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听起来
英语中有一句习语,Now or never!用来形容人们开始学习英语的心再合适不过,你开始的最佳时间就是现在。从现在起,上下班路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手机APP进行泛听练习,恢复自己对英语语音的听辨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跟读练习。落后音、视频一两个单词,跟读听到的内容,同样的内容可以反复练习几次,你会发现能识别的内容在逐渐增加。听力跟读训练二合一可以极大地提高听辨能力的训练效果,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如何选择泛听的听力材料
著名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可理解性输入假说”(the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即人们通过理解所听内容和所读内容,习得语言。这里的 “可理解”,并不需要完全理解,“理解每句话每个词”。有一些不理解的生词或结构“噪音”(noise),完全不会影响整体理解。
听力材料的选择如何选择呢?建议大家一开始也不必太过着急,可以从生活化的主题开始,然后再逐步过度到医学主题。生活化主题可以在每日英语听力、扇贝听力、6分钟英语、懒人英语、可可英语、英语趣配音、流利说、英语听力口语说、欧路词典等等APP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只有有趣才可以坚持。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这些APP上大部分的听力材料都有字幕。如果难度适中,可在最初练习的时候选择不看字幕盲听,如果有语言点始终听不出来(很有可能是不熟悉的表达),可以参考,然后再听两遍,相信这时你应该可以识别出来。医学主题的音视频材料推荐给大家的APP有每日英语听力、B站、网易公开课,其中网易公开课上有比较完整的可汗学院、密西根大、HAAC等的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课、医学主题的TED演讲等等。定期更新音视频的医学英语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有阿尔法医学英语、MedFisher鱼郎中、医课、医学英语视听课堂、医护英语学习、
定期精听训练
在泛听唤醒耳朵的基础上,还需定期做精听训练,这就需要找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听,听力材料可选METS模拟题,每周两套模拟题,每套听力25分钟左右,听完后核对答案,针对自己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地方,查看原文后反复的听,找出自己理解存误的原因,这个大概需要35分钟的话,相信小伙伴们还是可以在你们繁忙的日程表中加入这每周的两个小时吧!
精听是有策略的,有策略地听,可以让你事半功倍,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今天要讲的是针对听后填空项目的策略,当然其中的很多策略也可以迁移到听力理解的其他项目中去。
METs考试中的听后填空
大家都知道METS考试第一大部分听力理解(40分)中有16分属于听后填空,分别是第二部分的6题和第四部分的10题,通常都是日常医学交际活动,如:医学报告或针对某个医学主题的讨论等,都需要考生辨识重要的或特定的细节内容后补全短文概要,两个部分的区别在于前者通常是两人对话的形式,篇幅较短,专业性较低,需补全的词语难度较小,而后者通常是单人的报告,篇幅长,专业性强,需补全的词语难度较大。这两部分需要的策略是相通的,因此我们放在一起讲。
预测策略
预测使听者能够更好地捕捉将要听到的内容,同时忽略多余的信息,很多二语研究者的研究发现预测是听力课堂上最需要训练的策略之一。有效地预测可降低考生在高压状态下,依靠在一至两秒的时间里识别缺失的信息并将其正确地写下来的难度。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侧面也说明,一定要做到尽可能地正确预测,否则就成为先入为主的干扰因素,反而降低做对题的几率。
什么是预测呢,如何做到正确的预测呢?预测是指听者根据当前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使用他们的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和社会经验来预期的听力信息的内容,然后核实和调整所预期的内容,来实现有效理解的过程。放到听后填空的语境下,听者需要在听力音频播放之前的短时间内根据所给的信息,对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个大体的判断,并调动自己对所涉及学科的了解,结合空格前后的上下文所给的信息判断缺失信息的大体内容,同时对缺失信息的语法成分进行判断,其中不乏习惯表达和常用句型,这也需要日常的积累。
预测示范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请大家利用上面我们所提到的策略,分析一下下文的主题及十个缺失的信息,目标时间:5分钟:
Notes
Ways of pain relief for women during labor:
l In 1900: cocaine used as an anesthetic
l 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31) __________ used to deliver the drugs
l in the 1970s:a (32) __________ of pain medicine delivered every 2 hours
l in the mid-1980s to early 1990s: epidurals with a (33) __________ infusion of drugs
l in the early 2000s: dose of the drugs greatly (34) __________
Modern epidurals:
l infusion of drugs which were delivered into the epidural space
l drugs administered during the (35) __________ of labor
l fifteen minutes needed for the drugs to start working
Benefits of epidurals:
l pain relief
l decrease in (36) ________
l no effect on fetal oxygenation or the baby's Apgar scores
l no increase in the rate of cesarean (37) __________
Drawbacks of epidurals:
l an increase in the woman's(38) __________ and vaginal temperature
l lengthened labor time
l (39) __________ headaches
l inability to (40) __________ voluntarily
l feeling itchy
在这里停一下,你对本文主题和缺失信息的预测是什么呢?
