,她的兴趣就最浓厚。
女人用笑传递信号
女人为什么要比男人更掌握笑的艺术?巴霍洛夫斯基的试验表明,这是因为女人要比男人更需要主导“找伴”的过程。相比而言,男人不像女人那样挑挑拣拣,所以他们的交流技巧,包括笑的技巧,始终停留在比较粗糙的阶段。
笑不仅仅是个人感觉舒适或者高兴的表现,笑还能让人在面对其他人时唤起某些情绪。女人好像能通过她们笑的方式向男人提出要求,愿意和他们下次再见面。女人这样还能不用说出自己的意图,微妙地表示接受一个男人或者干脆拒绝。
不过在巴霍洛夫斯基看来,女人的笑不仅是用来征服异性。它还能帮助女人摆脱男人潜在的侵犯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单调的“哈哈哈”笑声达到了防御性的目的,同时又不让男人丢脸。
不同的笑和地位有关
关系不错的男人在一起时,他们用哼哼的笑声和咳嗽的声音互相逗乐,这样能让他们之间的交谈一直保持积极的方向。巴霍洛夫斯基相信,爽朗的笑声能带来良好的气氛。或许男人们之间形成这种“笑的联盟”,可以阻止互相间竞争和侵犯性的感觉产生。
在我们生活的各方面,笑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嘲笑的笑声把“受害者”搞得像傻瓜,把自己弄成侵犯者。一个团体内的人如果嘲笑一个人的话,等于把他排除在这个团体之外。尽管职员的上司经常是无趣的人,他们还是用一种低声下气的笑表示附和———这都是为了在上司那里得到一个好印象。而上司们则用一种不同的笑让下属感觉自己的主宰力量。如果他们不采用一种简单的“呵呵”笑的话,却要边说话边轻快地笑,那么就要失去下属对他们的尊敬了。
了解笑 了解自己
婴儿还小的时候就会朝父母吃吃地笑,提醒父母时常想到他。在他四个月大,还没有学会说第一句话之前,婴儿的喉咙就已经能发出笑声。就算是耳聋或者失明的婴儿也是一样。甚至在人类学会说话前的数千年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也用笑声互相交流。
那么一连串笑声中的单独片断能像话语一样传递不同的意思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哈哈大笑的人也许就在说:“你真像着魔了!”或者“太棒了!头儿!”巴霍洛夫斯基摇头说:“我非常肯定,笑声本身没有任何的意义。”
笑作为复杂的信号编码涉及到笑的人自身内部,引起别人显著的感受。破解这种笑的编码也许能让我们重新了解自己。
笑的种类
最优美的笑是自然的笑;
最诚挚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
最幸福的笑是甜蜜的笑;
最高兴的笑是眉开眼笑;
最巧妙的笑是会意而笑;
最愉快的笑是又说又笑;
最得意的笑是点头而笑;
最害羞的笑是低头含笑;
最动人的笑是含泪而笑;
最幽默的笑是别人笑自己不笑 ;
最调皮的笑是笑了又笑 ;
最热闹的笑是哄堂大笑;
最自豪的笑是哈哈大笑;
最骄傲的笑是轻蔑的笑;
最痴呆的笑是莫名其妙地跟着别人笑;
最顽强的笑是苦笑;
最使人摸不透的笑是假笑;
在奇怪的笑是边想边笑;
最复杂的笑是边哭边笑;
最难为情的笑是捂着脸羞答答地笑;
最难看的笑是皮笑肉不笑;
最难听的笑是狂笑;
最可怕的笑是嘲笑;
最残酷的笑是冷笑;
最可恶的笑是淫笑;
最阴险的笑是狞笑;
最可悲的笑是哭后大笑;
最恶毒的笑是奸笑。
(二)人为什么会哭?
当眼泪突然汹涌而出的时候,我也想到:人为什么会哭?
