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新生宝宝的身体各部位都比较柔软,在没有学会站立以前,宝宝的头部不能很好的挺头,这个时候给宝宝把便,他(她)的头就会往前倾斜,导致呼吸道堵塞、呼吸不顺畅、大脑缺氧。
宝宝的脊髓脊椎还没有很好的弯曲度,他(她)的背神经也没有那么坚强,给宝宝把便也会使得脊椎发生自然的弯曲,导致内脏、胸腔受到挤压,对宝宝也是相当不利的。我们在给宝宝把便时的姿势对宝宝也是有危害的,新生宝宝的关节、韧带都是比较松弛的,关节活动也没有那么强硬。如果妈妈把便时宝宝不听话,或是挣扎、哭闹,他(她)的关节不稳定,就会造成损伤。 除以上之外,一般家长给宝宝把便的时间有时过于长,而新生儿盆底肌还未发育完善,此时宝宝的 *** 长时间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很容易造成脱肛。所以郑老师的观点是,新生宝宝尿便是不受大脑支配的,属于脊髓反射,宝宝如果想要尿便,他(她)自然的就会排泄出来了。
锦囊: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偏向早一点把便,理由是“早把便早上规矩”,其实对于这一说法并不正确。等宝宝1岁半至2岁的时候,婴幼儿心理和生理器官发育逐渐成熟,如婴幼儿的膀胱具备控制能力,并具备了训练大小便的基础,能够听懂和配合家长的抱姿和口语提示,适时地做出示范。这样做才是对宝宝最有利的
如厕训练并不是单单为了孩子脱掉尿布很多家长以为训练孩子自主如厕,只是为了让孩子不穿纸尿裤,于是很多新手爸妈迫于家里长辈的压力,不得不对孩子进行过早的如厕训练。一些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家里的长辈建议开始把屎把尿,晚一点的,在宝宝刚学会走路时,很多长辈就会说“可以给孩子脱掉纸尿裤了。”
实际上,如厕训练并不是脱掉纸尿裤这么简单。宝宝如厕这件事在大人看来就是排泄这么轻松,但是对于小宝宝的心理发展来说算是上是一件大事:学会使用便盆或者马桶安放自己的排泄物,这很大可能是孩子出生后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学习适应某种规则,再也不是随心所欲地吃喝拉撒的状态了。
为了学习适应“把排泄物留在应该留的地方”这一规则,孩子需要去感知和控制自的括约肌,憋住排泄物再释放,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爽快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学会了如何在控制自己身体的同时享受自己的身体。
因此,孩子的自主如厕能力不应该是“把”出来的,而是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得到的。
在《宝宝如厕训练没烦恼》一书中,布教授认为:在宝宝告别尿布之前,父母每一次充满温情和爱意地给宝宝换尿布的过程,已经在给孩子奠定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与排泄有关的过程是轻松愉悦的。而在这期间,宝宝的每一个发展的里程碑,比如大运动发展、表达能力、模仿能力等一系列的成长变化,都在潜移默化德为宝宝未来如厕训练打下基础。如厕训练不仅仅是获得某项技能,更是宝宝发展路上的分水岭,说明宝宝不再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婴儿了,他开始具备自主生活的能力,开始去探索自己的人生了。
如果过早地孩子把屎把尿,或者过于严苛地对孩子的大小便进行控制,会让孩子觉得“我的人生没有办法自己做主,就连排泄这么基础的生理功能都要受制于外界的设定。”家长们强制性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大小便,给孩子自身大小便控制发展能力带来的破坏是不可估量的,不仅会使孩子的括约肌功能发展滞后,孩子难以建构自身的排便发射,还会让孩子的人格功能建构造成破坏。在同龄人都已经不再尿裤子的时候,还会尿裤子,这种行为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小伙伴的嘲笑等,导致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什么时候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呢?美国儿科学会研究认为,一岁半以前的宝宝大脑发育还不完善,对排尿中枢的控制了较弱,对排泄肌的控制也不成熟。等过了一岁半到两岁时候,身体就会对膀胱和肛门组织的控制力日渐成熟,宝宝就会发出一些独立上厕所的意识,这个时段给他进行如厕训练,就是最好的时机了!