借助小标题我们了解到本文的主题是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方法以及其中一种镇痛方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劣势。因为epidurals是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因此需要我们利用词汇的构词学知识和上下文来猜测其意思,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对本文预测的准确性(详细的猜词法将在后续介绍阅读策略的推文中分享)。epi-医学常用前缀,“上面的;外面的”,常用语表示在某个解剖部位的上面和外面,例如:epicardium(心外膜)、epidermis (上皮),有什么镇痛方法是需要输注到某个解剖部位外、在分娩全程使用,并且注射15分钟后起效,大家应该能推测出该词的意思是“硬膜外麻醉”。不复杂吧!这下我们胜算更大了,接着来预测下缺失的各个信息又大概是什么呢?
31,根据列举各项目结构的一致性以及后置定语used to deliver the drugs,这里应该是某种给药的方式,例如:muscular injection,mask or inhaler,或者spinal anesthesia (又被人们俗称为spinal block)等等。
32,考查的是是固定搭配,放在a与药物中间的,通常都是dose,指的是一个剂量的镇痛药,但是也有小伙伴已经注意到了下文中出现了dose一词,大家可能会问这怎么可能?放心的告诉大家,在历史上是出现过缺失的词语在所给文章的上下文中出现的例子哦!或者还有可能是剂型,表示一针剂的镇痛药,injection。
33和34题考查的是大家的医学常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镇痛药的输注是持续性的给药,到后来间断输注,再到病人自控,用药量显著减少。因此我们猜测33应该是continuous或constant,而34有可能是decreased或reduced(这里要特别注意语法的正确性,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做后置定语,表示减少了的剂量)。
35,根据上下文,大家预测应该说的是在分娩的过程中,或者还有可能强调是整个过程中,所以我们猜测可能是(whole)course/ process,至于具体是哪个,我们一听便知。
36,范围比较广,因为我们知道分娩过程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来镇痛,好处应该是很多的:减少焦虑(anxiety)、(产后)抑郁(partum depression)、减少分娩损伤(birth injuries)等等,不过这些词语辨识度高,拼写不困难,所以难度不大。
37,考查的是是固定搭配,cesarean section或者C-section,表示剖腹产。
38,根据and前后连接的两个意思关联且相同的语法成分,我们的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体温除vaginal temperature(阴道温度)外,还包括oral(口腔),axillary(腋下),rectal(直肠)。
39,所缺信息是常见症状headache的修饰语,那么提示我们应该是形容头痛轻重(severe, moderate, mild)、或是性质的,如是否间歇性还是持续的(intermittent, constant),是否放射到其他部位(radiating, nonradiating),当然也有可能是头痛的部位(front 前额,temporal 颞叶,occipital 枕部等等),当然Holly猜测最有可能是第一种情况。
40,inability to 后面跟动词原形,加上后文的voluntarily,提示我们是不是应该是不能自主排尿(pass urine, pass water, urinate),结合我们的常识,硬膜外麻醉后病人不能自主排尿,因此得插尿管。
经过我这样的示范下来,我相信小伙伴们对接下来要播放的听力会少些焦虑、多些信心,而这正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关键一步。看来预测真的太重要了。那么大家在接下来的精听练习中就试着预测一下吧!
下期我们继续解密更多的听力策略,欢迎持续关注!