灵长类动物,人类是唯一会流泪的。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经这样推测:流泪是某种进化的遗迹。。。哭泣时,眼睛周围的微血管会充血,同时小肌肉为保护眼睛而收缩,导致泪腺分泌眼泪。。。对人体而言,眼泪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副产品
而美国人类学家蒙塔戈有完全相反的理论:人类流泪是适者生存的结果。眼泪中含有溶酶菌,这是一种人体自卫物质,它能保护鼻咽黏膜不被细菌感染。。。
继而有研究把流泪分为反射性流泪和情感性流泪。。。反射性泪水中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情感性泪水。。。这种蛋白质是一种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流泪是一种排泄行为。。。能排除人体由于感情压力造成和积累起来的生化毒素。。。使流泪者恢复心理和生理平衡。。。
女人流泪多是情感性的。。。陌生人的痛苦与悲伤是无法猝然引起共鸣的。。。那种感情需要培养,正如看电影电视,需要煽情。。。正如旧时哭丧,边哭边叙说。。。
我想起相处时一些琐碎的事情。。。回家不再有人。。。不再有人在每晚睡觉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不再有人关心冷暖。。。也想起一些自己没有做好的事情。。。曾经不耐烦的情绪。。。就是这样忍不住落下泪水。。。算是忏悔。。。
为什么人类会笑
笑是人类一个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行为,那么你有想过为什么人类会笑吗?
笑是怎么出现的,从微笑到哈哈大笑
微笑是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促进交流。控制微笑的神经区域位于大脑的最原始部位,早在人类爽朗的笑声出现之前数千年,动物世界中就已经有了包括微笑在内的各种传情达意的表情。比如,猩猩,在相互玩耍的时候也会发出类似笑声的声音。
这种表达幸福感的动作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们也能找到一种way to express emotion。
为什么会进化出来,美国的拉玛昌达拉医生在这方面作了新探索。他指出,在听笑话或发生什么可笑事的时候,你可能感到会出现某种结果,但往往结局却是另一回事,于是你得从根本上重新作出解释,可见人们正是通过笑来告诉周围人,刚才出现的是“假警报”。
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有个人走路时踩到了一块香蕉皮,摔了个头破血流,你见了不会笑,但要是摔倒后又爬了起来,拍了拍身子又重新赶路,你就可能会发笑———其实这是你通过笑来告诉周围人,完全不必去救助他,原来是“假警报”。
拉玛昌达拉医生进而推断说,在远古时期,担任警戒的原始人也许是通过一阵哈哈大笑来解除刚刚发布的“假警报”(如狼来了)的。
拉玛昌达拉医生是在印度诊治一名患奇怪脑病的妇女时,发现这种“假警报”现象的。当时他用一根针触击她的皮肤,她竟会“咯咯”地笑个不停。对此他分析说,如果针触击的是一个正常人,皮肤接受的疼痛信号即会被送至大脑中负责对疼痛作出反应的部分,接着这一信息又从那里传到大脑中的感觉中心,最后使其感到疼痛。但对该妇女来说,信息只到了大脑的疼痛中心,而未传到感觉中心,因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是被异常地切断的。因而她只是感到一点痛,而不是剧痛,对此其大脑只能解释为“假警报”,于是便“咯咯”大笑了
在心理学中,对这种状况的解释是:笑是缓和某种紧张状态的方法,人通过笑可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普罗文曾写过一本书《笑的科学调查》,有科学家通过研究黑猩猩发现,在它们那些像噪音一样的笑声和人类的笑之间是有联系的。普罗文指出:“从字面上说,笑其实是游戏时发出的声音,最初它是指费力的呼吸动作,也就是说身体在玩耍,后来这个动作进化成现在人类的‘哈哈’大笑。”
通过研究黑猩猩大喘气和人类“哈哈”大笑之间的过渡,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笑声和说话功能的形成,呼吸控制是关键。许多科学家相信,笑起源于游戏,是大脑的本能。(@郑全)
笑,是猿类祖先进化出来的一种区分攻击与打闹的方式
在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里面提到:笑,其实是人类的猿类祖先进化出来的一种区分攻击与打闹的方式。
动物经常会有游戏性的打闹行为,为了向对方表示“我是友好的,并不是想攻击你”,就出现了笑。想象一下,一个朋友冷不丁打你一下,你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而不爽,但是如果他笑着打你一下,你就会知道他在跟你闹着玩。同时你也会用“笑”来向对方传达,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是友善的。
所以我们会本能的觉得笑着的人是没有攻击性的,比较有亲切感。
之后笑的发展更为复杂,甚至产生了基于语言的幽默。此外,如@郑全 所说,笑有时是一种假警报,用于向对方传达“并没有危险”的信息。这和上一段说的.笑的本质功能是相符的。
那么,为什么人会因为笑话而笑。一般来说笑话的原理是“出其不意”。但仅仅由于语言而不自主的发笑,实在是奇妙而无法理解。(@苏菲)
语言的幽默,为什么人会因为笑话而笑
看过一本心理学的书,里面说笑话使人发笑的原因是让听笑话的人具有优越感,比如这篇:
"美国一支著名的橄榄球队的教练因有严重的种族歧视而帅位不稳,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把他的队员叫到一起,然后对他们说:从现在开始,我们队中没有白人球员和黑人球员之分,在我眼里只有绿人球员(队衣的颜色)。好了,现在开始训练,浅绿色的队员站这边,深绿色的队员站那边!"