实际上,对于孩子开始如厕训练的时间,并没有一刀切的年龄要求。每个孩子的发展快慢不尽相同,如厕训练的具体时间也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看的不是孩子的具体年龄,而是看孩子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宝宝如厕训练》这一本书中提到,孩子要在身体、行为、认知这3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进行如厕训练。
1、身体信号:
宝宝已经掌握了行走,并且脚步协调; ‚可以几个小时不尿; 大便有规律。2、行为信号:
对马桶或坐便器感到好奇; 不喜欢穿着脏尿布的感觉,每次弄脏尿布之后会大哭; 宝宝对上厕所感兴趣,开始模仿大人上厕所,时不时爬到成人马桶上或者在自己的小马桶上坐一会儿。 能够听懂大人的指令,比如你告诉宝宝上厕所前要脱下裤子,他能听明白并且自己能够独立完成。3、认知信号:
宝宝可以适当地憋尿,并且准确表达出想要上厕所的想法; 知道他们的便便是属于厕所所有; 熟悉大小便的称呼并能够理解它们。如果孩子符合上面大部分条件的,就可以尝试引导自主如厕了。但是每个孩子的发展步调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爸爸妈妈们要留意观察,根据自家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何科学地进行如厕训练?我家小宝大概在两岁左右就开始逐步掌握自主如厕的能力,在此之前,我从未给他把过屎尿,从不用尿不湿到自己去坐便器尿尿经历了两周的时间,大便经历的时间则长一些,从意识到便意到自己坐在坐便器上大便用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整个过程,我完全没有去催促他,有时做得不好了,也不会去批评指责他,而是做好“打长久战”的心理准备:提供足够的换洗裤子,细心观察、积极引导并适当地鼓励孩子。
1、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便意
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已经做好了学习自主如厕的准备,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便意。我家小宝在2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出现2-3个小时尿不湿都是干的现象,观察了好几天之后,我觉得训练他自主如厕的时机到了。因为孩子几个小时没有尿湿尿布,说明他的括约肌功能发育地比较完善了,开始学会控制便意了。恰好当时刚进入初夏,也是训练自主如厕的“旺季”,于是对小宝的如厕训练提上了日程。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出现一些情况,比如玩得好好地,突然停下来了,或者是本来在旁边跑来跑去的,突然间呆着不动,就很可能是宝宝在尿尿或者拉大便。这时,我们可以提醒一下他:“宝宝是不是在尿尿或者拉便便?”然后询问他尿尿和拉便便有什么感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便意。
2、给孩子准备一个可爱的坐便器
给孩子准备一个坐便器,可以让孩子自己挑选,甚至让他亲自装饰坐便器,只有这样,他才会对上厕所这件事产生认同感,并且认为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排斥用坐便器,家长不要去强迫孩子一定要用坐便器,允许孩子把坐便器当做玩具来玩,或者当做凳子来做,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对坐便器产生抵触心理。因为开始的时候,孩子对于马桶是有恐惧的,一方面,他害怕自己会掉下去,另一方面,他对于自己的排泄物要去向哪里感到既好奇又恐惧。
我家小宝刚开始进行如厕训练的时候,也是不肯用坐便器,他总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小凳子,需要的时候就上去坐一会,我也不大在意,只是会时不时地告诉他:“宝宝,这是你的小马桶哦,以后你想尿尿或者便便时,就可以拉到里面去。”
另外,把坐便器放在固定的地方,比如宝宝最常待的地方,也可以是卫生间成人马桶旁边,方便宝宝如厕。
3、给孩子模仿的机会
孩子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如厕训练也是如此。家长可以利用这个阶段宝贝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宝宝观察家长上厕所,家长要边做示范边向孩子解释每一个动作,同时教孩子一些大小便时会使用的语言,可以尽量简单和具体,如“去拉便便”,说得要自然一些。对于二胎家庭,让小宝看大宝上厕所是最好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之间互相模仿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