发布于 7 月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喜欢 0
FTIR 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用于半导体制造业。FTIR乃利用红外线光谱经傅利叶转换进而分析杂质浓度的光谱分析仪器。
目的:·已发展成熟,可Routine应用者,计 有: A.BPSG/PSG之含磷、含硼量预测。 B.芯片之含氧、含碳量预测。 C.磊晶之厚度量测。·
发展中需进一步Setup者有: A.氮化硅中氢含量预测。 B.复晶硅中含氧量预测。 C.光阻特性分析。FTIR为一极便利之分析仪器,STD的建立为整个量测之重点,由于其中多利用光学原理、芯片状况(i.e.晶背处理状况)对量测结果影响至钜。
目前所有的红外光谱仪都是都是傅里叶变换型的,光谱仪主要由光源(硅碳
棒、高压汞灯)、迈克尔逊干涉仪、检测器和干涉仪组成。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分是迈克尔逊干涉仪,把样品放在检测器前,由于样品对某些频率的红外光产生吸收,使检测器接受到的干涉光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样品的干涉图。这种干涉图是光随动镜移动距离的变化曲线,借助傅里叶变换函数可得到光强随频率变化的频域图。这以过程可有计算机完成。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分别收集背景(无样品时)的干涉图及样品的干涉图
2)、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上述干涉图转化为单光束红外光;
3)、将样品的单光束光谱处以背景的单光束光谱,得到样品的透射光谱或吸收光谱。
EPI(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也就是扩大免疫规划,其由来和发展如下:
70年代初期,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亚、非、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每年出生婴儿超过8000万,但是接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免疫的儿童,还不到10%,而且多为突击性接种。因上述六种传染病每年要死亡500万儿童,同时还有500万儿童留下失明、瘫痪等后遗症。但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广泛开展预防接种,已成功地降低了上述传染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基于消灭天花和经济发达国家控制上述传染病的经验,1974年5月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各成员国《发展和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监督计划,防止天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正式开始提出扩大免疫规划(简称EPI)。大会还宣布,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应与各国政府合作发展上述计划,要动员力量,保证接种质量和必需的物质设备,扩大教学与科研工作,以促使计划的实现。1976年、1977年,在第29、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重申了这一计划的发展方向,而且要求世界卫生组织的其他计划方面,把EPI放在优先地位。1978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在报告中提出,EPI的消灭天花计划和其他计划的延续,应与医疗卫生援助和妇幼保健计划相衔接。并提出EPI的近期和中期计划,即到1990年前,对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儿童接种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以降低相应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把干部培训,提高疫苗质量,加强组织管理作为实现该计划的中期目标。在这届大会上还通过成立全球EPI顾问小组的决议。同年9月,在原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上,强调EPI活动是妇幼卫生和初级卫生保健活动的内容之一,是到“2000年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阿拉木图宣言之中,并成为197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赞同的一项决议。我国于1981年正式参加全球EPI活动。�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免疫——每个儿童的一个机会”作为当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马勒总干事在“世界卫生祝词”中指出,当前全球的EPI活动正随着初级卫生保健的加强而不断发展,已取得一些显著成绩。在有儿童、疫苗、卫生人员三者相结合的国家,每年可拯救80万左右儿童免遭死亡。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六种传染病仍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他指出,在我们世界已拥有现代化技术的今天,成千上万的儿童却死于用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这种现象再也不能容忍了。要求使免疫接种对每一个儿童都是一次机会,把普及儿童免疫作为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里程碑。对此,人民群众通情达理的合作,各国家领导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卫生人员专心致志的努力,父母双亲精心的关怀培育以及所需资金、器材的筹集,无一不是拯救世界儿童所需的一项综合性措施的组成部分。
目前全世界已有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参加了EPI活动。全部发展中国家的免疫覆盖率正在迅速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针对疾病的发病率也有了大幅度下降,每年减少100万儿童死于麻疹、新生儿破伤风和百日咳,预防了17万例以上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全球的卫生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建国初期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全国范围内普种牛痘苗,接着逐步扩大卡介苗、百白破制剂、小儿麻痹糖丸疫苗、麻疹疫苗和其他疫苗的大规模普种。60年代初期消灭了天花,其他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1963年卫生部颁发了《预防接种实施办法》,一些地区开始从不定期接种逐步改变为有计划地接种。1978年和80年卫生部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和《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接着于1982年10月召开了首次全国计划免疫工作会议,成立了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计划免疫专题委员会和六个区域性协作委员会,颁发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1982—1990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规划》和《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办法》,统一了全国的儿童免疫程序,明确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概念、内容、指标和方向。
1985年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有关文件签字对普及儿童免疫目标做了承诺,提出在“七五”期间分两步实现目标。为了加强计划免疫工作领导,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赞助下,经过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全国范围内装备了冷链设备并投入正常运转,越来越多的儿童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1989年和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同我国卫生部先后两次在全国抽样审评,免疫接种率均如期达到规定目标。
目前,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正在围绕第三步目标进行,即1995年以乡镇为单位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儿童获得免疫保护正在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