这笑话对种族歧视的讽刺意味十足,同时让听众产生智商上的优越感。从这点上说,对笑话发笑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于竞争关系的延伸。(@马啸天)
笑基本是出生就会的,是社会性动物共有的行为
心理学上一般把婴儿的笑分为3个阶段:
1. 自发性微笑。出生后到第5周,会产生自发性微笑,这种微笑没有针对性,不是对于刺激的反映,一般在婴儿睡眠时发生,动作幅度很小。
2. 社会性微笑。第5周到第3个月,婴儿产生社会性微笑,这时婴儿受到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特别是成人的面孔(不仅限于父母亲人,看到陌生人和假面具也会产生)和声音时,便会微笑。
3. 选择性微笑。到第6个月时,婴儿微笑对象有了分化,对熟悉的人微笑,而对陌生人则保持警惕。
进化出笑这一功能属于卖萌的增强版。新生动物基本都会自然的卖萌,你有没有觉得很多动物小时候很乖,都是大眼睛大额头,长大之后就被杀猪刀砍得面目狰狞?这种萌的长相会引起母亲的关注,增加生存几率。微笑就是大杀器了,当你看到一个乐呼呼对你傻笑的婴儿心里都会产生好感吧。
蒙特梭利博士提出:感官教育就是经由视觉、听觉、味觉等产生的外界刺激传递给大脑讯息,再经由大脑传递给感官,从而促进孩子智力发育。因此,感官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智力,从而使孩子变得聪明。
那么,感官训练是怎样促进智力发育的呢?
期刊《大脑皮层》报告指出:在儿童大脑快速发育阶段,接受的感官刺激越多,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就会越多,儿童就会越聪明。反之,如果没有接受感官刺激,则神经元就会失去突触。
蒙氏教学法也提出:感觉训练是提升孩子智力发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家长想要孩子变得聪明,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对孩子进行“感官训练”。
1、听觉
给孩子做听觉训练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唱歌或者播放儿歌,也可以用拨浪鼓来逗孩子玩,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声音。
当孩子稍微大点时,也可以跟孩子做听觉训练相关的游戏。比如:家长事先跟孩子约定好规则,要求孩子听到与水果相关的词就摸鼻子,听到花朵相关的词就摸耳朵,而听到其他的词语时不要动。如果孩子表现的好,家长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用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2、视觉
对于月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家长可以用黑白卡和彩色卡拿给孩子看,锻炼孩子的追视能力。孩子大点之后,可以选择看一些彩色的绘本或者布书,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指定某个动物,鼓励孩子在书中找出。
家长也可以跟孩子做“找不同”的游戏,例如:家长可以买一套“找茬”相关的书籍,让孩子在两幅相似的图画中,找出不同之处,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孩子的视觉,还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3、运动
婴儿期时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做抚触,也可以在孩子心情好的时候给孩子做个全身按摩,排气操等,这样既能促进孩子的生理和情感发育,也能增强亲子关系。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按照孩子的年龄来给孩子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
比如:2-4岁的孩子,我们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散步,骑自行车、爬山等;5-6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打篮球;而10岁左右的孩子,则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只要注意安全即可。
4、逗孩子发笑、发音
孩子在3个月以上就能笑出声,更早的时候就能发出声音,家长要把握机会经常跟孩子聊天,哪怕孩子只会“啊啊”的声音,家长也要积极回应;同时,家长也可以每天给孩子读故事或者放儿歌,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逗孩子笑的时候,有一些小动作非常实用。比如:用头顶孩子的腋下;用手指在孩子身上游走;用手挡住脸,跟孩子做“躲猫猫”的游戏,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会笑的很开心。
5、手的训练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两个月左右握持反应就会消失,手指就能松开,这个时候,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按摩手指,这样可以刺激细胞的发育,家长也可以把孩子的手放在不同温度的水中,让孩子感知温度,促进孩子的知觉发育,当然,水温一定要适宜,不要烫伤或者冷到孩子。
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去做一些有关于“手”的游戏。比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也可以多跟孩子做一些拍手操、搭积木、玩拼图等。
最后,家长要注意,以上几种训练方法并不是单独完成的,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全能人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